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化学   293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合成了配合物(C5H7N2)3AsMo12040·5H2O,对其进行了IR和TG/DTA分析,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经N—H…N和N—H…O氢键相连组成超分子化合物,氢键稳定了晶体结构。将该配合物掺杂TiO2制备复合催化剂(C5H7N2)3AsMo12040·5H2O/TiO2,以甲醇、丙酮气体消除反应为模式反应评价该配合物和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优于配合物本身和TiO2。配合物中的有机分子,对有机物有强的亲和性,更容易吸附有机分子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92.
合成了多种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APBT)氨基氢原子被供电子及吸电子基团取代的衍生物, 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衍生物的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相比于非极性溶剂环己烷, 随溶剂极性的增加及APBT-溶剂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APBT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峰和荧光最大发射峰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 并对APBT的ESIPT产生了影响. 在APBT分子的氨基氮原子上引入不同的吸电子或斥电子取代基, 对氮原子的电荷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在环己烷溶剂中, 甲基取代后的APBT仅有单重荧光发射峰, 体系未发生ESIPT过程; 而COCH2Cl等吸电子基团能促进APBT的ESIPT, 其荧光发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双重峰, 表明体系发生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 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较好地验证了光谱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3.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二氯甲烷溶液中2-(2-羟基-5-氨基苯基)苯并咪唑(NH_2-HBI)和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NH_2-TPP)两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作用,测定了NH_2-HBI与NH_2-TPP作用的结合比及能量转移参数.结果表明,在光的激发作用下,形成了以NH_2-HBI为能量供体、NH_2-TPP为能量受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同时发生了NH_2-HBI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与FRET的耦合作用, NH_2-HBI分子的醇式构型与酮式构型的荧光都被部分的猝灭,而NH_2-TPP的荧光却明显的增强.两分子形成了1∶1的供体-受体作用分子对,体系的FRET能量转移效率(E_(FRET))为0.114,临界能量转移距离(R_0)为2.293nm,供-受体之间的距离(r)为3.227 nm.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单齿/双齿吡啶类配体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mol·L-1NaCl溶液),应用多核(1H、13C和51V)多维(COSY,HSQC和HMBC)以及变温NMR技术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D2O)]-/[OV(O2)2(HOD)]-(简写为bpV)与系列吡啶类配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bpV与有机配体的反应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2,2′-联吡啶2,2′-联吡啶-4,4′-二甲酸根吡啶异烟酸根,这说明双齿吡啶类配体配位能力强于单齿配体,而不带羧基的吡啶类配体(单齿或双齿)配位能力强于所对应的带羧基的取代吡啶,竞争配位导致一系列新的6配位(配体为吡啶或异烟酸根)或7配位(配体为2,2′-联吡啶或2,2′-联吡啶-4,4′-二甲酸根)的过氧钒物种[OV(O2)2LL′]n-(LL′=吡啶类配体,n=1,2,3)生成。  相似文献   
95.
用原子电负性、静电作用、极化度作为基本参数,并结合表征原子空间连接方式的立体效应参数,对醇分子中不同环境碳原子的化学位移进行关联, 将120个模型化合物(91个脂肪一元醇, 29个二元醇)中747个碳原子相关参数值和化学位移值带入模型中得到如下估算方程:  δC=42.947 9 + 63.064 0Qi-3.628 6F+5.121 3Σαx-6.584 8QiΣαx -4.842 7NαH-0.585 5NγH-4.104 6NγOH (R=0.998 1 R2=0.996 1 S=1.14 F=27 125.2 n=747)  方程中各参数物理意义比较明确. 通过用“留一法”(LOO)检验(Rcv=0.998 0,R2cv = 0.996 0,Scv=1.16)及对样本外5个化合物69个碳原子化学位移的预测值和实验值比较, 结果表明模型方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 该模型的提出为以后计算更加复杂化合物的13C NMR化学位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采用N,N’-二环已基酰二胺(DCC)和吡啶, 以及DCC和4-(N,N-二甲氨基)吡啶(DMAP)分别形成的脱水缩合体系, N-苄氧甲酰基氨基酸和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N-苄氧甲酰基(苯)丙氨酸取代苯基酯. 在DCC/DMAP体系中的反应产率大于在DCC/吡啶中的产率. 用1H NMR, 13C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和杀虫活性, 杀菌活性高于杀虫活性. DL-丙氨酸芳基酯比相应的L-丙氨酸芳基酯的杀蚜虫活性要高.  相似文献   
97.
采用减肥药盐酸西布曲明的中间体1-[1-(4-氯苯基)环丁基]-3-甲基丁胺分别与水杨醛、3,5-二氯水杨醛缩合,得到相应的席夫碱化合物2-[[1-[1-(4-氯苯基)环丁基]-3-甲基丁亚氨基]甲基]苯酚(1)和2,4-二氯-6-[[1-[1-(4-氯苯基)环丁基]-3-甲基丁亚氨基]甲基]苯酚(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等表征确定了两个席夫碱化合物的组成及结构.1是单斜晶体,空间群C2/c.2是三斜晶体,空间群P-1.化合物主要通过氢键或π-π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两个席夫碱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荧光性质,是潜在多功能蓝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98.
以戊巴比妥氯化汞(Ⅱ)为载体,制备了PVC液态膜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电极对Cl-离子呈现高的选择性,其选择顺序为I->Br-~SCN-~Salicylate->>ClO-4>NO-3>F->H2PO-4>HCO-3>SO2-4.测定了电极对常见阴离子的选择性,除I-、Br-与SCN-有干扰外,其它阴离子均无明显的干扰;25℃ 时, 在0.05 mol·L-1 H3PO4-NaH2PO4(pH 4.1)溶液中,Cl-离子浓度在6.0 ×10-3~3.5×10-6 mol·L-1 呈线性响应,斜率为57.6 ±2 mV/decade,检出限为2.0 ×10-6 mol·L-1.该法用于氯仿光催化降解微量Cl-离子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9.
新型钛基镍电极对肼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ovel titanium-supported nickel electrode(Ni/Ti) was fabricated by a hydrothermal process using NiSO4 and hydrazine as raw materials. The structure of Ni/Ti was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EDS. Oxidation of hydrazine on the Ni/Ti electrode in 1 mol·L-1 NaOH solution was studied with cyclic voltammograms(CV) and chronoamperometry (CA).The results show that Ni/Ti electrode was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towards hydrazine oxidation. The high current density was recorded on the Ni/Ti electrode,and the onset potential for the hydrazine oxidation was-0.3 V as the hydrazine concentration was 70 mmol·L-1. This novel nickel electrode would be a promising anodic material used in direct hydrazine fuel cells.  相似文献   
100.
双芳亚甲基环酮与睛氧化物进行l,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5个新的双螺异噁唑啉类化合物. 采用元素分析、NMR、IR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多种谱学技术对产物进行详细表征, 而产物的晶体结构表明了此类反应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 而密度泛函计算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