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化学   184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土壤有机碳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关键驱动和调节者,特别是根际微域有机碳动态对土壤碳素循环和矿质营养元素释放起着重要作用。研究长期不同化肥和有机肥施用下大豆根际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以及有机碳结构的变化规律,深入了解根际有机碳固持和稳定机制,为完善农田生态系统碳固持和农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该研究依托黑土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化学分析、固态13C-核磁共振 (13C-NMR)等方法研究大豆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结构组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大豆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长期施肥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根际土壤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常量有机肥加氮磷钾(MNPK)处理提升效果最好。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MNPK处理明显增加根际土壤烷基碳、烷氧基碳比例以及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降低芳香基碳和芳香碳/总碳比值,在非根际土壤中尤其显著;常量氮磷钾(NPK)处理增加芳香基碳比例和芳香碳/总碳比值,在根际土壤中烷基碳比例和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增加,烷氧基碳比例降低,非根际土壤测试结果相反。综上所述,MNPK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根际有机碳含量,增加有机碳中烷基碳、烷氧基碳比例以及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促进团聚体形成和增加土粒结构稳定性,而NPK处理增加芳香基碳比例和芳香碳/总碳比值,降低根际烷氧基碳比例,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同时证明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半定量分析能够准确地分析不同有机碳结构组分变化,深刻认识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92.
建立了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大豆粕、大豆低聚糖浆样品中葡萄糖、果糖、蔗糖、蜜二糖、半乳糖、棉籽糖和水苏糖7种糖的方法.选用Dionex CarboPac PA20阴离子交换柱,以0.25 mol/L NaOH和水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考察了色谱柱温度和NaOH浓度对各种糖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柱温为20℃,7种糖可以在30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7种糖的检出限(S/N=3)为2~9 μg/L,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0.1~80.0 mg/L).大豆粕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67%~4.25%之间,7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在91%~108%之间.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重现性良好,适用于大豆粕和大豆低聚糖浆样品中的糖组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3.
张福丽  葛红莲  李婷  林辉 《光谱实验室》2012,29(2):1176-1181
研究大豆豆渣中异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和L25(54)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正己烷料液比1∶8(g/mL)、乙醇混合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0%、料液比(g/mL)1∶12、提取温度65℃和提取时间2.5h。对大豆异黄酮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红曲霉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符合三次回归方程,对大肠杆菌和短乳杆菌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
为探究无损鉴别转基因大豆的可行性,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大豆扫描得到反射光谱,应用主成分分析结合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分析鉴别。首先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包含大豆99.03%的光谱信息的6个主成分,再将其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应的大豆种类作为输出,建立一个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对于转基因大豆的正确识别率为100%,说明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能无损快速准确地鉴别转基因大豆。  相似文献   
95.
转基因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科学家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微量元素的生物可给性研究可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以“胃肠仿生消化、肠道微生物代谢、脂质体仿生物膜亲合吸附”构建胃肠功能模型,用于大豆(转基因大豆和普通大豆)的样品前处理,以脂质体亲合态、水溶态界定消化食糜中镍化合物的形态, 以人体可吸收部分的脂质体亲合态评价大豆中镍的生物可给性。经胃肠消化和微生物代谢,大豆食糜中镍配合物以水溶态为主;胃肠消化、肠道微生物代谢均对镍配合物的生物可给性起促进作用;转基因大豆和普通大豆中镍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4.1%和3.3%,即大豆转基因后镍生物可给性提高24%;但转基因大豆中脂质体结合态镍含量122.3 ng·g-1,仅为普通大豆的36%。  相似文献   
96.
姜彦  靖玲  郭海泉  张洪文 《应用化学》2012,29(11):1256-1261
合成了顺丁烯二酸酐酯化β-环糊精与苯乙烯的共聚物及其金属配合物。 利用红外、紫外、元素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这种含有β-环糊精的共聚物金属配合物作为脲酶抑制剂,对大豆脲酶催化尿素水解的抑制效果显著,其铜金属配合物为4 g/L时,抑制率达96.67%。  相似文献   
97.
筛选6种不同性能的吸附树脂,对比了这些树脂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以大豆胚为原料,用乙醇提取,经选择性吸附树脂ADS-22的吸附,再用75%的乙醇洗脱,可得到含量达74.37%大豆异黄酮提取物,表明ADS-22树脂对大豆异黄酮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8.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组成与结构,然后分别从化学改性、酶改性和物理改性三个方面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进行了综述.其中,在化学改性方面,针对大豆分离蛋白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巯基等不同活性基团的改性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在酶改性方面,主要介绍了谷胺酰胺转胺酶、木瓜蛋白酶等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作用.在物理改性方面,介绍了共混、加热改性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通过化学、物理和酶等方法等来引起分子结构的微变化,可使人们获得各种符合预期的性能优良的产品,开发其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6种不同取代度(DS)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大豆苷元的包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法(IR),X射线衍射法(XRD),紫外光谱法(UV)等对其进行了包合鉴定.又采用相溶解度法计算了其中4种HP-β-CD/大豆苷元包合物的表观平衡常数(Kc),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度的HP-β-CD对大豆苷元均产生了包合作用,且DS=7.8的HP-β-CD/大豆苷元包合物的表观平衡常数最大(Kc=2.162 7×10^-2),达到了最佳的包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0.
不久前,浙江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船从美国进口的5.7万吨大豆实施检验检疫时,检出混有蓝色种衣剂大豆。经实验室检测,含有甲霜灵、咯菌清、噻虫嗪3种农药成分。种衣剂大豆表层包裹有农药,用于播种,预防农作物苗期病虫害,通常为红色、蓝色、绿色等起警示作用,避免误食。在进口美国生产的大豆中多次发现种衣剂大豆,说明美国出口大豆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严重问题。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浙江检验检疫局已要求进口商组织人员对混入的种衣剂大豆进行挑选处理,并严格后续监管措施。目前,质检总局已向美方通报了相关信息,再次敦促美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输华大豆全过程的监管。同时,质检总局已发布警示通报,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美国大豆采取为期90天的风险预警措施,加强对美国大豆的检验检疫工作,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实施入境查验和后续监管,防止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确保消费者安全。质检总局对美国输华大豆发出风险预警@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