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化学   189篇
物理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81.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聚合在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又通过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将乙二胺(EDA)键合在接枝微粒表面,制备了双功能复合载体EDA-PGMA/SiO2,通过共价偶联法实施了辣根过氧化酶(HRP)的固定化.本文重点考察静电相互作用与疏水相互作用两种次价键力在共价键合法固定HRP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水介质中,复合载体EDA-PGMA/SiO2表面胺基的质子化作用,使载体微粒的ζ电位在较大的pH范围内保持正值;当介质的pH=8.5,大于HRP的等电点时,酶蛋白与载体之间所产生的强静电相互作用会显著促进HRP的固定化;EDA的键合率在30%附近的载体,静电相互作用对固酶的促进作用最强,固定化酶的偶联率与比活力具有最高值.疏水相互作用对化学法固定辣根过氧化酶也会产生明显的作用,当以接枝微粒PGMA/SiO2为载体时,增大NaCl浓度,可有效促进酶蛋白与载体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提高固定化酶的偶联率与比活力.  相似文献   
82.
顾来沅  高保娇  房晓琳 《化学通报》2012,(12):1114-1120
以对羟基苯甲醛(HBA)与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CMCPS)微球表面的氯甲基发生取代反应,将醛基苯基键合在CPS微球表面,形成改性了的BA-CPS微球,然后以其与溶液中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及吡咯在固-液界面上进行Adler反应,实现了含叔胺基苯基卟啉(TAPP)在交联微球CPS表面的同步合成与固载,再使叔胺基团发生季铵化反应,将TAPP转变为meso-三(p-三甲铵基)苯基卟啉(TMAPP),得到了固载有TMAPP的TMAPP-CPS微球。重点考察了主要因素对TAPP在微球表面的同步合成与固载的影响,并分别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与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质,探索了固载化TMAPP与生物大分子形成主-客体作用体系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固-液相之间的Alder反应及随后的季铵化反应,可以顺利地把TMAPP固载在CPS微球表面且其可与蛋白质分子之间产生强烈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3.
聚电解质复合物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聚电解质复合物的一种新的溶剂体系———离子表面活性剂剂的水溶液 ,研究了表面活性的用量及结构、温度、外加小分子电解质对复合物溶解性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溶解机理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物溶解后在溶液中的形态 .研究表明 ,当复合物与离子表面活性剂定量结合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使复合物发生溶解 .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的增加、温度的提高均会对复合物的溶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 .加入少量的无机电解质如氯化钠 ,会促进复合物的溶解 ,若氯化钠加入量过多 ,反而不利于复合物的溶解 .复合物的溶解机理被认为是表面活性剂的解离作用和疏水作用二者的协同 .  相似文献   
84.
用银氨溶液对微米级铜粉镀银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微米级铜粉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特性与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导电涂料、电极材料、催化剂等领域。但铜粉微细化后,由于粒子的比表面很大,其化学活性很高 [1],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氧化亚铜,失去原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在铜粉表面镀银形成铜银双金属粉,既提高铜粉的抗氧化能力,又可保持铜粉的优良特性 [2,3],此项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注目的课 题 [4,5]。本文对微米级铜粉镀银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 高分散度的微细体系,拥有极大的表面积,具有很高的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会产生很强的界面吸附作用,该作用将会对化学反应产…  相似文献   
85.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N-乙烯基咪唑(NVI)为主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制备了吸附材料PNVI-St交联微球。重点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搅拌速率、油水两相体积比、交联剂用量、NaCl用量对交联微球的成球性能及粒度的影响规律,研究了该微球对二氯苯酚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分散剂用量、搅拌速率与油水两相体积比是影响交联微球制备的主要因素,在水相中加入电解质NaCl有助于成球过程,控制悬浮聚合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好、粒径在100~200μm可调控的交联微球PNVI-St。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凭借强烈的氢键相互作用,微球表面的咪唑基团对二氯苯酚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饱和吸附量可达143 mg/g。  相似文献   
86.
申艳玲  高保娇 《合成化学》2007,15(4):426-429
在均相反应体系中,以SnCl4为催化剂,CCl4为溶剂,自制的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为氯甲基化试剂,制得了完全线型化的氯甲基聚苯乙烯(CMPS),其结构和组成经IR和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最佳氯甲基化反应条件为:聚苯乙烯2.0 g,BCMB 10 mL,SnCl41 mL,CCl430 mL,于18℃反应17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MPS的氯甲基化程度达68%。  相似文献   
87.
紫外光谱分析表明,乙苯(EB)的吸收光谱与聚苯乙烯(PSt)的吸收光谱十分相似,在最大吸收峰处两者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当,因此,可将乙苯作为参比物,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胶束介质中,测定水溶性丙烯酰胺-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AM-b-PS)中苯乙烯的含量,与元素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以乙苯为参比物的胶束增溶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准确地测定水溶性丙烯酰胺-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的含量。  相似文献   
88.
采用双油相(甲醇/石油醚)悬浮聚合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在150~400μm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丙烯酰胺(AM)共聚交联微球。考察了搅拌速度、两油相比例、分散剂(Span-80)用量及分散相组成等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使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微球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与分散相的组成对MBA/AM/GMA交联微球的粒径都有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搅拌速度及两油相比例。制备粒径约为200μm的交联微球,适宜的条件为:搅拌速度400 rpm,两油相比例甲醇/石油醚=1:4(V/V),分散剂用量为1.25%。  相似文献   
89.
水溶性高分子链中磺酸盐基团含量的电导滴定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N ,N ,N 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 (CTAB)与丙烯酰胺 (AM) 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钠盐(NaAMPS)二元共聚物P(AM co NaAMPS)的复合作用 .在复合作用过程中 ,由于不断释放出高导电性的无机盐小离子 ,故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加入 ,聚电解质水溶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大 .当采用较低浓度 (0 0 0 1mol·L- 1 )且使二者的离子等摩尔量发生复合作用时 ,体系的电导率会发生明显的转折 .利用电导率的这一转折性变化 ,建立起了复合作用电导滴定法测定共聚物P(AM co NaAMPS)分子链中磺酸盐单体NaAMPS含量的新方法 .与元素分析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 ,上述复合作用电导滴定法可作为测定水溶性大分子链中磺酸盐单体含量的方便而又准确的方法 ,而且预计还可用作为测定水溶性大分子链中其它离子性基团含量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90.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偶联, 将聚乙烯亚胺(PEI)偶合接枝在硅胶微粒表面, 制得了对脲酸有强吸附性能的复合型医用吸附材料PEI/SiO2. 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凭借强烈的氢键相互作用, 硅胶表面的聚胺大分子PEI对脲酸的互变异构体三羟基嘌呤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等温吸附满足Freundlich吸附方程, 饱和吸附量可达84.9 mg/g; 介质的pH值对吸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在中性溶液中(pH=6~7), 复合吸附材料PEI/SiO2对脲酸具有强吸附能力, 而在酸性与碱性溶液中吸附能力都较弱; 温度对吸附性能也有影响, 升高温度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