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9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3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采用CLSVOF方法,引入描述壁面润湿特性的动态接触角,建立了乙醇液滴撞击高温壁面的数值模型,对乙醇液滴撞击高温壁面后的沸腾蒸发过程展开了研究,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在相同液滴温度下,壁面温度越高,亲水性越强,乙醇液滴的撞击速度越快,液滴的沸腾时间越早,蒸发完成所用时间也越短.在此研究基础上,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液滴蒸发预测模型,对乙醇液滴撞击高温壁面后蒸发剩余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并通过将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选出最优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2.
微通道内的沸腾两相流动是解决高热流密度下微电子设备散热最有潜力的手段之一。本文基于逆流式微通道热沉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流量调配下逆流式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特性。讨论了流量分配对微通道内流动沸腾过程中传热特性、压降分布和壁面温度演化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逆流式通道两侧的质量流量相同时,壁面呈现较好的温度均匀性,且两侧流动压降基本保持一致。两侧流量相差越大,其对应最大两相压降偏差越大。逆流式微通道的壁面温度分布和局部热点的位置可以通过改变两侧质量流量的大小实现有效控制。同时,微通道内流体的演化周期同样可以根据两侧质量流量的高低实现调控。  相似文献   
83.
常压下用去离子水作为工质,在沸腾池底部单独或两两叠加地放置3种PPI的泡沫金属进行池内沸腾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过热度下的热流密度和不同热流密度下池沸腾的传热系数;对沸腾汽泡在单层或双层泡沫金属表面产生、融合和脱离进行了可视化的研究。实验发现:不同PPI泡沫金属的叠加方式,会影响沸腾传热面积和产生汽泡的核心数,以及汽泡脱离受热壁面的动态特性。本实验为多孔介质池沸腾传热特性研究提供了实验指导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4.
黄铜矿生产硫酸铜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以黄铜矿为原料生产硫酸铜的主要工艺条件,给出了工业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该工艺的关键进行了讨论。生产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使矿石中铜的回收率大于95%,产品质量达到国标GB437-80一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85.
浸没在多孔介质中的竖直管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竖直管外填充固体颗粒情况下,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两种工质的池沸腾换热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颗粒直径以及工质热物性对竖直管液池沸腾换热特性,包括沸腾滞后的影响规律,证明了在填充固体颗粒条件下,竖直管的池沸腾换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在低热负荷区,强化效果尤为明显。大颗粒对沸腾滞后现象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在高热负荷区,由于气膜的出现,沸腾机理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86.
经典理论对超急速爆发沸腾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难以用经典热力学、动力学理论求液体极限温度的原因,指出了三种汽泡形核率公式的异同点及适用条件,分析表明常规沸腾汽泡压力公式及经典汽泡动力学理论因其过多的理想化假设和简化而不适用超急速爆发沸腾。  相似文献   
87.
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了使用R-12作工质进行的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使用可视化方法观察确定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在相当宽广的工质压力、入口过冷度及加热功率范围内研究了上述参数对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对自然循环流动,汽泡所受的浮升力对净蒸汽产生点的汽泡的脱离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使用同时考虑浮升力作用的修正的Levy模型计算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8.
李祥东  汪荣顺  石玉美 《低温与超导》2006,34(3):168-171,175
对核态沸腾表面上的各种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和量化,建立了低温液体核态流动沸腾传热的机理模型,并将该模型纳入双流体模型实现了数值求解,数值预测的结果详细地反映出了壁面上各参数随流动的变化情况。该机理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气泡挣脱后液体与过热壁面间的激冷效应是导致壁面上各参数在OSV处突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9.
表面活性剂强化双组分混合工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选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SDS和Triton X-100,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于乙醇-水混合工质的强化沸腾换热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一定程度起到强化沸腾换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使用双组分混合工质引起的换热性能下降.但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作用逐渐降低.可视化观察发现,加入表面活性剂前后沸腾现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汽泡脱离直径减小,脱离频率增加,汽泡相互间的合并减弱等.  相似文献   
90.
张立强  公茂琼  吴剑峰  徐烈 《低温与超导》2006,34(5):320-322,345
实验测量了二元共沸混合工质HFC23/FC116的池核沸腾传热特性。实验测量的加热面为紫铜表面,热流密度范围为50kW/m~2~300kw/m~2。同时实验结果与复叠温区常用制冷剂HFC13和R503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共沸混合工质传热系数计算关联式,此关联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