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8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2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王守国  张岩  张义门  张玉明 《中国物理 B》2010,19(1):17203-017203
Ion-implantation layers are fabricated by multiple nitrogen ion-implantations (3 times for sample A and 4 times for sample B) into a p-type 4H-SiC epitaxial layer. The implantation depth profile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onte Carlo simulator TRIM.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and the I--V and C--V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ral Ti/4H-SiC Schottky barrier diodes (SBDs) fabricated on these multiple box-like ion-implantation layers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Measurements of the reverse I--V characteristics demonstrate a low reverse current, which is good enough for many SiC-based devices such as SiC metal--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MESFETs), and SiC 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s (SITs). The parameters of the diod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forward I--V and C--V characteristics. The values of ideality factor n of SBDs for samples A and B are 3.0 and 3.5 respectively, and the values of series resistance R_\rm s are 11.9 and 1.0~kΩ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of barrier height φ _\rm B of Ti/4H-SiC are 0.95 and 0.72 eV obtained by the I--V method and 1.14 and 0.93 eV obtained by the C--V method for samples A and B respectively. The activation rates for the implanted nitrogen ions of samples A and B are 2\% and 4\% respectively extracted from C--V test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8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镨中稀土杂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明  李冰  曹心德  张岩 《分析化学》1999,27(3):304-308
深入考察了ICP-MS法测定高纯氧化镨时基体对稀土杂质测定的影响,研究了P507萃淋树脂分离大量基体Pr6O11的实验条件,建立了采用内标补偿直接测定大部分稀土杂质和经P507萃淋树脂分离基体后测定被干扰离子Tb相结合测定高纯Pr6O11中稀土杂质的ICP-MS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3.
深海能源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受到各国关注,而深海矿石是深海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深海采矿的垂直管水力输送为研究背景,其管道内流的典型特征是颗粒级配宽且颗粒浓度高.宽级配特征下,管道内存在粗细颗粒混合及分离的现象,可能导致颗粒局部浓度增加,危害输送安全.因此,文章研究垂直管内双尺寸颗粒群的混合及分离机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方法 (CFD-DEM)开展数值模拟,针对粗细颗粒尺寸差异大导致体积浓度计算不准确的问题,提出颗粒群体积浓度计算修正模型以及欧拉场到拉格朗日场的数据映射模型,并进行程序实现及模型验证.研究发现粗细颗粒混合及分离过程会造成颗粒群前后出现间断,并且增加颗粒群局部体积浓度及颗粒碰撞频率.还定义无量纲颗粒碰撞应力和流固相互作用应力,表征颗粒碰撞强度和流固相互作用强度.颗粒群混合到分离过程中颗粒碰撞应力显著增加,因此可通过颗粒碰撞应力曲线确定初始混合到完全分离的时刻.此外,流固相互作用的差异是引起粗细颗粒分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4.
太赫兹技术在过去数十年间发展迅速,作为一种强大的生物大分子表征工具,太赫兹光谱和成像技术展现了其在诊断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广阔前景。通过太赫兹光谱系统可以对生物样本的特定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类似地,太赫兹成像系统可以给出样品中待测成分的空间分布。以太赫兹光学系统的类型为索引综述了太赫兹诊断医学方面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并从生物个体、组织、细胞到生物大分子的层面介绍了一些太赫兹生物效应的研究。尽管太赫兹临床医学领域仍处于尝试和初步探索的阶段,但已经呈现了很多具有应用潜力的开创性研究,如太赫兹辅助靶向药物跨膜运输和太赫兹癌细胞DNA去甲基等,为太赫兹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总结太赫兹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突破点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以荧光光谱重叠的罗丹明B和罗丹明6G二组分混合体系为例考察了卡尔曼滤波法处理荧光光谱数据与荧光光谱法中的同步荧光技术和数值导数方法对该体系荧光光谱的解析能力。由于该体系中二组分谱峰重叠程度较轻,采用同步荧光技术可以将二者完全分开。用卡尔曼滤波法处理常规荧光光谱数据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该体系的一阶导数光谱不仅不能将二者分开,而且灵敏度降低,不及前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86.
对一类矩形平面内切割数量最优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法是通过对连续的位置离散化,证明这些离散点相对最优,进而获得最优点,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Fe3O4纳米粒子与正离子性的重氮树脂在硅基底的表面形成稳定自组装膜,还原后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硅基底的表面生长多壁碳纳米管.以聚丙烯酸包裹Fe3O4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地防止纳米粒子的团聚,并提高组装效率,得到均匀的纳米粒子自组装膜,从而获得在硅基底上均匀分布的多壁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88.
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及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氧树脂是一类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作为胶粘剂、复合材料用树脂基体、涂料等形式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机械制造、化工防腐、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中,成为各工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本文综述了本研究室在咪唑/环氧树脂体系,稀土有机化合物、叔胺羧酸复盐/酸酐/环氧树脂体系,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硼胺络合物/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固化反应动力学及其固化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纤维含量、排列方向、偶联剂种类等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介电性能的影响等6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
对人类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定位和分型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SNaPshot试剂盒,建立了一种以多重引物延伸为基础、可同时对多个已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遗传分型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检测了20例大肠癌病人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l和抑癌基因P53的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包括5个突变热点),其中一例发现错配修复基因hMLHl的384位密码子处发生GTT→GAT的杂合性突变。对该基因外显子的直接测序结果与SNaPshot检测结果完全吻合,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
分析了双棱镜干涉实验中传统调节方法存在的缺陷,改进了调节方法,使调节方法、步骤清晰,消除了传统调节方法中存在的某些盲目性,使学生能很快调节出干涉条纹,提高了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