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化学   110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在随机元阵列随机有界的条件下,得到了行间独立B值随机元阵列加权和的完全收敛性成立的充分条件,延伸了文献[9]的主要结果和文献[6]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82.
从局部分支的观点讨论2维Lengyel-Epstein模型的非常数正平衡态问题. 首先, 当区域为矩形时用局部分支定理构造六边形平衡态斑图; 其次, 在分支点附近确定分支方向.  相似文献   
83.
制备了Bi7Ti4NbO21,Bi4Ti3O12及Nb掺杂Bi4Ti3O12(Nb-Bi4Ti3O12)层状结构铁电陶瓷材料.结合Nb-Bi4Ti3O12的介电温谱和退极化实验结果,研究了Bi7Ti4NbO21的晶体结构对其介电、压电性能的影响.高分辨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在Bi7Ti4NbO21中,沿着c轴方向,(Bi2Ti3O10)^2-和(BiTiNbO7)^2-。两个类钙钛矿层分别与(Bi2O2)^2 层叠加堆积而成.这种晶体结构决定了Bi7Ti4NbO21的介电温谱在668℃和845℃出现介电双峰.结合极化样品的退化实验分析,说明材料在这两个温度附近发生了铁电一铁电相变、铁电一顺电相变,分别是(Bi2Ti3O10)^2-和(BiTiNbO7)^2-层状结构发生微观结构相变的结果.在退极化过程中,由于受热时钙钛矿层内空位引起的缺陷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受到破坏,引起材料部分退极化,表现为300℃热处理后Bi7Ti4NbO21的压电活性降低了10%,显示了室温下材料的压电性能来源于自发极化的固有电偶极子和缺陷偶极子的共同贡献.  相似文献   
84.
采用血清药理学检测方法,用不同含药血清最低抑菌滴度进行耐药菌株的抑菌实验,了解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热必宁等3种中药制剂的敏感性,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含药血清作用后实验菌菌体形态变化.含药血清对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的抑菌试验表明:3种中药制剂抑菌效果优于阴性组,有极显著意义(P<0.01),其中肺炎一号、清胆糖浆作用更为显现,抑菌效果优于阳性组.同时电镜微细结构观察亦可证实中药制剂破坏了细菌胞壁结构,细菌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结果显示,中药制剂对MRSA临床分离株有明显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5.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抛光铜衬底上制备出六角形石墨烯晶畴, 并且在高温条件下对石墨烯晶畴进行氢气刻蚀,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石墨烯晶畴进行观测, 发现高温条件下石墨烯晶畴表面能够被氢气刻蚀出网络状和线状结构的刻蚀条纹.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测试证明了刻蚀条纹的形态、密度与铜衬底的晶向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石墨烯表面上的刻蚀条纹是由于石墨烯和铜衬底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在降温过程中, 石墨烯表面形成了褶皱, 褶皱在高温氢气气氛下发生氢化反应形成的. 对转移到二氧化硅衬底的石墨烯晶畴进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刻蚀条纹的形貌、密度与石墨烯表面褶皱的形貌、密度十分相似. 进一步证明了刻蚀条纹是由于褶皱结构被氢气刻蚀引起的. 实验结果表明, 即使在六角形石墨烯晶畴表面也存在褶皱和点缺陷. 本文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来观察铜衬底上石墨烯褶皱的分布与形态; 同时, 为进一步提高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质量提供了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86.
简要梳理了质谱技术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中国自主创新质谱仪技术取得的突破,特别是2011年以来,研发人员自主研发了几款成熟的高分辨质谱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自主创新仪器研制的进展.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和科研院所质谱仪的开放共享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7.
The isovector giant dipole resonances(IVGDR)in proton-rich Ar and Ca isotope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the resonant continuum Hartree-F ock+BCS(HF+BCS)and quasiparticle random phase ap-proximation(QRPA)methods.The Skyrme SLy5 and density-dependent contact pairing interactions are employed in the calculations.In addition to the giant dipole resonances at energy around 18 MeV,pygmy dipole resonances(PDR)are found to be located in the energy region below 12 MeV.The calculated energy-weighted moments of PDR in nuclei close to the proton drip-line exhaust about 4%of the TRK sum rule.The strength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mass number in each isotopic chain.The transition densities of the PDR states show that motions of pro-tons and neutrons are in phase in the interiors of nuclei,while the protons give the main contribution at the surface.By analyzing the QRPA amplitudes of proton and neutron 2-quasiparticle configurations for a given low-lying state,we find that only a few proton configurations giv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They contribute about 95%to the total QRPA amplitude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llectivity of PDR states is not strong in proton-rich nuclei in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88.
以1-氯甲基萘和N-烷基咪唑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5个具有荧光的新型离子液体.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咪唑离子液体1,2二甲基-4-甲基萘咪唑氯化盐较咪唑离离子...  相似文献   
89.
建立了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3种氯丙醇的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系统考察了pH值、缓冲溶液类型和浓度、SDS浓度、助表面活性剂浓度、油相浓度、温度和运行电压对3-氯-1,2-丙二醇(3-MCPD),1,3-二氯-2-丙醇(1,3-DCP),2,3-二氯-1-丙醇(2,3-DCP)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微乳缓冲液为1%(V/V)正庚烷,100 mmol/L SDS,10%(V/V)正丁醇和8 mmol/L磷酸二氢钠-硼砂溶液(pH 8.50),检测波长为192 nm,温度20℃,分离电压为15 kV。3种氯丙醇的线性范围为2.0×10-6~3.2×10-5 mol/L,相关系数大于0.996,检出限(S/N=3)为0.95~1.9μmol/L。酱油样品经乙醚液液萃取,萃取平均回收率为93.2%~103.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5%。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和加标后样品中三氯丙醇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0.
A novel nontoxic,magnetic,and luminescent nanoprobe is prepared by using complex nanoparticles,which are composed of Fe3O4 nanoparticles and Mn-doped ZnS quantum dots(QDs).The nanocomposite probe can provide visible optica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simultaneously.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ly toxic cadmium and mercury based QDs,the superiority of the Mn-doped ZnS QDs is little virulence.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partic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spectroscop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