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3篇
化学   104篇
物理学   2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羰基化合物的光解一直是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小组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气相羰基化合物特别是丙酮分子的紫外光解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4],然而对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羰基的二酮类分子却很少研究.早期对(ClCO)2和(CH3CO)2的光解反应研究主要集中在液相宏观动力学方面[5-7],这些研究都没有在分子的层次上进行考察,因此对它们的紫外光解机理并不清楚,例如两者光解首先发生的是Cl或CH3基的脱落,还是分子中央的C-C键断裂?光解后剩余的自由基第二步解离是光解还是热解?光解后碎片的能量分布如何?等等.为此…  相似文献   
72.
用密度泛函(DFT) 方法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 n+( n = 4 ,5) 的各种可能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光谱,得到了(SiS2)n+ 的形成规律,即(SiS2)n + 以硅、硫交错形成四元环链的形式增长.  相似文献   
73.
利用波长800 nm、脉宽60 fs、强度0.2 PW/cm2的强激光激发NO分子,随后通过荧光光谱检测到了处于激发态的N和O的中性碎片. 说明强激光导致的多光子激发同样可以引起NO分子的超激发,并且发生中性解离. 采用离子实解离模型,建立了NO分子的超激发态势能曲线. 提出了直接解离和预解离两种解离过程,分别对应生成N*+O或O*+N两个通道.  相似文献   
74.
用时间分辨-傅里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热的氢原子与CO2分子间高效率的平动-振动(T-V)能传递.热的氢原子由ArF激光光解H2S得到,这种氢原子的平动能为223 kJ/mol.实验中观察到了从2130 cm-1到2400 cm-1的红外发射谱带,它归属于高振动激发的CO2分子的非对称伸缩振动(v3).对这一发射谱带的光谱拟合显示CO2的非对称伸缩振动被激发到了较高的振动态,振动量子数达到了v=7.并且有5580 cm-1的能量经传能过程由氢原子到达了CO2的v3模.实验条件下氢原子与CO2的T-V传能效率为0.30.实验结果与Schatz等人的用3D半经典计算预测的碰撞截面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75.
硅-硫团簇(SiS2)+n(n=1-3)的结构和振动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n=1-3)的各种可能的几 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光谱,得到(SiS2)n+的生长规律,由此预测了(SiS2)n+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6.
强场下分子的电离与解离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分子内的分子实与价电子之间的库仑场强度为 108 V· cm- 1量级 .通常激光的电场强度远小于这个量级 ,因此可以采用微扰理论来解释分子在激光场中的电离与解离 .如果激光场的功率密度达到 1013 W· cm- 2以上 ,其电场强度就能到 8.7× 107 V· cm- 1以上 ,达到甚至超过分子内的电场强度 .此时微扰理论已经不太适用 ,分子的电离机理及研究方法将有所不同 [1- 5].  关于强场电离与解离的理论没有统一的解释 [2,3].在强场下通常用 Keldysh因子γ来判断原子的电离方式 [6]:其中ω 0为激…  相似文献   
77.
不饱和多原子C2H3自由基在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各种基元反应影响整个燃烧过程的速率和形成的产物[1-3].Gutman和合作者[6]测量了总包反应在室温的速率常数((1. 06±0. 21) ×10-11cm3· molecule-1· s-1),仅检测到HCO和H2CO两个反应产物,Slagle和合作者[7]使用光电离质谱法研究了温度在299-1005 K范围内,宏观反应的Arrhen-nius表达式 k=(6. 92±0. 17)×10-12exp((120±12)/ T) cm…  相似文献   
78.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3LYP/6-31G*)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SiS]+(n=1~3)的可能几何构型,得到各稳定构型的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频率,预测了稳定构型的振动光谱.由其稳定构型的比较可在理论上预测团簇的生长规律,并可初步预测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9.
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氯取代丙烷伯氢的反应.采用三体LEPS势能函数构筑势能面.结果表明, 氯取代丙烷伯氢的反应呈现出与氯取代丙烷仲氢反应不同的微观反应进程.对于氯取代丙烷仲氢的反应,只有一种反应通道,反应过程中有碰撞复合物产生.对于氯取代丙烷伯氢的反应,有两种反应通道,一种有碰撞复合物生成,另一种则没有.  相似文献   
80.
铅、硫团簇的形成、反应与光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激光直接溅射和串级溅射两种方法产生铅/硫二元团簇,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二元团簇的组份及光解规律,用激光直接溅射铜+硫混合样品时,组成为PbnSn-1 和PbnSn-的团簇丰度最大,是二元团簇的结构骨架和稳定组份,而用激光串级溅射铅样品和硫样品,通过铅团簇与硫团簇的反应,则可得到PbnSm (n=1-3,m=0-9)和PbnSm-(n=1-7,m=0-9)。这两种二元团簇的产生方法对应两种不同的团簇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