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61篇
物理学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The low temperature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of NO and CO on CuO/γ-Al_2O_3. The measured infrared bands were asigned. The results of alternate adsorption and coadsorption of NO and CO exhibited that Cu~(2+) and Cu~+ sites coexist on the surface of oxidized CuO/γ-Al_2O_3 and the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CO/Cu~+ and NO/Cu~(2+)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62.
本文用XRD,XPS,TPR和ESR研究焙烧温度对CuO/γ-Al2O3催化剂中铜物种分散状态的影响。在低负载量(5%Cu)不高于700℃焙烧时,以“表面尖晶石”形式存在的铜物种,包括两种分散状态:分散的和高度分散的,后者与载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焙烧温度升高,使铜物种分散状态变化,高度分散的铜物种量增加.当焙烧温度为900℃或更高时,生成CuAl2O4以及载体的相变使高度分散的铜物种减少,从350~1000℃,存在一个使铜物种达到最佳分散态的温度,约为700℃。在900℃焙烧时,增加铜的负载量使CuAl2O4的生成量增加。  相似文献   
63.
不同焙烧温度对Cu/γ-Al2O3催化剂铜物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XRD和EXAFS研究了焙烧温度(35─1000 ℃)和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15%Cu)对于Cu/γ-Al_2O_3催化剂铜物种的影响。低于700 ℃焙烧时,铜以高分散状态存在。根据Cu~(2+)同时占据八面体(Oh)和四面体(Td)两种位置,对第一壳层的Cu-O配位峰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增加,铜氧配位距离逐渐增加,Cu~(2+)(Oh)/Cu~(2+)(Td)的比例降低,并且Cu~(2+)(Oh)与氧的平均配位数从5.1变成6.0.这表明Cu~(2+)离子由Oh位向Td位迁移,同时向内层扩散使表面配位不饱和的氧缺顶畸变八面体部分变为配位饱和的对称八面体。900 ℃和更高温度的焙烧,使铜离子扩散进载体相形成CuAl_2O_4。  相似文献   
64.
CuO作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已应用于氧化、加氢、CO和碳氢化合物的燃烧,N0x还原等多种催化反应中,有关N0、CO在CuO上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已有一些报导.London和Bell曾研究CO和NO在CuO/SiO_2上的反应,他们根据红外光谱和动力学测量结果推测NO主要离解吸附于Cu~0上,而CO则吸附在Cu~+或Cu~(2+)上.Busca在未还原的CuO样品上,观测到CO在Cu~+上的红外吸收峰最强,从而认为体相为CuO的样品,铜在其表面主要由Cu~+并伴以Cu~(2+)构成.本文研究了CuO/γ-Al_2O_3上NO、CO单独、交替和共吸附时的低温红外光谱,证明当NO和CO共存时,NO选择吸附于Cu~(2+)上,而CO选择吸附于Cu~+上。  相似文献   
65.
正丁烷选择氧化中V—P—O催化剂的晶相和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一系列V-P-O催化剂的丁烷选择氧化总转化率、顺酐选择性和生成速率。用XRD和FT-IR仪对催化剂进行晶相分析。用化学滴定法测定催化剂中钒的平均价态。结果表明,晶形良好的(VO)_2P_2O_2和部分α-VOSO_4的混合物可能是丁烷选择氧化的必要活性相。  相似文献   
66.
孟明  林培琰  伏义路 《催化学报》1996,17(3):189-192
催化剂采用等量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相分浸于γ-Al2O3上,经500℃焙烧,450℃氢气还原剂(mco3o4/mAl2o3=0.08,m贵金属/m催化剂=1/1000),CO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贵金属Pt和Pd与Co之间具有的协同催化作用,而Rh与Co的协同作用较差,在Co-Pt/γ-Al2O3和Co-Pd/γ-Al2O3上,CO100%转化的温度较在Co/γ-Al2O3上下降约60℃,  相似文献   
67.
Cu-ZSM-5分子筛中铜的精细结构和NO催化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XAFS技术研究了不同交换度的和还原、再氧化处理的Cu-ZSM-5分子筛中铜离子的精细结构.在ZSM-5分子筛中,存在两种铜可占据的位置:一种具有饱和的氧配位和较短的铜氧距离,另一种钢氧配位不饱和且铜氧距离较远.离子交换时,铜离子可能优先占据前者,其量低于30%.这两类铜的催化能力差别甚大,前者几乎无催化分解NO的活性.  相似文献   
68.
69.
NO在Cu-ZSM-5分子筛上程序升温脱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等温动态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NO与Cu-ZSM-5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还原预处理样品上NO吸、脱附循环的研究探讨了全过程样品所经历的氧化还原循环,在25℃等温吸附时,NO与Cu ̄+和/或Cu ̄0反应产生了N_2、N_2O和Cu ̄(2+)以及超晶格氧,同时在Cu ̄+上有许多可逆吸附的NO.NO吸附在Cu ̄(2+)上是稳定的,升高温度时,NO分为三种状态脱附,分别位于约100,180和400℃.后两种可能以Cu ̄(2+)-NO_2和Cu ̄(2+)-NO_3为中间态.第三种NO脱附同时伴随着O_2脱附,对于还原预处理的样品,吸附和脱附的一个循环总体上会使样品部分氧化。  相似文献   
70.
肖莉  林培琰  李新刚  孟明 《催化学报》2000,21(6):513-514
The selective reduction of NO by hydrocarbons in the presence of excess oxygen is a potential route to remove NO from exhaust gases[1,2]. The acidity has been shown to be important in lean NO reduction, and the role of acidity in this reaction is quite different for various catalytic systems[3~9]. In this paper, 15%ZrO2 as the thermal stabilizer is doped into 0.5%Rh/γ-Al2O3, and the synergetic effect between Rh/γ-Al2O3-Zr and solid superacid SO2-4/ZrO2 for NO+C2H4+O2 reaction is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