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89篇
物理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41.
简述导电聚合物酶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的方法,反应机理,以及导电聚合物酶电极的最近进展等。  相似文献   
42.
将具有抗癌作用的L-天门冬酰胺酶用N,O-羧甲基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以降低酶的抗原性,提高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实验结果表明,修饰酶的表观K_m值与自由酶相差不多,分别为2.6×10~(-4)mol/L和2.2×10~(-4)mol/L(20℃),而抗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水解能力有很大提高.酶经修饰后抗原性大大降低,且修饰剂分子量越高,降低抗原性的效果越好.自由酶在兔体内的半衰期为1.2h,而修饰酶为40h,提高了33倍.  相似文献   
43.
在△~(4,6)-二烯-3-酮甾体化合物的诸种合成方法中,6β-溴-△~4-烯-3-酮脱溴化氢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曾采用此方法合成了17β-羟基-4,6-雌二烯-3-酮(Ⅰ)。由 3-乙氧基-17β-羟基-3,5-雌二烯(Ⅱ)NBS 溴化制备的6β-溴-17β-羟基-4-雌烯-3-酮(Ⅲ),不经分离纯化,直接溶于DMF,在Li_2CO_3-LiBr催化下脱溴化氢生成Ⅰ。实验中发现,除主要生成Ⅰ外,总有一个极性较小的副产物伴随生成。经分离纯化,该化合物的熔点与雌二醇相近,MS和NMR的测定结果与雌二醇结构相符,说明该产物的确为雌二  相似文献   
44.
45.
聚二乙烯苯型多孔吸附剂的纳米孔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氮气吸附法 ,研究聚二乙烯苯多孔吸附剂的纳米孔结构 .结果表明 ,以甲苯 液体石蜡 (2 :1)为致孔剂制备的聚二乙烯苯多孔吸附剂 ,其比表面和孔体积随致孔剂用量增大而增加 .在二乙烯苯总含量相当时 ,m 二乙烯苯与p 二乙烯苯等比例混合制备的吸附剂 ,具有最大的比表面和孔体积 ,而聚m 二乙烯苯吸附剂和聚p 二乙烯苯吸附剂依次下降 .中孔分布研究说明 ,各种吸附剂的中孔主要分布在 2~ 2 0nm之间 ,其中在5nm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分布峰 ,是吸附剂在制备时由于致孔剂的存在而在微核 微核之间形成的孔 .微孔分布研究发现 ,聚m 二乙烯苯吸附剂和聚p 二乙烯苯吸附剂的微孔集中分布在 0 .4~ 1.2nm之间 ,这些微孔可能是微核内部不规整聚集的高分子链之间的缝隙和紧密接触的微核之间的缝隙 .用扫描电镜观察吸附剂内部 ,显示吸附剂的确是由微核聚集形成的 ,其间存在着大小不同的纳米尺度的空隙  相似文献   
46.
乳胶微球固定化碱性磷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素化碱性磷酸酶在微球载体上的固定化,确定了在胺化聚苯乙烯微球上固载的最适条件,并对所得固相酶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米氏常数Km值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生物素化碱性磷酸酶固定于胺化微球后其最适pH值从9.5降低至9.3;酶的最适温度没有发生变化,但范围稍加宽;在50℃温度下处理90分钟,固相酶活化保持在40%,稳定性增强,固定化后酶的Km减小。  相似文献   
47.
为筛选适用于天然皂甙分离纯化的吸附树脂,以高交联聚苯乙烯型大孔树脂S-008(Ⅰ)为原料,经氯甲基化和胺化反应,合成了低交换量弱碱树脂(Ⅱ—Ⅴ)。然后,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它们对绞股蓝皂甙的吸附性能。结果说明,胺化试剂与反应条件影响产物树脂的结构,并进而影响产物树脂对绞股蓝皂甙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8.
聚氨基酸类高分子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吸收性及化学结构匹配性,在生物医用高分子领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聚天冬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吸收性,合成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功能化修饰等诸多优点。且在体内能够被逐渐吸收代谢,其代谢产物对人体无毒,不会对周围组织、肝肾、血红细胞等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被广泛用于药物载体、组织工程等生物医药领域相关材料的制备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聚天冬氨酸在生物医用高分子领域内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聚(α,β-L-天冬氨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医学性能。  相似文献   
49.
2-羟基-3-甲氧基-5-甲基苯甲醛分别与乙二胺,1,2-丙二胺,1,3-丙二胺,2,3-二甲基-2,3-丁二胺及邻苯二胺反应, 合成出一系列二元Schiff 碱型化合物. 测定Schiff碱与钴(Ⅱ)离子配合后的配合物对氧分子的加合常数, 讨论了结构与加合性能之间的关系,配合物中二胺-钴螯合环的刚性对配合物的氧加合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0.
以大孔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二乙烯三胺胺化和铜络合反应,合成了以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为载体的二乙烯三胺/铜(Ⅱ)络合物,研究了这类高分子铜络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对尿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高分子铜络合物对尿素的吸附主要是通过铜(Ⅱ)与尿素之间的配位作用进行的.在尿素浓度为130mg/dL,于pH为7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28℃时吸附4h,以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为载体的二乙烯三胺/铜(Ⅱ)络合物对尿素的最大吸附量可达71.5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