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3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郭熙 《光谱实验室》2005,22(3):651-651
1922年2月23日,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席团给列宁发来了一个通知书,说1922年2月5日列宁被选为研究院院士。列宁看了这个通知书,并在下面写了复函,还注明:“誊在公文纸上,交我签字。”  相似文献   
22.
大学物理实验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物理学史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莱特兄弟仅读完中学课程,自幼对飞行怀有浓厚兴趣,早年从事自行车修造。 莱特兄弟刻苦钻研当时能找到的有关飞行的书籍,打下航空知识的基础。他们充分利用前人的成就,着手飞行器研制。他们走先滑翔飞行、进而实现动力飞行的道路;同时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4.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平衡问题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指导学生对有关数学问题进行严密推导和论证,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5.
实验是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学习和探究物理的基础.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义通过分析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对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观察、动手、探索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科学态度与责任既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物理所要具有的必备品格.对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内容及呈现进行比较,找出中美高中物理在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上的异同,以期为教师教学能更好地完成该教学目标提供参考.通过对比发现美国偏向于对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培养,而中国更注重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态度两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张立 《物理通报》2010,(1):20-22
新课程强调“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而对所学知识加深、巩固最有效的训练措施是让学生解答物理问题,让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与乐趣;  相似文献   
28.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探究性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成了新课标的重要价值取向.近年来,中考对探究试题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本文从2009年各地中考试题出发探讨研究性试题教学.  相似文献   
29.
我们考入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非常幸运地成为戴元本先生的学生,从此开始向他学习做学问、做事和做人之道.亲聆他的教诲,对于我们的一生都受益匪浅.戴先生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老一辈科学家所特有的朴实的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并给予我们无限的启迪!  相似文献   
30.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探究性教学则是把科学探究引进教学,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活动过程来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