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7篇
  免费   1061篇
  国内免费   1749篇
化学   2155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308篇
综合类   95篇
数学   134篇
物理学   27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五彩湾煤镜质组与惰质组在热解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彩湾煤镜质组、惰质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两种不同的体系,镜质组与惰质组无相互作用体系(A)和相互作用体系(B)。利用热重技术(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FT-IR),将两体系的热解固体产物进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在300~450℃,体系B的脂肪氢含量高于体系A,表明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发生了烷基自由基转移反应,芳氢的含量也是体系B多于体系A,这说明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同时发生了芳构化作用,随温度升高,镜质组生成少量氢自由基与惰质组发生侧链取代反应;在500~700℃,体系B的脂肪氢含量和芳氢含量均低于体系A,表明此时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发生缩聚反应及缩合反应;750~800℃时,脂肪氢和芳香氢含量均为体系B大于体系A,说明体系B中,镜质组产生较多的氢自由基与惰质组大分子芳香结构发生氢化反应,同时与惰质组发生侧链取代反应;850~900℃时,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进一步发生多环芳香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23.
采用聚乙二醇(PEG)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醚化改性,得到醚化PBS(PEG/PBS),PEG/PBS与羧甲基纤维素(CMC)共混制备了在水相均匀分散的新型(PEG/PBS)-CMC液体复合材料.结合分子模拟技术对PEG/PBS与CMC复合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G/PBS具有预期的化学结构和优异的水润湿性;含醚链段PEG的引入有效提高了PBS分子链的极性和柔顺性,PEG/PBS与CMC之间存在氢键作用、范德华力作用、疏水作用和吸附作用.红外光谱(FTIR)中官能团(如—OH,—OCO—,—COOH,—C—O—C—等)的吸收峰频率发生偏移;光电子能谱(XPS)中C和O元素的结合能分布转移,表明PBS及PEG/PBS与CMC的官能团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偏光显微镜(PO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非共价键的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醚化改性后(PEG/PBS)-CMC复合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表面结合更紧密,相容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4.
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分子筛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筛由于具有独特的孔道及可调控酸碱性等特征,被作为离子交换剂、吸附剂及催化剂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的各种催化过程中。固体核磁共振是研究分子筛结构、酸性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强有力谱学手段之一。简单概述了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分子筛的最近进展。  相似文献   
25.
分别用稀土醋酸盐和稀土高氯酸盐与希弗碱配体和巯基烟酸配体反应得到了两例镝配合物[Dy2(OAc)6H2O]n(1)和{[DyL(H2O)4]ClO4·H2O}n(2)(L=2,2'-二硫代-二(3-吡啶甲酸)),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磁性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和磁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是羧基桥连的一维链结构,该化合物表现出慢磁弛豫性质,有效能垒为2 K;化合物2是通过原位生成的二硫键桥连的二维网状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铁磁相互作用和慢磁弛豫行为。  相似文献   
26.
桩基承载力计算程序GPIL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树立  Liang  Robert  Y等 《计算力学学报》2002,19(1):123-126
介绍了单桩和群桩承载力计算程序 GPILE。该程序利用 P-Y曲线、T-Z曲线和 Q-Z曲线将土体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为一系列非线性弹簧 ,然后通过迭代求解桩的变形和内力。在计算群桩时可以考虑群桩效应。另外 ,还可以在桩基上增加上部结构 ,从而考虑桩基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7.
含夹杂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林志  石志飞 《力学进展》1995,25(3):410-423
本文综述并评价了有关含夹杂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研究的代表性工作,包括自洽理论,微分法,Eshelby-Mori-Tanaka法,Hashin和Shtrikman的变分法等。指出上述理论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复合材料内部的微结构特征,如夹杂的形状、几何尺寸、分布和夹杂间的相互影响,在夹杂的体积份数较大,如大于0.3时已不能有效地预报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随后介绍了近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相关函数积分法,理论与实验的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在夹杂体积份数较大时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28.
地圈中广泛发育的动力学过程属于多元关联过程,它们是在岩土圈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它们的活动可以概括为热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本物质运动的作用及系统的演化。由于它们之间有着互动影响和制约,以及由此引发的能量的转换和参数的变异,因而密切相关。本文建议确立THMCB多元关联过程的概念,开展多元关联过程的研究和分析,以期对地圈动力学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综合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29.
冰排与斜面结构作用时的破断长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冰排与斜面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文中将冰排分为在斜面附近脱离水面部分和较远处漂浮于水面部分两个区域,建立了冰排因弯曲而发生破断的数学模型,根据弯矩分布分析了冰排可能的破断位置,从而得到冰排与斜面结构相互作用时的破断长度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冰排破断长度既不是冰厚的固定倍数,也不与冰排特征长度直接相关.计算结果与前人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为近海冰区抗冰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vs) of an ultrasonic signal through a granular material depends on the type of interparticle contact. For noncohesive glass beads, a power law behavior for consolidation stresses applied (σc) above 1 MPa has been measured in previous work. This equation is compatible with Hertz's interaction law between elastic solids. In the present work, we have tested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ultrasound signals through a sample of fine powder.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compactivity of the powder were previously measured by means of the Seville powder tester (SPT), indicating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asperities in contact for small to moderate consolidation stresses. However, the measurements of ultrasound propagation at high consolidations presented here are compatible with Hertz's law.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for high consolidation stresses, surface asperities are flattened, and it is therefore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bulk of the particles that determines the transmission of ultrasonic pul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