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23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介绍毫微秒荧光寿命的解卷积原理及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讨论了数据精确性判别并举出若干例子。此外,我们结合实际需要还对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若干扩充,扩大了数据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22.
张予东  高芸  张磊  李庆华 《应用化学》2019,36(5):539-547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研究了聚-4-乙基苯酚抗氧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 分别用Jeziorny法和Mo法处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同时用Friedman法和Kissinger法计算其结晶活化能。 最后由结晶活化能与结晶温度的变化曲线求得Hoffman-Lauritzen参数成核速率常数(Kg)和迁移活化能(U*)值,进而求得折叠链端表面自由能(σe)和分子链段折叠功(q)。 结果表明,抗氧剂的加入,使聚丙烯的结晶峰温度向低温区移动,结晶半峰宽变大,半结晶时间(t1/2)增大,Jeziorny法所得的结晶速率常数(Z)降低,Mo法所得反映结晶速率快慢的参数F(T)提高,在相同结晶转化率下,结晶活化能负值变小。 Hoffman-Lauritzen参数KgU*σeq值均增大。 所有变化均表明聚-4-乙基苯酚抗氧剂对PP的结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尼龙66/SiO_2纳米微粒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6/S iO2纳米微粒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和示差扫描量热法比较了干态和湿态两种制备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并用修正的Avram i方程的Jeziorny法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24.
Bottom-Up grid算法和Top-Down grid算法都是基于网格划分空间的高效匿名算法,但它们最终形成的匿名区域大小不一样,而较大的匿名区域带来的后果是通信成本的浪费和匿名时间的延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两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匿名区域选择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匿名度k的要求估算迭代次数,然后计算两种算法包含单元格的数量,最后比较单元格的数量并选择生成单元格数量最少的算法.两种算法的最优选择减少了LBS服务器和匿名器不必要的通信成本的浪费,缩小查询匿名集,从而提高了用户查询质量.  相似文献   
25.
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无网格自然单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网格自然单元法,提出了结构动力弹塑性响应分析的一条新途径.自然单元法是一种新兴的无网格数值计算方法,其实质是基于自然邻近插值的伽辽金法.自然单元法在本质边界条件的施加上较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法的无网格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空间域上采用自然单元法离散,并运用加权余量法推导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的离散控制方程.然后,采用预校正形式的Newmark法在时间域上进行求解.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6.
紫外/臭氧法在脱除沸石有机模板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LTA, FAU, BETA, MFI和MEL型沸石, 研究紫外/臭氧法在沸石有机模板剂脱除中的应用, 并与传统高温焙烧法比较, 考察两种方法对有机模板剂的脱除能力. 采用XRD, FT-IR, BET等方法对脱除模板剂前后的沸石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紫外/臭氧法是一种低温有效除去沸石模板剂的方法. Beta, silicalite-1和silicalite-2沸石在紫外光照后相应的模板剂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和四丁基氢氧化铵已彻底脱除, A和Y型沸石中分别有27.5和6.2 wt%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模板剂残留, 这主要是受其特殊β笼结构的限制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7.
陈莘莘  王娟  李庆华 《中国物理 B》2016,25(4):40203-040203
A scaled boundary node method(SBNM) is developed for two-dimensional fracture analysis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which allows the stress and electric displacement intensity factors to be calculated directly and accurately. As a boundarytype meshless method, the SBNM employs the moving Kriging(MK) interpolation technique to an approximate unknown fiel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nd therefore only a set of scattered nodes are required to discretize the boundary. As the shape functions satisfy Kronecker delta property, no special techniques are required to impose the essential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SBNM seeks analytical solutions by making use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available to solv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Numerical examples are investigated and satisfactory solutions are obtained, which validates the accuracy and simplic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28.
通过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和榕树(Ficus microcarpa)2种陆生植物不同质量浓度、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果芋叶和茎浸提液对四尾栅藻表现出促进作用,仅浸提液高质量浓度(50 g.L^-1)处理组分别在实验前3 d和1 d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合果芋叶浸提液对四尾栅藻的促进作用强于茎浸提液.除浸提液30 g.L-1处理组第2 d之外,各质量浓度的榕树叶浸提液作用下的四尾栅藻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显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与榕树叶浸提液对四尾栅藻化感作用相似,榕树气生根浸提液对四尾栅藻显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投加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对四尾栅藻的抑制作用增强.榕树叶和气生根浸提液对四尾栅藻的EC50,96 h值分别为11.17和47.97 g.L^-1,榕树叶浸提液对四尾栅藻的抑制效果好于榕树气生根浸提液.  相似文献   
29.
纳米铁微粒的制备、表征及在煤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FeSO4·7H2O和NaBH4合成了纳米铁微粒,并用异辛酸进行表面包覆. 采用X射线衍射能谱(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氧弹量热计和热分析测试技术表征了纳米铁微粒的结构、形貌及热性能. 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铁微粒是体心立方晶系,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100 nm,颗粒间呈粘连状. 热性能研究表明,在25~600 ℃范围内,异辛酸修饰前后,产物的总增质量由22%提高至28%,表明异辛酸的修饰提高了纳米铁的抗氧化性能;异辛酸修饰的纳米铁粉的添加量对煤油燃烧热值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铁粉加入到煤油中且质量百分数小于1%时,可使煤油的燃烧热值提高最大234.08 J/g.  相似文献   
30.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具有超高的强度和优异的阻裂性能。为了研究RPC在多次冲击荷载下的损伤规律,采用25 mm口径滑膛炮对直径为600 mm、高600 mm的RPC圆柱形靶体进行了多次侵彻实验,得到了每次侵彻后靶体的破坏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确定了Forrestal经验公式中的相关系数。基于K&C本构模型和现有RPC基本力学性能的实验数据,修正了K&C模型的强度面参数、损伤参数、状态方程参数、损伤演化模型以及应变率效应相关参数,系统地确定了RPC的K&C模型参数。采用LS-DYNA软件中的重启动功能模拟了弹体多次侵彻RPC靶体的破坏结果,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对长2 200 mm、宽2 200 mm、高1 260 mm的RPC靶体抗侵彻实验进行了数值预测,得到了侵彻深度与弹速之间的关系、弹体贯穿靶体时的极限速度以及弹体侵彻过程中的峰值加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