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化学   326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7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119篇
物理学   2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罗丹明B-过氧乙酸-氢氧化钠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硫离子对罗丹明B 过氧乙酸 NaOH化学发光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增强法测定痕量硫的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3.0×10-8~8.0×10-7g/mL,检出限为3.5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2%(1.0×10-7g/mLS2-,n=11)。此法已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硫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2.
吸附O的Cu(110)c(2×1)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清洁Cu(110)表面和吸附O原子的Cu(110) c(2×1)表面的原子结构, 结构弛豫和电子结构, 得到了各种表面结构参数. 分别计算了O原子在Cu(110)表面三个可能吸附位置吸附后的能量, 并给出了能量最低的吸附位置上各层原子的弛豫特性和态密度. 结果表明O吸附后的Cu(110)表面有附加列(added-row)再构的特性, O原子吸附在最表层铜原子上方, 与衬底Cu原子的垂直距离为0.016 nm, 以氧分子为能量基准的吸附能为-1.94 eV; 同时由于Cu 3d- O 2p态的杂化作用使得低于费米能级5.5~6.0 eV的范围内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 计算得到清洁的和氧吸附的Cu(110)表面的功函数分别为4.51 eV和4.68 eV. 电子态密度的结果表明:在Cu(110) c(2×1) 表面O吸附的结构下, 吸附O原子和金属衬底之间的结合主要是由于最表层Cu原子3d态和O原子2p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3.
Mo(W)-Cu(Ag)-S簇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非线性光学性测试中的Z-扫描方法。总结了Mo(W)-Cu(Ag)-S簇合物的光限制效应、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折射等光学性质。讨论了簇合物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文报道用2-氯甲基苯并恶唑作为卤代物,进行Darzens反应。义固体氧化钾作碱,在非质子极性溶剂N,N-甲基酰胺中,将其与相应的羰基化合物反应, 生成了环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6.
在吡啶溶剂中氯化镍催化的溴代芳烃自身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yridine was used as a solvent for homocoupling of aryl bromides catalyzed by nickel chloride/triarylphosphinein the presence of zinc and recycled easily.Triphenylphosphine was the best ligand for nickel in this coupling reac-tion.  相似文献   
107.
The binuclear complex [Cu2(TS)(H2O)]·CH3OH, where TS denotes the binucleating ligand derived from the schiff base N,N′-bis(3-carboxylsalidene)trimethylenediamine, was obtained from the self-decomposition of mononuclear complex Na2CuTS·H2O.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re a=11.935(2)?,b=15.667(3)?,c=11.621(2)?,β=111.60(3)°,V=2020.2(7)?3, Z=4 with R=0.0467. The structure is made of binuclear units, in which two copper atoms are bridged by two phenolic oxygen atoms. The “inside”copper atom is coordinated by two nitrogens, two phenolic oxygens in a planar coordi-nation site, the copper atom deviates from the mean plane by 0.47?. The “outside” copper atom is five coordinated by two phenolic oxygen atoms、two equatorial carboxyl oxygen atoms and one axial water oxygen atom in a distorted tetragonal cone site, the copper atom is pulled out of the equatorial plane by 0.46?.  相似文献   
108.
单分散二氧化钛超微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四丁氧基钛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微二氧化钛粉末.改变热处理气氛、升温速率、水与四丁氧基钛的摩尔比以及溶剂,分别得到7nm球形单相锐钛矿以及四方形(40nm×10nm)、球形(44nm)的主相金红石超微粒子.  相似文献   
109.
双-μ-氧代-(1),μ-氧代-μ-硫代-(2),双-μ-硫代一双(半胱氨酸钼)(3)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进行配位体交换反应,由于不同原子所成桥的稳定性不同,生成了不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0.
掠射椭偏术对K4[Fe(CN)6]/K3[Fe(CN)6]电极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胜涛  陶长元 《电化学》1997,3(3):258-262
提出掠射椭圆偏振测试技术的实验方案,应用该掠射式技术循环 安法研究了在镀有In2O3玻璃片上进行的K4「Fe(CN)6」/K3「Fe(CN)6」电极反应,结果证明:掠射椭圆偏嗥中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现场测定椭圆偏振参数及其变化规律,这些规律与所发生的表面电化学反应规律相对应,由此可以对电极体系进行研究,现场掠射椭圆偏振术还能用于分析表面扩散层的性质,弥补其它界面研究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