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2篇
化学   92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102.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研究了过渡金属[Co(Ⅱ),Ni(Ⅱ),Cu(Ⅱ)的醋酸盐与氨基酸、席夫碱、β-二酮、8-羟基隆琳等有机配体之间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发现微波辐射条件下的固相化学反应与传统加热条件下的固相化学反应相比速度提高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并在此条件下合成出了相应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3.
低热固相反应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介绍了使用低热固相反应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重点阐述了8种不同制备方法的特征,并对应各方法列举了若干实例。低热固相反应法在制备零维和一维无机纳米材料方面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污染小并可规模生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4.
以氢氧化锂、醋酸钴、醋酸镍和草酸为原料,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0.8Ni0.2O2的前驱体。该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制得LiCo0.8Ni0.2O2粉体样品。通过XRD和SEM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颗粒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BET法、激光散射技术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分别对比表面积、粒度分布和扩散系数等理化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样品颗粒是由许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研究了Co(Ac)_2·4H_2O,Ni(Ac)_2·4H_2O,Ca(Ac)_2·H_2O与5个有代表性Schiff碱的低热(<70℃)固相化学反应。通过上述固相反应合成了9个钴、镍、铜的Schiff碱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DTA等测定,确定了固相合成产物组成。讨论了配体的结构及Co(Ac)_2·4H_2O、Ni(Ac)_2·4H_2O、Cu(Ac)_2·H_2O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对固相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两种不同构型的吡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浪  贾殿赠  郁开北 《结构化学》2004,23(1):112-118
报道了PMBP-PCH(PCH为2-吡啶甲酰肼)和PMBP-INTH(INTH为异烟酰肼)2种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分析,PMBP-PCH属三斜晶系,具有P空间群,a=7.783(2),b=10.993(3),c=12.621(3)?=92.96(2),=103.87(2),g=101.54(2),V=1021.5(5)3,Z=2,Dc=1.307g/cm3,m(MoK?=0.088mm-1,F(000)=421,R=0.0436,wR=0.0937.晶体结构表明,在此分子内形成了一个大的共轭体系,由于分子间氢键力的作用,使它们在晶体中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PMBP-INTH晶体属单斜晶系,具有P21/c空间群,a=14.083(4),b=13.865(3),c=10.609(2)?=101.66(2)o,V=2028.8(8)3,Z=4,Dc=1.301g/cm3,m(MoK?=0.087mm-1,F(000)=832,R=0.0473,wR=0.0898.此化合物在O(1)原子与邻近分子的N(1)原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在结晶的过程中,通过分子间质子迁移,使该化合物形成了1个以N(2)为负电荷中心,N(1)为正电荷中心的两性离子结构,且分子通过此氢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并沿b轴呈层状堆积.  相似文献   
107.
刘浪  吉亚丽  刘广飞  贾殿赠 《有机化学》2004,24(Z1):325-326
4-酰基吡唑啉酮是一类含有氮杂环的β-二酮型螯合剂,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该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3].本室验室曾合成了一系列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缩氨基硫脲及其衍生物,发现这类含硫席夫碱具有光致变色性,并对其变色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详细研究[4,5].作为工作的继续,我们又合成了1-苯基-3-甲基-4-乙酰基-5-吡唑啉酮缩硫甲基氨基硫脲(PMEP-MTTSC),虽然此化合物不具有光致变色性,但在培养其单晶的过程中,却意外地得到了一种双吡唑啉酮化合物.当用不同的溶剂来培养其单晶时,又得到了这种双吡唑啉酮的一对互变色异构体.反应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8.
邻菲咯啉(Phen)与过渡金属离子在液相中的反应速度很快,瞬间即可完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过渡金属氯化物在水溶液中反应时,一般是以水合离子[M(H_2O)_6]~(2+)的形式参加反应。而在固相中参加反应物质的形式是其物质本身的凝聚态分子。因此,尽管是同一反应物,但在固相,液相反应中,参加反应物质的形式不同,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结果。为了比较固、液相反应的差别,寻找固相反应的规律性。我们研究了FeCl2_·4H_2O,CoCl_2·6H_2O,NiCl_2  相似文献   
109.
以4-酰基吡唑啉酮衍生物为配体合成了2个Mn(Ⅱ)髤配合物[Mn2L2(μ-CH3OH)2(CH3OH)2] (1)和{[MnL(μ-CH3OH)]·CH3OH·CHCl3}n (2)(H2L=N-(1-苯基-3-苄基-4-丙烯基-5-吡唑啉酮)-异烟酰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pH值影响配体的配位方式,所得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而2为2D网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稳定性高于配合物2的.  相似文献   
110.
以石油沥青为碳源, 在空气中将其加热到450 ℃制备出纳米碳球(CNBs), 经1500 ℃氮气气氛中加热纳米碳球3 h后得到高温处理的纳米碳球(H-CNBs).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所制备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 制得的CNBs的粒径在50~80 nm之间, 石墨化程度不高, H-CNBs粒径没有改变但石墨化程度有所提高, 推测了CNBs的形成机理. 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分别对CNBs和H-CNBs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在电流密度为1 C时, 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和经过100圈之后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60 mAh/g和500 mAh/g, 413 mAh/g和200 mAh/g之上, 同时这两种纳米碳球的首次充放电的库伦效率较低, 分别经过10圈和30圈后可以稳定在98%左右. CNBs在经历0.1 C, 1 C, 5 C, 10 C循环回到0.1 C时, 容量几乎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