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化学   318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2篇
物理学   20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铈降低在硫酸溶液中生长的阳极Pb(II)氧化物膜的电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电化学阻抗频谱法、线性电位扫描法和光电流技术研究了在4.5 mol· dm~(-3) H_2SO_4溶液中Pb-1%(at.)Ce(简称Pb-1Ce)合金在0.9 V (vs. Hg/Hg_2SO_4电极)生长的阳极Pb(II)氧化物膜的电阻较纯铅的低的原因。实验结 果表明,Ce阻抑阳极Pb(II)氧化物膜的生长并增加其孔率,从而降低其电阻。  相似文献   
102.
采用两种大小不同的原子簇模型Si_(30)H_(28)和Si_(13)H_(16),分别用两层 ONIOM方法(对较大原子簇)和普通量子化学方法(对较小原子族)考察了苯分子 在Si(111)-7 * 7表面的化学吸附。对三种可能的吸附物种分别用DFT或HF方法进行 了计算。通过大小原子簇吸附物种的吸附能以及几何构型优化参数的比较发现,对 于稳定的吸附物种,较小的原子簇基本上可以代替较大的原子簇进行计算,而对于 不太稳定的吸附物种,就不得不考虑周边原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苯在Si(111)- 7 * 7表面的主要吸附种是双σ成键的1,4加成产物,不稳定的单吸附物种可能是 1,4加成物种的前驱态。  相似文献   
103.
首次以有机胺为结构导向剂,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微孔砷酸铟材料InAsO4-1,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及性质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表明InAsO4-1分子式为InAsO4(H2O)2。晶体学数据为:Pbca,a=0.9090(4)nm,b=1.0344(4)nm,c=1.0468(4)nm,α=β=Υ=90°,V=0.9843(7)nm^3,Z=8,R=0.0480,Rw=0.1045。InAsO4-1具有三维结构,其a,b方向分别有4元环及6元环的一维孔道,结构中还含有一8^16^44^2笼,热重分析显示其结构水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4.
合成了苯并18-冠-6(B18-C-6)与K_2[Pd(SCN)_4]生成的配合物[K(B18-C-6 )]_(12) [Pd(SCN)_4] (1), [K(B18-C-6)]_2[Pt(SCN)_4] (2)和[K(B18-C-6)]_2 [Pt(SCN)_4]·C_2H_4Cl_2 (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 了表征。1和2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l/n,晶体学数据:1, a = 1.00970(17) nm, b = 1.3157(2) nm, c = 1.7303(3) nm, β = 94.841(2)°, V = 2.2852(7) nm~3, Z = 2, F(000) = 1136, R_1 = 0.0257。3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 数据:a = 0.95914(18) nm, b = 1.2137(2) nm, c = 2313(2) nm, α = 63.693 (2)°, β = 76.293(2)°, γ-1.2406(4) n~3, Z = 1 F(000)618,R_1 = 0.0366 。在固态,三个配合物相邻的两个[K(B18-C-6)]~+基团通过冠醚氧化原子与钾的 子的相边接而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5.
堇青石栽体表面ilicalite-1沸石膜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军  张建华  龙英才 《化学学报》2000,58(4):371-373
本文首次采用堇青石为载体,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致密的高硅MFI沸石膜,并对其结构、成分以及气体渗透性质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6.
王喜庆  孙媛  龙英才 《化学学报》2000,58(9):1173-1175
从含有罗丹明B的溶胶-凝胶中首次水热合成了罗丹明B内酯的单晶,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每个不对称单位含有两个独立分子。  相似文献   
107.
范育波  王全瑞  丁宗彪  陶凤岗 《化学学报》2000,58(11):1476-1479
以二甲醚模拟四氢呋喃在乙硼烷分解过程中的作用。B3LYP/6-31G^*的计算结果发现,硼烷的分解是一个两步过程,每一步中均有一个醚分子与一个硼原子形成硼氧配位键,且只有一个氢桥键断裂。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为42.30kJ·mol^-^1,第二步的为4.33kJ·mol^-^1。当考虑溶剂效应时,第一步的活化能更降低为28.03kJ·mol^-^1。  相似文献   
108.
报导可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全氟辛酸铵(APC). UL 94 可燃性试验显示添加0.70 wt% APC能使有机电解液的火焰传播速率下降3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表明APC显著减弱了嵌锂碳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放热反应, 并将其热不稳定温度由138.0 ℃提高到167.5 ℃. 交流阻抗检测显示APC的加入明显降低了碳材料电极的界面阻抗, 并且提高了在储存过程中其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的稳定性. 添加APC还能有效地提高Li/MCMB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和库仑效率.  相似文献   
109.
新型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 系统研究了40个新型三唑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CoMFA研究中, 研究了两种药效构象对模型的影响, 并考察了网格点步长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在CoMSIA研究中, 系统考察了各种分子场组合、网格点步长和衰减因子对模型统计结果的影响, 发现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和氢键受体场的组合得到最佳模型. 所建立CoMFA和CoMSIA模型的交叉相关系数q2值分别为0.718和0.655, 并都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CoMFA和CoMSIA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直观地解释了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阐明了化合物结构中苯环上各位置取代基对抗真菌活性的影响, 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华春燕  李娟  戴立益  单永奎 《化学学报》2005,63(22):2082-2088
利用pH值的调变, 以H4SiMo12-nWnO40•(20~25)H2O (n=2, 4, 6, 8, 10)和Zn(NO3)2饱和溶液为原料制得一系列锌硅钼钨多元取代多金属含氧簇合物, 通过IR, XRD, XPS等方法对合成的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吡啶吸附红外及氨程序升温脱附分别测定样品表面的酸种类和酸强度. 考察了催化剂对异丙醇气相反应的活性, 同时详细研究了异丙醇气相反应产物分布与催化剂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