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41篇
物理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添加剂的吸附行为及其对Ni沉积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化学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有机添加剂苯磺酸钠、苯亚磺酸钠和糖精的吸附作用及其对Ni电沉积层的电化学活性、晶粒尺寸、织构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亚磺酸钠和糖精使Ni沉积层的电化学活性提高,(111)晶面的织构系数明显增大,而使(200)晶面的织构系数减小,还导致沉积层的晶粒尺寸显著减小和显微硬度提高;然而,苯磺酸钠对沉积层的活性及织构影响很小.讨论了上述添加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非晶态Ni-W-B/ZrO_2复合镀层及其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有二氧化锆的Ni-W-B电解液中,电沉积获得Ni-W-B/ZrO2复合镀层.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Ni-W-B/ZrO2复合镀层的电沉积、热处理过程,以及镀层的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质量组成为Ni47.5%、W40.9%、B0.9%和ZrO210.7%.DSC和XRD结果清楚说明,二氧化锆对基质Ni-W-B镀层的结构有明显影响,使得复合镀层的非晶态结构特征更加明显.复合镀层比Ni-W-B合金有更高的显微硬度,呈现团粒状结构,晶块之间不存在裂纹但晶界清晰可辨;二氧化锆粒子分散于Ni-W-B基质镀层中.400℃、1h热处理后,Ni-W-B基质镀层中W向镀层表面偏析,镀层呈现固溶体晶态结构特征,表面形貌特征基本不变,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进一步提高,抗腐蚀性能增强,但镀层表层中的二氧化锆粒子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13.
纳米晶Ni-Mo-Co合金镀层的结构与析氢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沉积;结构;纳米晶Ni-Mo-Co合金镀层的结构与析氢行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在控制电位或电流沉积得到的锌镀层的织构.结果表明,锌镀层的晶面取向强烈地依赖于极化电位及沉积时间.根据几何选择理论和向外生长模式,以及结晶学、电化学因素讨论了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非晶态Ni-W/ZrO2复合镀层的制备、热处理及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镍钨合金电解液中, 通过搅拌使二氧化锆固体微粒悬浮, 电沉积制备Ni-W/ZrO2复合镀层. 研究结果表明, 二氧化锆粒子影响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表面形貌、结构、热处理过程和抗腐蚀性能; 与Ni-W合金的电沉积过程相比, 复合镀层中的W含量和电流效率均降低; 在400 ℃处理1 h后, 嵌入Ni-W本体中的ZrO2粒子脱落, W向镀层表面富集.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 复合镀层呈现团粒状形态, 无裂纹.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合X射线(XRD)衍射实验指出, Ni-W/ZrO2复合镀层为非晶态结构. 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较纳米晶Ni-W合金的高; 热处理后, 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在3%氯化钠溶液中的抗腐蚀行为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添加剂的吸附行为及其对Ni沉积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化学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有机添加剂苯磺酸钠、苯亚磺酸钠和糖精的吸附作用及其对Ni电沉积层的电化学活性、晶粒尺寸、织构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亚磺酸钠和糖精使Ni沉积层的电化学活性提高,(111)晶面的织构系数明显增大,而使(290)晶面的织构系数减小,还导致沉积层的晶粒尺寸显著减小和显微硬度提高;然而,苯磺酸钠对沉积层的活性及织构影响很小.讨论了上述添加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铈离子对镍电沉积层择优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铈离子对镍电沉积层择优取向的影响黄令,许书楷,汤皎宁,杨防祖,周绍民(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电沉积镍,择优取向,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法在金属电沉积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晶粒在沉积层中表现出某种共同的取向特征。这种现象称为织构,又称择...  相似文献   
18.
纳米晶镍—钼合金电沉积层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令  许书楷 《应用化学》1999,16(2):38-41
通过控电流沉积制备出纳米晶镍钼合金沉积层,沉积层的XRD、XPS结果表明,纳米晶镍钼合金沉积层存在较大的晶格畸变,其微晶尺寸为17nm,纳米合金各元素的结合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在30%的KOH溶液中纳米晶镍钼合金电极对析氢反应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活性.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表明,析氢过程按VolmerHeyrovsky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控电位电解、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FeCl2-K2MoS4体系对乙炔在石墨电极上还原为乙烯的电催化活性及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阴极的电位控制在-1.50V(vs.SCE)时,FeCl2+K2MoS4的DMF溶液对C2H2还原为C2H4表现出明显的电催化活性和高的选择性。在-0.5~-1.0V时Mo(Ⅵ)还原为Mo(Ⅴ);在按连串的电子传递机理进行的Mo(Ⅴ)→Mo(Ⅲ)反应的电位区间(-1.0~-1.50V)溶液中所形成的络合品种传递电子的能力更强。Mo(Ⅲ)可能是络合物的电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计算机控制的电化学测试系统研究了低脆性镀锌添加剂DB对锌的电化学成核的影响。发现锌晶核的形成遵循连续成核机理。成核速度常数A与电极电位E的关系证明经典成核速度定律适用。饱和晶核数密度Vs和E的关系可经验地表示为Ns=N1-exp[-b(E-Ecr)]。E恒定不变时,A和Ns随DB浓度增大而减小。用异相成核理论解释了添加剂和过电位的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