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篇
物理学   4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敬业 《中国物理 C》1993,17(8):734-738
理论上指出由于在单粒子能级图上,扁椭球和长椭球的两侧均存在下降轨道,因此Z=52-56原子核会有低位的扁椭球转动带.最近对碘和铯同位素的高自旋带结构进行了仔细的实验研究,发现碘同位素中除有长椭球转动带外,确有质子h11/2、g7/2和d5/2组态的扁椭球转动带.但是在铯同位素中,迄今都只发现长椭球转动带,而未发现扁椭球转动带.利用新调整过的Nilsson参数,进一步作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扁椭球形状,碘同位素的壳修正能及自洽对关联的绝对值均大于铯同位素的;而且碘同位素与铯同位素比较,带头扁椭球与长椭球能量差,也更有利于扁椭球形变.这一切结果均密切联系于单粒子能级图上存在一个扁椭球质子54能隙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原子核的高自旋态领域主要是由A.Bohr和B.Mottelson学派开创出来的.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它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基本理论思想是五十年代建立的.七十年代初随着加速器和探测手段的巨大发展,观测到了大量新的实验结果,反过来又推进了理论的发展.当前,它已是核物理特别是重离子物理中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这吸引了世界各国大量的理论与实验工作者. 一、历史的回顾[1] 二十至三十年代,人们认为如果原子核存在转动运动,则所有原子核应象分子一样,都有转动运动,而且转动惯量就是它的刚体值;或者象原子一样,根本无转动运动.所以三十年代,实验上已观察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于Pt偶同位素中的h9/2质子对的排列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计算和讨论.结果表明,如用改善的Nilsson参数κ、μ,给出的h9/2的排列频率与νi13/2排列频率的差值Δhωc=hωc(πh9/2)-hωc(νi13/2)对于78184Pt106核具有最小值,约为75keV.这和最近实验上确定的184Pt核转晕带上出现的大的上弯现象,是由于νi13/2和πh9/2两个排列频率非常靠近的结果一致.而运用Nilsson的标准κ、μ则不能给出这一结果.这两个排列的先后次序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相邻Pt偶同位素的πh9/2排列频率的理论预言,期待着实验数据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原子核内单粒子能级与两类残余相互作用,(长程的四极—四极相互作用与短程的成对相互作用)之间的相互交织所导致的相变。类比于普通空间中对I~ω关系的分析,进行了规范空间中N~λ_n(或Z~λ_p)关系的分析。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这两类分析各自的特点。综合从这两个侧面所获得的知识,可以达到关于核相变的更全面的理解,建立起一个核相图。于是核结构的相特征随着核子数(N或Z)及自旋的变化规律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核相图而显示出它的全貌。这样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近两年来引起了国际高自旋界的较大兴趣。  相似文献   
15.
68Ge高自旋态的三分叉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已有的解释提出了一些支持和异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广义相对论中福克的谐和坐标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一士  张敬业 《物理学报》1962,18(4):211-217
本文利用半度规表象的数学工具对福克的谐和坐标条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证明了该条件具有充分性,但却不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偶Pt同位素i_(13/2)中子对作了一个较细致的系统的分析.实验数据和用不同κ、μ参数所得到的Nillson推转模型结果间的比较,给出如下重要性质:1)改善的κ、μ参数能够很好符合~(185)Au数据,对Pt同位素一般地似乎也是合适的,但尚需更多的实验与理论数据检验.2)仅仅有vi_(13/2)排列不能解释~(184)Pt中大的上弯现象,而πh_(9/2)排列应该同样也起作用.3)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偏离表明,一种包括ε_2,ε_4及γ三维势能面的计算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使用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对252Cf裂变源瞬发γ射线进行γ-γ-γ和γ-γ(θ)符合测量,A~100(Z~40,N56)丰中子核区关于形状过渡、形状共存和形状突变的深入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奇-Z核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从Z=39(Y)同位素的轴对称大四极形变到Z=43(Tc),44(Ru)和45(Rh)同位素中具有中等四极形变之大三轴形变的过渡。Nb(Z=41)同位素具有过渡核的特征。根据邻近同位素和同中素带交叉信息的系统性及推转壳模型(CSM)计算,Tc和Rh偶-N同位素中观察到的带交叉产生于一对h11/2中子的转动顺排。首次观察到100Nb(Z=41,N=59)的高自旋能级纲图和形变态,从而证实了100Nb中的形状共存,并确认,在Nb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发生于N=58(球形)到N=59(大形变);而在Sr(Z=38),Y(Z=39)和Zr(Z=40)各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均发生于N=59(球形)到N=60(大形变)。100Nb具有大形变基态,同现有理论预言相矛盾,其大形变的基态及转动带所具有的很大的和不规则的转动惯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奇-质子Cs(Z=55)和La(Z=57)丰中子同位素八极激发的详细研究,发现了141,143,144Cs同位素链上电二极矩D0随中子数增加而减小的急剧变化,此前在145,147L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较缓和的减小似乎亦很陡地下延至148La。在Cs和La同位素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急剧下降很可能同偶-质子核146Ba和224R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急剧下降相类似,后者已获反射非对称平均场壳修正理论的成功解释。实验证明,141Cs具有很大电二极矩D0。141Cs和142Xe中观测到的很大的电二极矩D0和仅在141Cs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simplex量子数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根据转动频率比值ω-(I)/ω+(I)的检定,同Xe同位素一样,认定Cs同位素中包括号143Cs的八极激发为八极振动,而在La同位素中存在八极形变。  相似文献   
19.
自1977年B.Mottelson 在东京国际核物理大会上肯定和介绍了推转壳模型(1)以来,到七十年代末,利用这一模型的理论结果来描述大形变核的高自旋态行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利用与转动频率无关的基态形变ε和对能隙Δ(通常用奇偶质量差的80%,原因见下述),算得的第一次带交叉(超带与基带的交叉)频率,两带互作用强度及排列角动量等物理量能够和大量大形变核的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对于通常推转模型的缺点,诸如把实际上是给定自旋下两带间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实验2+能级及从规范空间的N-λn图上反映出来的有效能隙的变化规律, 指出了质子子壳与中子子壳间的依赖关系. 探讨了质子壳效应与中子壳效应之间的相互竞争以及质子中子关联的作用. 并具体就A≈80—100区内的质子子壳Z=38.40及中子子壳N=56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