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1篇
化学   35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A batch reactor was employed to steam explode corn fiber at various degrees of severity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using this feedstock as part of an enzymatically mediated cellulose-to-ethanol process. Severity was controlled by altering temperature (150–230°C), residence time (1–9 min), and SO2 concentration (0–6% [w/w] dry matter). The effects of varying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were assessed by response surface model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ximum sugar yields (hemicellulose-derived water soluble, and cellulose-derived following enzymatic hydrolysis) were recovered from corn fiber pretreated at 190°C for 5 minutes after exposure to 3% SO2. Sequential SO2-catalyzed steam explosion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resulted in a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81% of the combined original hemicellulose and cellulose in the corn fiber to monomeric sugars. An additional posthydrolysis step performed on water soluble hemicellulose stream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sugars available for fermentation by 10%, resulting in the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9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as able to ferment the resultant corn fiber hydrolysates, perhydrolysate, and liquid fraction from the posthydrolysis steps to 89, 94, and 85% of theoretical ethanol conversion, respectively. It was apparent that all of the parameters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steam explosion pretreatmen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ugar recovery, inhibitory formation, enzymat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fermentation capacity of the yeast.  相似文献   
142.
LDV进行湿蒸汽两相流流速测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DV进行湿蒸汽两相流流速测量的试验研究李秀云,张华,隋剑平,薛祖绳(吉林电力职工大学动力系长春130022)(东北电力学院吉林132012)关键词:激光,湿蒸汽,测量一、前言在湿蒸汽两相流的研究中,两相流流场的测量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常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3.
水蒸汽稀释燃烧是燃气轮机燃烧室降低出口污染物NOx排放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模型燃烧室水蒸汽伴随稀释燃烧实验,研究了稀释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火焰的形态和尺寸、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出口污染物生成(即NOx、CO)及燃烧效率都受到稀释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蒸汽伴随稀释使得燃烧室温度场、浓度场发生变化,出口污染物NOx排放下降,CO和UHC上升.  相似文献   
144.
超音速蒸汽浸没射流凝结汽羽形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入口压力为0.20~0.50 MPa的饱和蒸汽在20~70 ℃过冷水中超音速浸没射流凝结所形成的汽羽的形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汽羽膨胀的次数,汽羽形状主要有渐缩形、膨胀-收缩形、双膨胀-收缩形、收缩-膨胀-再收缩形和发散形五种;汽羽的穿透长度随着蒸汽入口压力的增大和过冷水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大;对于设计压比分别为0.318和0.113的喷嘴,汽羽的无量纲穿透长度分别在3.45~12.62和2.40~9.81之间,明显小于相同条件下音速蒸汽浸没射流凝结所形成的汽羽无量纲穿透长度.同时,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汽羽无量纲穿透长度的实验关联式,其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小于18%.  相似文献   
145.
汽轮机调节阀内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最常用的G-I型调节阀内的动态压力测量方法及其各关键部位的流动特性,尤其是引起不稳定流动的主要因素即气流的压力脉动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调节阀处于不稳定工作状态即阀杆振动工况取决于脉动压力与阀杆固频率是否同频,并非其脉动压力值大小;调整阀杆固有频率是消除调节阀振动最简便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6.
稠油在水蒸汽作用下组成变化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报道了在水蒸汽作用下辽河油田稠油发生的化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在水蒸汽作用下,其组成中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粘度下降28%以上.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稠油经水蒸汽作用后,其累积炭原子数少于C25的已经达到50.97%,远远超过处理前的17.93%.这为进一步实现稠油井下催化降粘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用二乙胺结构导向剂, 分别在473和573 K水热晶化得到两种SAPO-34分子筛材料. SEM和XRD结果表明, 晶化温度升高, SAPO-34晶粒增大, 结晶度提高, 比表面积和孔径增大. 升高晶化温度, 提高了样品的最高焙烧和水蒸汽热处理承受温度.  相似文献   
148.
一种新型的测量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流的集成化探针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流中一次、二次水滴的参数和流场是密切相关的,但国内外迄今没有能同时测量这些参数的技术和设备。作者成功研制了能同时测量湿蒸汽两相流中一次、二次水滴和流场的集成化探针。该探针已在350MW汽轮机上进行了实测。本文介绍了该测量系统的原理和构成。  相似文献   
149.
利用传统的Laval喷嘴,采用燃煤锅炉的功余饱和蒸汽作为预荷电器的传输煤质,对高压电晕针的位置,过热蒸汽的温度、压力与有效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将水蒸汽正、负荷电器布置于旋风水膜除尘器改造工程的烟道中,经现场测试达到静电除尘器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0.
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驱油藏模拟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油藏与水平井段耦合的蒸汽辅助重力驱整体模拟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将研制的沿水平井井筒方向有质量、能量损失的一维多相管流模块与油藏模拟主体软件集成,能预测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驱蒸汽腔室的大小及形状的动态变化.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毛管力、蒸汽干度、地层深度等对蒸汽腔室发育程度的影响,并取得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