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9篇
  免费   1581篇
  国内免费   890篇
化学   2074篇
晶体学   86篇
力学   1310篇
综合类   142篇
数学   1492篇
物理学   694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681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9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陈德成  华自力 《实验力学》1990,5(2):157-163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实验与计算的结果对引进的美国SMS公司的结构动力修正软件SDM3.0作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指出了SDM3.0的优点、局限性与使用范围.提出了改进这一软件的方法,研制了相应的软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及相应的软件是有效和成功的.  相似文献   
962.
李喜德  杨燕  魏成  彭云  张钊 《实验力学》2006,21(4):427-438
本文基于光学和扫描显微平台,介绍了本研究组在微尺度实验力学检测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检测技术方面涉及显微散斑干涉技术、微标记阵列检测技术、晶粒变形分析技术、光学探针动静态变形分析技术;在检测系统和装置方面介绍了新近开发的双视场薄膜检测系统、散斑微干涉系统、微标记检测平台、AFM和SEM单轴拉伸装置、三维微定位与加载系统、微力传感器及其标定装置、微动平台驱动装置等。探讨了微尺度实验力学检测中的问题和新的检测技术,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应用和相关装置。  相似文献   
963.
两相流显微PIV/PTV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个能同时测量两相流中两相速度和细颗粒尺寸分布的显微PIV/PTV系统,其硬件系统包括大功率连续激光器、显微镜、高速摄像机;软件系统由改进的球形颗粒图像识别算法、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和各种先进的PIV/PTV算法组成。其中改进的圆弧识别算法能够进行更准确地进行曲线分割而能对充满噪音并相互重叠的颗粒图像给出较好的识别结果。应用该PIV系统,可以在微秒和微米数量级上捕获细颗粒/气泡图像,并能较准确地同时得到两相速度、颗粒尺寸和浓度分布。对焚香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速度和尺寸的同时测量,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4.
衡伟 《实验力学》1997,12(1):105-109
本文提出根据白光散斑图像数据模拟刚体位移复位的相关性恢复方法,以解决物体大变位情况下的变形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965.
用新研制成的DE36平台钢制的轴对称和平面应变试样,进一步考察了临界空穴扩张比V_(Gi)准则[1]、[2]、[3]的适用性。实验和大应变有限元理论计算结果表明,V_(Gi)准则适用于所研究材料。文中指出,按V_(Gi)准则可根据试样或构件材料中V_G的发展变化来预起裂位置。  相似文献   
966.
穆鹏华  潘炜  李念强  闫连山  罗斌  邹喜华  徐明峰 《物理学报》2015,64(12):124206-124206
针对一种新型的双路激光混沌复用系统, 建立相应的速率方程模型, 详细分析了两个主激光器的单个参数失配、多个参数同时失配、反馈强度差异以及频率失谐对混沌同步性能的影响, 并对此复用系统的安全性能和频谱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参数失配方案, 通过合理选择两个主激光器的参数, 可以保证两个主激光器之间的同步性能较差而两对主从激光器间实现高品质的混沌同步, 因此满足双路激光混沌复用的条件; 两个主激光器之间的参数失配对它们之间的同步性能影响较大, 然而对配对主从激光器间同步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 进一步说明参数失配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另外, 通过自相关函数和频谱分别分析混沌复用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 发现双路激光混沌复用系统可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7.
瞿谱波  关小伟  张振荣  王晟  李国华  叶景峰  胡志云 《物理学报》2015,64(12):123301-123301
报道了激光诱导热光栅光谱测温技术的研究. 通过两束相干交叉的脉冲抽运光, 在NO2/N2混合气中诱导出热光栅, 一束满足布拉格散射条件的连续探测光在交叉区域激励出相干的热光栅信号, 经过空间和光谱滤波的信号光由光电倍增管探测, 并由数字示波器显示和存储. 该信号携带了丰富的流场信息, 通过频域分析, 对气体的温度进行了测量, 热光栅光谱技术测量的温度与热电偶温度符合得很好. 同时还利用热光栅光谱技术进行了气体声速的直接测量,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测量结果与理论曲线基本一致, 显示了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与多参数同时测量的能力. 对影响信号波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热光栅光谱测温技术在高压强环境下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968.
针对传统PID控制器参数优化费时且不能保证获得最佳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布谷鸟搜索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布谷鸟搜索算法(CS)具有参数少、搜索能力强等特点,但是标准布谷鸟搜索算法参数采用固定值,极大地影响了算法的性能,因此提出了动态布谷鸟搜索算法(DCS),DCS算法采用动态参数,算法性能明显改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动态布谷鸟搜索算法的PID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69.
3d1离子(如VO2+,V4+)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离子,其掺杂电子顺磁共振谱已有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利用3d1离子在四角压缩八面体对称中EPR参量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锌磷酸盐玻璃晶体中掺杂VO2+的EPR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A⊥)和光吸收谱。由于锌磷酸盐玻璃晶体中掺杂VO2+中配体O2-的自旋-轨道耦合参量ζ0p(≈150cm-1)与中心过渡金属3d1离子V4+的ζ0d(≈248cm-1)相差不太大,故来自配体的自旋-轨道耦合参量ζ0p对EPR参量和光吸收谱的贡献必须予以考虑。采用重叠模型建立了杂质中心结构参数与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以及光吸收谱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拟合锌磷酸盐玻璃中V4+中心的EPR参量和光吸收谱理论与试验符合,获得了杂质中心[VO6]8-基团的局域结构;研究发现,[VO6]8-基团的平行和垂直于C4轴的键长分别为:R‖≈0.175nm,R⊥≈0.197nm,即[VO6]8-基团的局域结构为沿C4轴方向呈压缩的八面体结构;所得EPR参量和光吸收谱的理论值与实验符合很好,并对上述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这说明微扰法可以用来研究材料中掺杂3d1过渡金属离子的EPR参量和光吸收谱。此外,对超精细结构常数(A‖和A⊥)的研究发现,较大的芯区极化常数κ值说明VO2+中未配对的s电子对超精细结构常数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70.
We present a numerical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coefficient in a wave equation from a single measurement of partial Dirichlet boundary data. The original inverse problem is converted to a nonlinear integr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which is solved by an iterative method. At each iteration, one linear second‐order elliptic problem is solved to upda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efficient, then the reconstructed coefficient is used to solve the forward problem to obtain the new data for the next iteration. The initial guess of the iterative method is provided by an approximate model. This model extends the approximate globally convergent method proposed by Beilina and Klibanov, which has been well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efficient in a special wave equation.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ith noisy data.©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umer Methods Partial Differential Eq 31: 289–307, 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