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3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4448篇
化学   7409篇
晶体学   81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84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85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264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145篇
  1986年   147篇
  1985年   122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9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The full 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FP-LAPW) method with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GGA)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type compounds Y1-xCaxTiO3. The lattice parameters, magnetic moment, band structure, density of states and optical conductivity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 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optical responses. Moreover, the opt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dielectric function, absorption spectrum, extinction coefficient, energy-loss spectrum and refractive index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2.
Linear and nonlinear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wo novel dipolar compounds named as trans- dimethyl-4-[4'-(N,N-dimethylamino)-styry1]-pyridin-2,6-dicarboxylate (Xiao-1) and trans-dimethyl-4-[4'-(N,N-diphenylamino)-styry1]-pyridin-2,6-dicarboxylate (Xiao-2) are investigated by steady-state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Z-scan and two-photon excited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Strong two-photon fluorescence emission and the pronounced positive solvatochromism are observed from two compounds. The two-photon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Xiao-2 is about 1.5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Xiao-1. One-color and two-color femtosecond pump-probe experiments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xcited state dynamics of two compounds. The relaxation lifetime of the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state is determined to be in the hundreds of picosecond domain for both the compounds in THF, and several tens of picosecond in DMSO solutions.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旋涂法制备了分散橙3(DO3)/PMMA主客体掺杂薄膜,对其吸收谱、厚度和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全光极化的方法对薄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加其二阶非线性先增强后减弱,d33最大值约为0.827×10-2pm/V。对极化饱和后的驰豫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厚度薄膜的驰豫时间不同,这是由于薄膜中偶氮含量和厚度的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顺反异构逆过程的快慢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非线性映射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通过Sammon算法可以将多维分析问题转化为二维问题分析。应用该法的关键在于寻求二维空间的最佳投影点,这可以转化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来进行解决。遗传算法是解决各类函数优化和非线性映射问题的一种有效算法。以硝基苯化合物的生物毒性的模式识别为例,编制基于误差函数的目标函数和遗传算法约束参数,应用基于MATLAB的遗传算法工具箱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该工具箱在求解此类非线性优化问题上是有效的, 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映射的预测结果比其它方法要好些。  相似文献   
995.
为寻求新的潜在高能量密度化合物(HEDCs),对系列(26个)多硝酸酯基金刚烷进行由气态到固态的理论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下,通过设计合理的等键反应,求得26个标题物的生成热(HOFs),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ONO2基数目(n)的同分异构体的HOFs值与取代基的位置相关性不好,即并非取代基间距离越近,其HOF越大.基于所求HOFs和理论密度(ρ),运用修正的适合CHNO系的Kamlet-Jacobs方程,估算了该26个化合物的爆炸性质(能量性质):爆热(Q)、爆速(D)和爆压(P),结果表明:当n=7-8时,对应硝酸酯基金刚烷符合HEDC的能量要求,即ρ〉1.9g·cm^-3,D〉9.0km·s^-1,P〉40.0GPa.为考虑HEDC的适用性,对两种可能引发键(C—O和O—NO2)离解能(EC—O和EO—N)进行计算和比较发现EC—O总是小于EO–N,这表明O—NO2为该系列化合物的热解引发键;且发现具有偕二硝酸酯基的金刚烷在同分异构体中的热稳定性总是最差,并且所有偕二硝酸酯基金刚烷的稳定性均相当;由于该系列化合物结构的复杂性,随化合物中取代基数(n)的增加,化合物的EO–N并不明显降低,且该系列化合物的稳定性并非由某个结构参数决定.因而,结合HEDC的能量和稳定性要求(引发键离解能〉12kJ·mol^-1),仅1,2,4,6,8,9,10-七硝酸酯基金刚烷被推荐为潜在品优HEDC.运用分子力学(MM)方法,分别以Compass和Dreiding力场,在七种最可几空间群(P21/c,P-1,P212121,P21,Pbca,C2/C和Pna21)中,对1,2,4,6,8,9,10-七硝酸酯基金刚烷分子的堆积方式进行预测.两种力场的预测结果均表明,该化合物属P21/c空间群.进行对该预测晶胞的电子结构的周期性从头算,报道其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关联其稳定性.发现Fermi能级附近的能带主要由—O—NO2的O和N原子的p态所贡献,且—NO2中N和—O—的p态相重叠形成O—NO2键;这与其气相分子键离解能计算结果相一致,即O—NO2键为该系列化合物的热解引发键.  相似文献   
996.
研究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为主要影响因素,以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对亚硝酸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对猪油的抗氧化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h、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好,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各抗氧化体系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活性均强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997.
用B3LYP/6-31G*方法研究了单重态二甲基亚锗基锗烯(Me2Ge=Ge:)与乙醛环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根据该反应的势能面可以预言,该反应有一条主反应通道. 该反应所呈现的反应规律为:两反应物通过[2+2]环加成反应首先生成了一锗杂四元环锗烯,由于该锗杂四元环锗烯中Ge:原子的4p空轨道与乙醛的?轨道形成了π→p授受键,从而使锗杂四元环锗烯进一步与乙醛结合生成了一中间体. 由于该中间体中的Ge:原子在过渡态之后发生了sp3杂化,从而使该中间体经过渡态异构化为了一螺锗杂环化合物. 该研究结果从理论上揭示了单重态二甲基亚锗基锗烯(Me2Ge=Ge:)与乙醛环加成反应的反应机制,奠定了亚锗基锗烯(H2Ge=Ge:)及其衍生物(X2Ge=Ge:, X=H, Me, F, Cl, Br, Ph, Ar?)与非对称性π键化合物环加成反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霍德璇  廖罗兵  李领伟  李妙  钱正洪 《中国物理 B》2013,22(2):27502-027502
The magnetocaloric effect(MCE) in EuCu1.75P2 compound is studied by the magnetization and heat capacity measurements.Magnetization and modified Arrott plo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ound undergoes a second-order phase transition at TC ~ 51 K.A large reversible MCE is observed around TC.The values of maximum magnetic entropy change(-△SxMma) reach 5.6 J·kg-1·K-1 and 13.3 J·kg-1·K-1 for the field change of 2 T and 7 T,respectively,with no obvious hysteresis loss in the vicinity of Curie temperature.The corresponding maximum adiabatic temperature changes(△Tadmax) are evaluated to be 2.1 K and 5.0 K.The magnetic transition and the origin of large MCE in EuCu1.75P2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