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化学   37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51篇
物理学   1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filtration equation with nonlinear second-third boundary value condition, it is shown that a priori boundary of the solution can be estimated and controlled by initial data and integral on the boundary of the region. The priori estimate of the solutions was established by iterative method. By using this estimate the solutions may blow-up on the boundary of the region and thus it may have asymptotic non-stability.  相似文献   
42.
基于药效团模型的DHODH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药效团模型研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DHODH)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为DHODH抑制剂的虚拟筛选提供新的方法.以31个具有DHODH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为训练集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范围为7~63000 nmol/L,利用Catalyst/HypoGen算法构建DHODH抑制剂药效团模型,通过对训练集化合物多个构象进行叠合,提取药效团特征及三维空间限制构建药效团模型.利用基于CatScramble的交叉验证方法及评价模型对已知活性化合物的活性预测能力,确定较优药效团模型.模型包含1个氢键受体、3个疏水中心,表征了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时可能发生的氢键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4个药效特征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概括了DHODH抑制剂产生活性的结构特点.所得较优模型对训练集化合物及测试集化合物的计算活性值与实验活性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5和0.8788.利用药效团模型对来源于微生物的系列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筛选出59个预测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可作为进一步药物研发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3.
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A1腺苷受体的三维结构,并与拮抗剂分子DPCPX对接,将得到的复合物结构进行5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以最后2 ns的平均结构和平衡后抽取的11帧构象共12个蛋白结构为研究对象,用包含52个活性分子和1000个诱饵分子的测试库,分别通过DOCK、VINA和GOLD三种对接软件进行评价,最终得出合理的蛋白质模型.根据top10%的富集因子(EF)和ROC曲线下面积(AU-ROC)的计算结果,我们认为GOLD是最适合A1腺苷受体的对接软件,而12个蛋白质结构中F5和Favg的三维结构模型比较合理,可以作为进一步大规模虚拟筛选的模型.  相似文献   
44.
秦建华 《色谱》2010,28(11)
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它具有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已经显示了重要的应用前景。作为  相似文献   
45.
基于局部轮廓特征的无人机头部检测跟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坤  王磊  游安清 《光学技术》2011,37(2):178-182
针对无人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轮廓提取、轮廓自动分段、头部定位以及头部模板匹配四个模块的目标头部检测跟踪算法.首先对第一帧图像提取目标轮廓,并通过计算轮廓点的变化率,对轮廓进行自动分段,得到目标的4个局部轮廓点列,进而根据头部轮廓点列的特点,完成头部轮廓筛选,然后利用基于目标中轴的二次曲线拟合,实现头部顶点的...  相似文献   
46.
依据广义的绿色产业内涵,通过信息显著性差异与信息冗余分析定量筛选指标,建立了包括绿色生产指标层、绿色生态环境指标层、绿色消费方式指标层的大连市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负载系数大小差异进行信息显著性分析,删除负载系数小、对综合评价结果影响弱的指标。克服了现有研究先进行相关分析剔除冗余指标,再利用负载系数大小差异筛选出反映信息显著性大的指标的弊端。事实上,指标间较高的相关性是计算负载系数的必要前提。因此,利用负载系数筛选指标前是不可进行指标的相关分析降低指标间的相关性的。二是通过结合专家知识经验辨析指标的实际含义,仅对反映信息可能重复的指标使用相关分析,剔除同指标层内相关系数较大的两个指标中反映指标层信息能力相对较弱的指标。克服了仅仅通过相关系数不能准确衡量指标间信息重复程度的弊端。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通过25.68%的指标反映了97.09%的原始信息。通过与同类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对大连市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7.
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筛选方法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试验,建立了用于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检测方法,该方法第1步采用萝卜、黄瓜、小麦、油菜4种幼苗生长法联合筛选,第2步采用萝卜子叶扩张法、黄瓜子叶生根法联合筛选,这样能保证有生长调节剂活性的化合物在普筛中不被漏筛,而且方法简便,测试周期短。  相似文献   
48.
该文导出了不等方差正态母体判别模型中附加信息检验的似然比统计量,并给出了其分布和近似分布.  相似文献   
49.
多相催化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催化剂的理性设计/筛选是现代催化化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其中,火山型曲线是一个的重要工具。它指出对于一个催化反应来说,其催化活性针对关键物种吸附能来说呈一条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要求最佳催化剂对中间体的吸附能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近几十年来,密度泛函理论等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发展让许多催化剂表面反应微观物理量的计算成为了可能,这极大地拓展了火山型曲线的应用范围。 然而,对于火山型曲线根源的解释,人们却并非了解得十分清楚;一些基本科学概念的理解很多还是基于经验性的Sabatier原理:吸附太弱不利于吸附、太强不利于脱附。针对该问题的科学解析,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探究,试图以完全数学解析的方式回答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必然存在性、产生根源及在催化活性预测中的内涵。本文采用了两步催化模型以及微动力学来进行速率方程的推导,并考虑BEP关系(基元反应的能垒与其反应焓存在线性关系)的应用,最终将整体反应速率转化为中间体吸附能相关的单值函数。基于对该函数的系列推导和分析,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从数学上以一个完全的解析形式证明了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存在。(2)通过对比催化反应与与之对应的气相反应,我们证明了:若无催化剂参与反应,则火山型曲线不会产生;由于催化剂表面的参与,随着催化剂吸附能力的增强,其表面会因为吸附作用而被占据毒化,导致反应速率存在一个最大值,即形成火山型曲线。从概念上讲,火山型曲线的根源是由“吸附过程引发表面活性位占据”这一自毒化效应造成的,它的存在可能体现为多相催化的基本属性。(3)数值模拟解析展示了表面反应与气相反应的区别,印证了我们的数学解析结论。同时,通过一定的简化,我们对火山型曲线中各部分的斜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吸附决速过程,催化反应和气相反应斜率相同,其差别主要出现在脱附决速过程。在此阶段由于吸附能过大,表面被毒化,表面反应速率开始下降;而气相反应的速率依然上升。(4)表面反应速率方程的分解和简化结果表明,最佳催化剂在反应中的空活性位点覆盖度和其BEP关系的斜率存在内在关联关系(θ*opt=1–α),据此讨论了其在催化剂寻优过程中的意义。尝试解释了(a)合成氨反应中正逆反应所需最佳催化剂不同的现象;(b)合成氨或CO甲烷化反应最佳催化剂为前过渡金属、而CO/NO氧化等为后过渡金属这一典型催化现象的物理图像。最后,针对火山型曲线理论框架在实际催化剂理论筛选寻优中的应用,我们简要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光解水制氢Pt基助催化剂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材料设计方面的理论进展。  相似文献   
50.
以某低渗透油藏为对象,首先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制定了低渗透油藏注CO_2驱筛选标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适用于低渗透油藏CO_2驱适宜度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目标油藏注CO_2的适宜度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目标油藏注气驱开发适应性较好.评价过程有效地降低了直接进行注气开发的风险,为之后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提供了技术和经济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