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1124篇
化学   1559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35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5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氧化钡促进的Co/Si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分解甲烷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氧化硅负载钴催化剂.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氢化学吸附、氧滴定和催化活性评价等手段研究了氧化钡对Co/SiO2的还原性能、钴分散度和颗粒度、分解甲烷活性及其稳定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钡明显地影响Co/SiO2的还原性能;添加2%氧化钡提高了Co/SiO2在中温(450℃)条件下的还原度;氧化钡的还原对Co/SiO2还原的诱导、氧化钡与氧化硅及与氧化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Co/SiO2还原性能变化的原因.氧化钡提高了Co/SiO2的初活性和钴的分散度,降低了钴的颗粒度;添加0.5%~1.5%氧化钡有利于提高Co/SiO2的稳定性.钴的分散度和颗粒度影响Co/SiO2的活性和稳定性;氧化钡的强供电效应也是提高Co/SiO2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甲烷分解生成的碳物种覆盖了钴活性中心,导致Co/SiO2初活性下降;但大部分碳物种并不沉积在钴活性中心上,可能形成了碳纤维生长在载体和钴活性中心之间.  相似文献   
62.
泡沫镍载碳化钨催化剂上的析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梅  魏子栋  沈培康 《催化学报》2007,28(4):307-311
结合直接化学还原法和交替微波法制备了泡沫Ni载Ni-WC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析氢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泡沫Ni载Ni-WC催化剂的析氢起始电位与泡沫Ni相比降低了60 mV左右.电解质浓度和温度对泡沫Ni载Ni-WC催化剂的析氢电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3.
在脉冲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Zn/Al-CLM催化剂的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在Zn/Al-CLM催化剂上具有一定的的反应活性和芳烃选择性,而且芳构化主要转化为苯;载体Al-CLM的焙烧温度、金属锌负载量、活化温度等对Zn/Al-CLM催化剂的丙烷芳构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载体经500℃预焙烧制备的Zn/Al-CLM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柱结构保留度,从而表现出最佳的芳构化性能;随着锌含量的增加,Zn/Al-CLM催化剂的酸量增大,从而使丙烷转化率增大,而选择性则是锌含量质量分数为5.8%时具有极大值;400℃活化处理可使Zn与Al-CLM之间具有适中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Zn/Al-CLM具有较高的芳烃收率。  相似文献   
64.
用多组份改性钛系载体催化剂TiCl_4,Ti(OBu)_4/MgCl_2/Ethylbenzeate(EB)/φ_2SiCl_2/AlEt_3进行了乙烯-丙烯-1-丁烯三元共聚合的研究。考察了单体进料比、聚合温度,烷基铝浓度和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共聚合的影响。发现本催化剂对乙丙丁三元共聚合有极高的催化效率,聚合1h达8.6×10~4g共聚物/g-Ti。共聚合速率衰减符合动力学方程:R_s=R_s+(R_0—R_s)_e~(βs)。  相似文献   
65.
硅氢加成反应高选择性合成甲基苯乙基二氯硅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萧斌  李凤仪  戴延凤 《分子催化》2006,20(2):153-157
研究了硅胶负载聚乙二醇铂催化苯乙烯与甲基二氯氢硅的硅氢加成反应,β-加成产物甲基苯乙基二氯硅烷的选择性为100%,10℃下反应8h苯乙烯转化率为96.0%.反应存在一个诱导期,温度等反应参数对诱导期有重要影响,40℃下反应的诱导期不到1h,并探讨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和目标产物高选择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
在碱性条件下, 聚乙二醇单甲醚(HO\|OPEG\|OMe)与1,4-二氟蒽醌进行亲核单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F\|AQN-OPEG-OMe, 产率88%. F-AQN-OPEG-OMe与奎宁锂进行亲核取代反应, 以95.6%的产率得到新型手性配体QN\|AQN\|OPEG-Me. QN-QN\|OPEG-Me与OsO4原位配位生成的均相催化剂在4种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对映选择性(92%~99%e.e.)和化学产率(80%~94%). 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与Sharpless手性配体(DHQ)2AQN相当. 反应结束后, 配体可用乙醚沉淀回收, 循环使用5次,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无明显改变, 配体的回收率均在95%~97%之间.  相似文献   
67.
程庆彦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3,24(7):558-562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Ni2(OEt)2/SiO2双核金属乙氧基配合物催化剂,利用示差量热、红外光谱和微反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负载型双核金属乙氧基配合物Ni2(OEt)2/SiO2中的Ni2+与载体SiO2表面的O2-以双齿配位形式键合;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存在桥式吸附态和碳酸单乙酯基物种两种吸附态,丙烯则只有一种分子吸附态;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丙烯在Ni2(OEt)2/SiO2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主要是甲基丙烯酸.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二氧化碳和丙烯在Ni2(OEt)2/SiO2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反应物分子共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同一活性单元上,羧酸根和丙烯解离吸附态的形成是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68.
A novel TPPTS-Rh/SiO2 catalyst, prepared by directly modifying a heterogeneous high-surface-area Rh/SiO2 catalyst with water-soluble TPPTS ligands, could decrease the resistance of masstransfer in water/oil biphasic media for the hydroformylation of higher olefins.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for hydroformylation on this biphasic TPPTS-Rh/SiO2 catalyst system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traditional biphasic HRhCO(TPPTS)3 systems, owing to the chemical bonds between the highly dispersedRh metal particles and the TPPTS ligands. The catalyst system is applicable for hydroformylation ofhigher olefins such as 1-dodecene.  相似文献   
69.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7,23(5):F0004-F0004
全书共分17章,结合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对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离子交换纤维和活性碳纤维,高分子膜分离材料,高分子色谱固定相,高分子试剂,高分子负载催化剂,导电高分子材料,电效发光聚合物材料,非线性光学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感光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环境敏感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电解质,高分子染料,淀粉,纤维素衍生物高分子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0.
乙醇羰化反应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由七种负载型催化剂中选出两种比较好的乙醇羰化催化剂,研究了影响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因素,考察了活性组份的价态和载体的酸性。此外,还对催化剂进行了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从其结果看,谱图上只有活性中心铑的谱峰而没有氯的谱峰,说明铑是以离子形式进入载体,而不是以化合物形式被吸附于载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