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3篇
  免费   1461篇
  国内免费   2442篇
化学   4646篇
晶体学   177篇
力学   676篇
综合类   197篇
数学   571篇
物理学   300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569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以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为单体,甲苯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盐酸为催化剂,采用热引发法制备毛细管电色谱硅胶整体柱.在反相毛细管电色谱条件下,对中性化合物硫脲,苯,萘,芴,蒽实现了基线分离了.柱效超过100,000 plates/m.探讨了该柱的制备条件如单体比例,毛细管内径,制柱反应时间对分离的影响,并且在电色谱条件下考察了有机溶剂比例,pH值,电压和温度对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合成多肽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电喷雾多极串联质谱对3种合成多肽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全扫描模式测定了其分子量,然后选择[M H]^ 或[M 2H]^2 离子通过串联质谱(MS/MS)得到碎片离子,采用y离子和b离子互补的方法测定了多肽序列。利用文献数据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实用。  相似文献   
123.
用XPS和XRD表征了Ba-K-Bi-O超导体熔盐电结晶的阳极和阴 极产物,用SEM分析了Ba-K-Bi-O单生长形态。结果表明,阳极产物是Ba-K-Bi-O超导体单晶,以台阶式方式生长。-K-B-  相似文献   
124.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超细纤维的制备及紫外光交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的共混超细纤维,采用扫描电镜考察了纺丝液浓度、共混物配比、喷丝口内径对纤维形貌的影响.此外,为减少壳聚糖/聚乙烯醇纤维膜的溶胀变形,在上述体系中加入可光交联的单体二缩三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对电纺纤维进行紫外光交联.结果表明,当壳聚糖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8:2的共混体系中加入占混合溶液质量分数4%的TEGDMA、0.12%的1173作为交联剂时,所得的无纺布纤维直径比较均一,平均约为200 nm,经光交联处理后其耐水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5.
4(4''''-辛氧基-4”-联苯羧酸基)苯磺酸酯类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发现和发明液晶显示的各种原理和显示方式,促进显示用优良的液晶材料的开发,反过来新型液晶材料又促进了新型显示器开发.DOBAMBC(p-癸氧基亚苄基-p'-氨基-2-甲基丁基肉桂酸酯)[1]第一支铁电液晶(FLC)以及MHPOBC((R)-4-(1-甲基庚基氧羰基)苯-4'-烷氧基联苯)-4-羧酸盐[2]第一支反铁电液晶(AFLC)极大地推动了液晶材料的合成及液晶显示器件的开发.以S原子代替C、O原子的液晶,如硫酯、砜基、亚砜基、亚磺酸基等,不断有报道.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含磺酸酯基团的液晶分子,4(4'-辛氧基-4”-联苯羧酸基)苯磺酸酯类,并已成功地合成其中五种新的化合物,测试了液晶性能.国内外文献上未见报道.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126.
铜在HOPG上电沉积过程的现场ECSTM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兆雄  毛秉伟 《电化学》1996,2(2):164-169
用自制的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现场研究Cu在HOPG上的电沉积过程.结果表明Cu在HOPG上的电沉积为三维成核的过程.当电位较低或Cu2+离子浓度较低时,铜在本体金属生长主要沿着台阶方向.过电位较高时,铜的成核数目增加,沉积层的晶粒有所细化.同时,非现场ECSTM比较研究表明,STM针尖对针尖局部区域的电沉积起屏蔽作用,针尖所在区域Cu的沉积速度比其它区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27.
米非司酮的吸附伏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泳淮  张光润 《分析化学》1997,25(11):1278-1281
在PH7.0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在汞电极上有2个不可逆的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1.23V和-1.68V。本文探讨了第一峰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8.
烟酸对酸性硫酸盐体系铜电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溶液A: 0.8 mol•L-1硫酸铜,0.6 mol•L-1硫酸,5.0×10-5 mol•L-1氯离子,1.0×10-4 mol•L-1聚乙二醇的溶液,溶液B:在溶液A中加入2.0×10-2 mol•L-1烟酸,pH为0.5,运用循环伏安和计时安培法研究玻碳电极上铜的电沉积行为.结果表明,铜的电沉积过程经历了晶核形成过程,其电结晶按瞬时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进行.烟酸的加入对铜的电沉积具有阻化作用,但不改变铜的电结晶机理.沉积层的X射线衍射表明Cu为面心立方结构,在烟酸存在下沉积层出现(220)高择优取向,这可能是烟酸在Cu(220)晶面上发生强烈吸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9.
由聚苯胺粒子组成的电流变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经碱处理的掺杂态聚苯胺(PAn)制得高介电常数的半导体PAn粒子,将其悬浮于电绝缘油可组成电流变液,讨论了电流变(ER)液的静态屈服应力(τ_s),电流密度等性能与PAn的介电常数(ε_p),导电率(σ),体积分数和应用电场强度的关系。对导电率相同的PAn粒子,用氨水处理的PAn粒子ε_p较用NaOH液处理的高,前者在σ足够低如σ≤1.0×10 ̄(-7)/cm时,ER液的τ_s随偶极系数的平方(β ̄2)的增大而呈现非线性增加;后者ER液的τ_s随β ̄2的增大出现一最大值.结果表明:由聚苯胺粒子可组成高电流变活性的无水ER液.  相似文献   
130.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理想的移动电源,但因金属Pt阴极催化剂的选择性较差,甲醇在阴极产生“混合电位”,导致电池效率降低。抗甲醇氧电还原催化剂可降低“混合电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