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化学   14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11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62篇
物理学   7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瞬态加速液柱的流体力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用激波和压缩气体加速液柱时的流体动力现象的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了高速摄影技术。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液柱在被加速后在管内的气/液两相流的发展以及流出管外后喷雾流的形成,喷雾流自下而上产生;第二部分,气/液界面上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即Rayleigh Taylor(RT)不稳定性及Richt myer Meshkov(RM)不稳定性,液柱自上而下运动。实验发现,用此方法产生的喷雾具有流量大、射程远、覆盖面积大等特点。液柱在管内的加速过程中,上端面保持平面,下端面在经历了初始的不稳定性之后形成弹状流。在本实验的驱动压力及马赫数的范围内,RT和RM不稳定性的后期的发展过程比较接近,尽管两者的增长率不同。在RT不稳定性的初始阶段,高密度流体的尖钉先伸入低密度流体中;但是,在RM不稳定性的初始阶段,低密度的气泡先伸入高密度流体中。  相似文献   
92.
层合球面各向同性热释电空心球的瞬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叠加原理,将层合球面各向同性热释电空心球的球对称动力学问题的解分成准静态和动 态两部分,准静态部分首先运用状态空间法给出了显式表达式,然后运用分离变量法、初参 数法和特征函数展开技术,给出了动态部分的表示式,再结合内外表面上的电学边界条件和 界面上的电学连续条件,导出一个关于时间函数的第二类Volterra积分方程,运用插值法 可成功地给出此积分方程的高精度数值解,最终可求得原问题的位移、应力、电位移以及电 势的响应. 此方法适用任意层数且各层是任意厚度的层合热释电空心球作用随时间以任意形 式变化的球对称温度场. 文中还给出了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93.
应用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散射和实验探测的方法,对超强激光瞬态等离子体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入射超强激光和Compton散射光作为形成等离子体碰撞频率的新机制,给出了电子碰撞频率的时空演化方程和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与散射前相比,4.17 k Hz以下的功率谱线较平滑,不同时刻抖动幅度不大,且抖动的频率降低了1.63 k Hz.当频率达到6.12 k Hz时,功率谱线出现了35 m W幅度抖动,且大幅抖动的频率降低了0.88 k Hz,幅度增大了5 m W.当频率达到9.7 k Hz时,功率谱线的峰值近似于全谱峰值,且该谱线峰值的频率降低了1.3 k Hz.由4.17~9.7 k Hz低频谱产生的功率谱线缩小了0.21k Hz.超过9.1 k Hz后,功率谱线抖动对功率谱线峰值的贡献是次要的.这主要是由于散射使等离子体的高频非线性成分增大,低频成分缩小,且4.17~9.7 k Hz中亦包含有散射贡献的缘故.  相似文献   
94.
赵星  梅博  毕津顺  郑中山  高林春  曾传滨  罗家俊  于芳  韩郑生 《物理学报》2015,64(13):136102-136102
利用脉冲激光入射技术研究100级0.18 μm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反相器链的单粒子瞬态效应, 分析了激光入射器件类型及入射位置对单粒子瞬态脉冲传输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单粒子瞬态脉冲在反相器链中的传输与激光入射位置有关, 当激光入射第100级到第2级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得到的脉冲宽度从287.4 ps增加到427.5 ps; 当激光入射第99级到第1级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得到的脉冲宽度从150.5 ps增加到295.9 ps. 激光入射点靠近输出则得到的瞬态波形窄; 靠近输入则得到的瞬态波形较宽, 单粒子瞬态脉冲随着反相器链的传输而展宽. 入射器件的类型对单粒子瞬态脉冲展宽无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得到, 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器件浮体效应导致的阈值电压迟滞是反相器链单粒子瞬态脉冲展宽的主要原因. 而示波器观察到的与预期结果幅值相反的正输出脉冲, 是输出节点电容充放电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本文提出了瞬态图像采集技术和电磁脉冲加载装置。应用红宝石脉冲激光光源,介绍了动态全息光弹性、动态散斑干涉、动态云纹干涉、水下爆炸全息干涉、动态电子散斑干涉和动态数字散斑相关等多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技术。为动态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场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贵刊2010年12月(下)智慧窗的"问题2"如下:设把七个汉字换成499~505这七个数,使各个大圆内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2011.其示意图与答案是:  相似文献   
97.
龚良飞  张庆明  龙仁荣  张凯  巨圆圆 《爆炸与冲击》2021,41(2):021402-1-021402-17
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固体物质在强冲击作用下的重要物理响应,在深空探测、航天器对空间碎片的防护设计、武器毁伤评估应用广泛。本文中概述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辐射现象,总结了不同碰撞条件下,超高速碰撞产生微波和闪光的时频特性;从超高速碰撞产生材料破碎和产生等离子体两个方面,分析了超高速碰撞产生微波的辐射模型;归纳了超高速碰撞下的发光机理,并阐述了超高速碰撞产生连续光谱和线谱的辐射模型,指出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电磁辐射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
毕津顺  刘刚  罗家俊  韩郑生 《物理学报》2013,62(20):208501-208501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数值仿真工具, 研究22 nm工艺技术节点下超薄体全耗尽绝缘体上硅晶体管单粒子瞬态效应, 系统地分析了掺杂地平面技术、重离子入射位置、栅功函数和衬底偏置电压对于单粒子瞬态效应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 掺杂地平面和量子效应对于单粒子瞬态效应影响很小, 重离子入射产生大量电荷, 屏蔽了初始电荷分布的差异性. 单粒子瞬态效应以及收集电荷和重离子入射位置强相关, 超薄体全耗尽绝缘体上硅最敏感的区域靠近漏端. 当栅功函数从4.3 eV变化到4.65 eV时, 单粒子瞬态电流峰值从564 μA减小到509 μA, 收集电荷从4.57 fC减小到3.97 fC. 超薄体全耗尽绝缘体上硅器件单粒子瞬态电流峰值被衬底偏置电压强烈调制, 但是收集电荷却与衬底偏置电压弱相关. 关键词: 超薄体全耗尽绝缘体上硅 单粒子瞬态效应 电荷收集 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99.
吴勇峰  黄绍平  金国彬 《物理学报》2013,62(13):130505-130505
以双向环形耦合Duffing振子系统为对象, 研究脉冲信号激励下耦合振子间动力学行为变化特征时, 发现其与单向环形耦合Duffing振子系统类似, 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 脉冲信号能引起其中一个振子与其他振子运动轨迹间出现短暂失同步的现象即瞬态同步突变现象. 基于这种现象, 提出了一种微弱脉冲信号检测的新方法, 用于检测强噪声背景中的局部放电脉冲信号. 实验测试表明, 利用本文方法对不同放电电极的局部放电脉冲信号进行检测时, 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可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 进而扩展了现有的Duffing振子对非周期信号的检测范围及应用领域. 关键词: 耦合Duffing 振子 微弱信号检测 瞬态同步突变 局部放电脉冲信号  相似文献   
100.
声纳方程的瞬态形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用瞬态信号的能谱级代替稳态信号的声强级来定义声纳参数,并以短柱声散射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用能谱级定义声纳参数,声纳方程是比较有效的,这为应用声纳方程处理瞬态声信号从而获得目标强度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