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化学   20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162篇
物理学   2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21.
压缩因子与气体可压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德 《化学通报》2002,65(5):358-360
实际气体的可压缩性与其压缩因子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由它的压缩因子在一定温度下对压力的偏导数来决定。盲从地数越小,它的可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522.
Two hypercrosslinked resins with similar physical characters but different surface chemistry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to remove phe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The FTIR spectr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he Boehm titration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ins.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bottle-point technique, and the effects of the surface chemistry on the adsorption were discussed. The adsorption data fit well with the Freundlich model, indicat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resins surface. It could be seen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surfac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The pH dependence and the effects of ionic strength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kinetic adsorption data fit well with the pseudo-second order model,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rate.  相似文献   
523.
磷酸铝吸附除水中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比表面为308m2/g的无定形磷酸铝吸附除氟性能,研究了接触时间、pH值、吸附剂量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铝吸附除氟高效、迅速,30min内可以接近最大吸附量。对含氟50mg/g的溶液,优化条件下的最大除氟率约93%。研究了吸附与溶液pH的关系,得到了优化pH值并解释了吸附机理。吸附的最佳pH值约为5.5。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了吸附速率并计算了速率常数。用Langmuir方程拟合了吸附等温线,计算的饱和吸附量为53.5mg/g。吸附剂量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表明吸附剂表面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524.
采用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高Li+交换度的4A、13X和LSX分子筛,并在25 ℃下测定了它们的静态吸附等温线和动态穿透曲线.研究发现,高Li+离子交换度的4A、13X和LSX分子筛都具有较大的氮吸附容量和较高的氮氩分离选择性,说明高Li+离子交换度的4A、13X和LSX分子筛是较好的氮氩分离吸附剂.从动态穿透曲线结果来看,所研究的三种分子筛都有一个最优的吸附分离压力,在本文研究的压力范围内,这个最优压力在0.6 MPa附近.对比高锂交换度的三种分子筛,以高锂交换度的LSX分子筛的氮氩吸附分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25.
采用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a2+交换的4A,13X和LSX分子筛,并在25 ℃下测定了它们的静态吸附等温线和动态穿透曲线.研究发现, Ca2+交换的4A,13X和LSX分子筛对氮的吸附性能都明显优于其相应的钠型分子筛,而它们对氩的吸附量变化不大,说明Ca2+交换的这三种分子筛是较好的氮氩分离吸附剂.从动态吸附的结果来看,所研究的各种分子筛都有一个最优的吸附分离压力,在本论文研究的压力范围内,这个最优压力在0.6 MPa附近.由穿透曲线可推算出混合气体的吸附量,通过氮和氩在混合气体中的吸附量和相应纯气体吸附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对于氮氩吸附选择性较高的分子筛,氮的存在对氩的吸附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6.
利用集总模型,以柱床的物料衡算方程式、吸附等温线模型、传质推动力及初始和边界条件组成木糖、木糖醇的色谱模型,用计算机模拟得到柱中液相浓度分布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27.
528.
最近有幸拜读文[1],发现其中所选几道例题在圆锥曲线中具有推广价值,并且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已见诸报刊杂志。笔者就其中例1所做的一些研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29.
题目设直线l经过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实轴顶点M,交双曲线的两条准线于A、B两点,O是双曲线的中心且(?)·(?)=0,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直线l的倾斜角为θ(θ∈(0,π)),试探究θ与e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0.
剖析.上述两种解法得到两个不同的结论,谁对谁错呢?事实上,原函数图象与其反函数图象的交点不一定在直线y=x上,如y=1/x的反函数仍为y=1/x,故y=1/x的图象与其反函数的图象交点为y=1/x的图象上的任意点,从而易知原函数图象与其山反函数图象的交点不一定在直线y=x上,但有以下两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