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12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10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16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先进高强度钢的断裂失效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高强度钢(AHSS)是通过相变获得高强度的应用前景最好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与传统深拉钢相比,AHSS韧性相对较低,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阻碍了它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因而AHSS的断裂失效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AHSS的代表钢种双相钢(DP)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失效特性,尝试寻找一个适用于它的失效准则,用于其断裂失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2.
流道插件(FCI)是ITER中包层模块的重要部件,起到电绝缘和热绝缘的作用,FCI的力学行为是对复杂的磁-热-流-固多物理场共同作用的响应.将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对包层流道中的流场、温度场以及FCI的应力应变场进行求解,分析了磁场效应对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FCI壁厚和间隙流宽度等结构特征对包层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强磁场虽然会产生较强的MHD效应,但可以降低第一壁温度和FCI结构热应力;较厚的FCI可以降低第一壁上的最高温度,但也会增加FCI上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而较宽的间隙有利于降低第一壁上的最高温度,但会增加FCI的最大Mises应力.  相似文献   
103.
The forma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Ce62Al15Fe8Co15 bulk metallic glass (BMG) a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 critical diameter of Ce62Al15Fe8Co15 BMG predicted by the parameter γ is about 3.1 mm, which is rough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XRD results. Stability of the BMG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ontinuous crystallization diagrams obtained from the extension of the Kissinger and Vogel-Fulcher-Tammann (VFT) equations compara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dependence of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BMG on heating rates follow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rather than Kissinger and Lasoka's linear fitting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BMG is investigated by the VFT equation.  相似文献   
104.
某型燃机涡轮过渡段流场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某型燃机涡轮过渡段流场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其气动性能.同时针对于这类带有导流支板的涡轮过渡段的优化设计总结出了如下规律:过渡段导流支板的转折角宜小不宜大;其安装角度应尽量接近轴向;过渡段子午流道形状及导流支板的外型要相互配合以满足亚音速扩压流道的要求,而这种逐渐扩压流道的气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5.
金属在流经凹模圆角时受到强烈的弯曲作用,传统的板料成形反向模拟法没有考虑变形历史对应力预测的影响,使得反向模拟法计算的应力值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针对反向模拟法无法准确预测成形零件应力分布的缺点,提出一种快速搜索流经凹模圆角区域的单元的方法,对该部分单元进行应力修正.采用一种高效的单轴连续拉伸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避免了增量有限元法应力应变更新算法的复杂性,同时充分考虑了凹模圆角对金属变形历史的影响.NUMISHEET'93盒形件拉深的标准考题中,通过与增量有限元模拟软件DYNAFORM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采用提出的多步连续拉伸本构关系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变形历史的影响,获得更加接近实际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06.
正交各向异性金属板料的成形极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年希尔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各向异性材料的屈服准则,该文运用该屈服准则和马辛尼克-库祖斯基假设,建立了能够确定正交各是性金属料成形极限的控制方法半数值求解,分析了不同材料参数对成形极限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汪凌云 《力学进展》1993,23(3):398-406
本文评述了金属成形过程中塑性失稳现象(剪切带、颈缩、皱曲)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仍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塑性失稳预报和本构关系选择的密切关系,指出了塑性失稳预报结果取决于所选择的本构关系。还讨论了材料各向异性、应变率敏感性、不均匀性及其幅度、惯性等因素对塑性失稳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作为分析塑性失稳的基本理论工具——Hill分叉准则亦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8.
经荥清  钟文发 《计算物理》1995,12(1):95-101
介绍了高温气冷球床堆中燃料球在曲线流道中流动的情况和一种用矩形网程序来计算具有曲线网问题的方法.该方法已用于HTR-10MW实验堆的物理计算中.该方法也能推广到其它具有物质流动的曲线网的问题中.  相似文献   
10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nisotropic damage theory to the study of forming limit diagram of A12024T3 aluminum alloy sheet. In the prediction of limiting strains of the aluminum sheet structure, a finite element cell model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cell model consists of two phases, the aluminum alloy matrix and the intermetallic cluster. The material behavior of the aluminum alloy matrix is described with a fully coupled elasto-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 The intermetallic cluster is assumed to be elastic and brittle. By varying the stretching ratio, the limiting strains of the sheet under biaxial stretching have been predicted by using the necking criterion proposed. The predic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Moreover, the finite element cell model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microscopic damage mechanism of the aluminum alloy. Over-estimation of the limit strains may result if the effect of material damage is ignored in the sheet metal forming study.  相似文献   
110.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初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永贵  杨建东 《光学技术》2006,32(6):939-940
介绍了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的原理,分析了几种非球面度的测量方法,研究了非球面度的不同计算方法对采用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加工非球面的影响。从光学零件加工的角度对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初值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