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1篇
  免费   2117篇
  国内免费   6563篇
化学   13200篇
晶体学   245篇
力学   145篇
综合类   271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5270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855篇
  2013年   790篇
  2012年   778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975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922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752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573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492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385篇
  1996年   403篇
  1995年   407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323篇
  1992年   326篇
  1991年   279篇
  1990年   278篇
  1989年   265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作为介质,利用电化学方法在铂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钼酸掺杂聚吡咯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所制备的薄膜的形貌,利用热重分析评价了其热稳定性,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其电化学活性和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硫酸溶液相比,以BMI-MBF4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制备的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更均匀,电化学活性和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962.
研究了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在离子液体1-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nMIM]PF6)修饰碳糊电极([BnMIM]PF6/CPE)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BnMIM]PF6/CPE对SAL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用计时电流法(CA)测定了SAL在[BnMIM]PF6/CPE上的电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为(2.10±0.05)×103(mol·L-1)-1·s-1。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得催化氧化峰电流与SAL的浓度在6.0×10-7~1.0×10-3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S/N=3)为3.27×10-8 mol·L-1,同时运用该方法对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中的SAL含量进行了电化学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63.
采用紫外光与臭氧结合消解水样,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质总磷含量,色谱峰高与磷酸盐质量浓度在0-2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0.008mg/L和0.03mg/L。此方法无需添加化学试剂,避免了标准分析方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操作简单快速、省时,测定水质总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7%(n=5o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总磷的加标回收率为94.5%~105.5%,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4.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面制品和面粉改良剂中的溴酸盐。用30 mL水超声提取样品15 min(脂肪含量高的样品先用正己烷除脂),过HLB柱和银氢柱净化,以AS9–HC色谱柱分离,NaHCO3作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实现了复杂基质面制品中溴酸盐的检测。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最低检测浓度为0.5 mg/kg,加标回收率为78.4%~106.3%。利用建立的方法对面制品和面包改良剂中的溴酸盐进行检测,共检测各类面制品144份,总体合格率为97.2%;检测面包改良剂类产品10份,合格率为40.0%。  相似文献   
965.
建立了测定工业用甲醇和噻吩中硫、氯含量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700±25)℃灼烧后,残留物用蒸馏水洗涤,利用离子色谱仪进行分析。甲醇和噻吩中硫、氯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4%~1.26%,加标回收率为99.2%~101.2%。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用于大部分可燃性有机化合物中硫、氯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66.
以2,4-二羟基苯乙酮缩氨基硫脲为载体的碳糊钴离子选择性电极被研制出来。该电极对Co2+呈现近Nernst电位响应性能,电极斜率为26.9 mV/decade,线性范围为4.8×10-7~1.0×10-1mol.L-1,检测下限2.0×10-7mol.L-1。电极的pH值应用范围为2.5~5.0,对Co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时间为1min,在使用一个月后其电极电位响应性能未见下降。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步探讨了电极响应机理。将电极用于实际样品中钴含量的分析检测,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67.
王敏  彭奇 《分析测试学报》2013,32(7):846-850
采用电喷雾电离质谱通过直接进样方式对合成的3个含硫的三联吡啶配体及2个钌配合物进行分析,详细研究了其在电喷雾条件下的质谱行为。结果表明,含有芳硫基和苄硫基的三联吡啶配体在电喷雾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断裂方式,前者首先从与芳硫键相连的碳硫键断裂失去不含硫的部分碎片离子,而后者则从苄基碳硫键断裂失去含硫的部分碎片离子。两类配体与钌形成的配合物均具有较稳定的结构,不易发生多级质谱断裂。通过对配合物分子离子峰和同位素峰的分析讨论,确定了含硫的三联吡啶合钌配合物的结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适合于含硫三联吡啶类配体及其钌配合物的结构研究,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可靠,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8.
制备了Ionic liquid/Silica sol/Nafion-联吡啶钌复合物膜修饰金电极。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致化学发光(ECL)法,考察了联吡啶钌和左氧氟沙星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响应。基于左氧氟沙星对固定化联吡啶钌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弱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检测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左氧氟沙星浓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8 4),检出限(S/N=3)为1.59×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2.2×10-5mol/L的左氧氟沙星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5.6%~103.5%之间,RSD(n=5)为3.0%。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69.
建立了超声辅助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铬污染场地中铬(Ⅵ)的方法。选用0.3 mol/L的KCl溶液作提取剂,对12组土壤样品中的铬(Ⅵ)进行超声辅助提取20 min。采用Metrosep A Supp 4-250(250 mm×4.0mm)型阴离子分离柱,以4 mmol/L Na2CO3-1 mmol/L NaHCO3混合溶液为淋洗液对样品进行分离分析。铬(Ⅵ)在0.0120 mg/L浓度范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8;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 mg/L,加标回收率为96.4%106.8%,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0.56%。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铬污染场地的监测与调查。  相似文献   
970.
《分析测试学报》2013,(10):1241
9月3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叶明亮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定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基于胰蛋白酶催化的N端稳定同位素编码的氨基酸标记的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最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