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化学   223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61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11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借鉴直流、交流的研究经验,比较了纳秒脉冲条件下几种不同的电树枝老化实验方法。对单针-板电极和多针-板电极在纳秒脉冲下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多针-板电极系统可以在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步进法和累加法进行了不同频率下聚苯乙烯电树枝引发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纳秒脉冲下聚苯乙烯电树枝引发电压-频率特性基本一致,在50~500 Hz范围内,引发电压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在500~800 Hz范围内,引发电压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最后讨论了对于不同脉冲功率装置中绝缘材料老化试验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绕型带状线和感应电压叠加器的重复频率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的技术方案。介绍了一台感应电压叠加器感应单元的结构设计,并建立相应的电路模型,对其响应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介绍了卷绕型带状线的设计原理,制作了一台输出阻抗约3 Ω、脉冲宽度约230 ns的固态化卷绕型带状脉冲形成线。利用该脉冲发生器作为馈源,对感应电压叠加器感应单元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感应单元响应良好。对4级感应电压叠加器分别进行了单次脉冲和5 Hz重复频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叠加器的输出电压约为输入电压幅值的4倍,电流效率约80%,重复频率条件下,脉冲序列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93.
The leakage current behaviours of polycrystalline BiFeO3 thin film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both 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s. The local charge transport pathways are found to be located mainly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of the films. The leakage current density can be tuned by changing the post-annealing temperature, the annealing time, the bias voltage and the light illumina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ferroelectric devices based on the BiFeO3 films. A possible leakage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interpret the charge transports in the polycrystalline BiFeO3 films.  相似文献   
94.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high-voltage lateral double diffused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LDMOS) with self- adaptive interface charge (SAC) layer and its physical model of the vertical interface electric field. The SAC can be self-adaptive to collect high concentration dynamic inversion holes, which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lectric field of dielectric buried layer (EI) and increase breakdown voltage (BV). The BV and EI of SAC LDMOS increase to 612 V and 600 V/tim from 204 V and 90.7 V/ttm of the conventional silicon-on-insulator, respectively. Moreover, enhancement factors of r/which present the enhanced ability of interface charge on EI are defined and analysed.  相似文献   
95.
96.
自1995年首次报道碳纳米管电子场发射实验研究以来,碳纳米管被认为是最具应用潜力的电子场发射极,特别是近几年碳纳米管合成技术的发展更促进了碳纳米管作为场发射电子源的研究。本论文对碳纳米管作为场发射电子源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简洁地介绍了碳纳米管电子场发射研究的方法、理论、主要发现及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两端叠层结构的中长波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永恒  马文全  张艳华  黄建亮  卫炀  崔凯  陈良惠 《物理学报》2011,60(9):98401-098401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了两个叠层结构的双色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结构,并经过光刻和湿法刻蚀制作成两端结构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单元器件. 通过改变量子阱势垒高度,势阱宽度,掺杂浓度,重复周期数等器件参数,可以使总电压在两个叠层之间产生适当的分布,从而使器件表现出不同的电压响应特点. 光电流谱测量显示,器件1随着外加偏置电压可实现对于中波大气红外窗口(3—5 μm)和长波大气红外窗口(8—12 μm)红外响应的切换,器件2在不同的偏置电压下可以对这两个波段同时做出响应. 本文探讨了两端叠层结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 关键词: 电压调制 同时响应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双波段  相似文献   
98.
张元  王鹿霞 《物理学报》2011,60(4):47304-047304
将"金属-单分子-金属"模型化为分子导电纳米结,应用扩展主方程方法研究了红外光激发作用下弱耦合分子导电纳米结的非弹性电流的传导过程.分别采用偶极跃迁的指数耦合、平方耦合以及线性耦合模型描述红外光场与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不同光场作用下非弹性电流与所加电压的关系,并讨论了分子内振动能重新分布效应对电流-电压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Franck-Condon阻滞 非弹性电流 电流-电压特性 红外光激发  相似文献   
99.
王发强  马西奎  闫晔 《物理学报》2011,60(6):60510-060510
由于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的传统平均模型中没有包含开关频率,从而无法分析开关频率的大小对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中Hopf分岔的影响. 通过建立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的含有开关频率的改进平均模型,分析了开关频率对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中Hopf分岔的影响,并设计硬件电路,给出电路试验结果. 研究表明:采用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的改进平均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不同开关频率对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中Hopf分岔的影响; 随着开关频率的减小,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更易于发生Hopf分岔. 关键词: 改进平均模型 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 开关频率  相似文献   
100.
产电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MFC开路电压的变化情况,为改善MFC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驯化培养的菌种,MFC启动时间更短;在恒温、高温和高底物浓度条件下,开路电压更高、更稳.产物在阳极液中的积累会降低开路电压.阴极液和阳极液的pH值的差值与电流正相关.阳极液的电导率会减小,而阴极液的电导率会增大;阳极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