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篇
  免费   1691篇
  国内免费   1989篇
化学   2597篇
晶体学   567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930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制备了Nd3+∶ZnO-B2O3-Al2O3-SiO2系透明玻璃陶瓷.运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V-Vis-Nir(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晶核剂的含量对Nd3∶ZnO-B2O3-Al2O3-SiO2系透明玻璃陶瓷的核化和晶化性能的影响.利用修正的Kissinger方程研究了晶核剂对玻璃析晶动力学参数,析晶活化能E和析晶动力学判据k(Tp),利用Augis-Bennett方程计算出Avrami参数n.并分析其显微形貌同光透过率的关系,对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52.
采用柠檬酸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掺杂Li1.1Fe0.05V2.95O8及对比样品LiV3O8正极材料.使用TG—DTA、XRD、FT-IR等手段表征了正极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并采用EIS、恒电流充放电等手段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Fe^3+掺杂LiV3O8与对比LiV3O8相比,能在更低的温度下晶化,能在相同温度、相同时间煅烧下保持更小的晶粒度.Li1.1Fe0.05V2.95O8与对比LiV308相比,特别是大电流下的放电容量有较大的提高,在75mA·g^-1,197mA·g^-1,373mA·g^-1及重新回到75mA·g^-1电流下的初始放电容量分别是307mAh·g^-1,237mAh·g^-1.162mAh·g^-1和302mAh·g^-1.在回复到75mA·g^-1电流后放电容量能非常稳定保持在278.6mAh·g^-1左右,并同时给出了初步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53.
通过多相成分分析, 以镁铝硝酸盐、正硅酸乙酯、钛酸四丁酯和氧氯化锆等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复相氧化物粉体, 研究了Ni和Fe离子掺杂及粉体细化对红外辐射率的提高及波段宽化的影响. XRD物相分析发现, 在1100~1200 ℃范围内煅烧可获得结晶良好的氧化物粉体, 该粉体的结构为堇青石及金红石等多相结构. 采用碳酸氢铵为pH调节剂与使用氨水相比, 粒子中位粒径有显著减小. 红外辐射性能显示, 在1~22 μm的宽波段内, 该复合粉体均具有很高的红外发射率, 在10 μm附近其红外发射率达到98%. 同时Ni及Fe离子的掺杂及粉体细化可引起堇青石晶格畸变, 增强了材料的非简谐效应, 从而有利于复合粉体红外辐射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54.
郭家俊  董静雨  康鑫  陈伟  赵旭 《物理学报》2018,67(6):63101-063101
实验表明掺杂是一种改善阻变存储器性能的有效手段,但其物理机理鲜有研究.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过渡金属元素X(X=Mn,Fe,Co,Ni)掺杂对ZnO基阻变存储器中氧空位迁移势垒和形成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Ni掺杂可同时有效降低+1和+2价氧空位在掺杂原子附近的迁移势垒,X掺杂均减小了氧空位的形成能,特别是掺杂Ni时氧空位的形成能减小最为显著(比未掺杂时减少了64%).基于该结果制备了未掺杂和Ni掺杂ZnO阻变存储器,研究表明通过掺杂控制体系中氧空位的迁移势垒和形成能,可以有效改善器件的初始化过程、操作电压、保持性等阻变性能.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探究影响阻变的微观机制,并可为掺杂提高阻变存储器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55.
代雨航  李剑  张莹  朱忠丽 《发光学报》2018,39(4):488-493
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制备Er,Yb:(LaLu)2O3陶瓷粉体,用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物相鉴定,研究表明1 000℃时已经得到纯相的(LaLu)2O3。采用冷等静压-真空烧结法制备了Er,Yb:(LaLu)2O3和Er:(LaLu)2O3陶瓷,对陶瓷的结构和光谱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掺杂5% Yb3+和10% La3+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未掺Yb3+、La3+样品相比明显增大,根据上转换光谱显示较强发射峰位于564 nm和661 nm处,对应Er3+4S3/22H11/2)→4I15/2能级跃迁和4F9/24I15/2能级跃迁,并讨论了Er3+-Yb3+的能量传递过程及其上转换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956.
利用有机相法合成Nd3+掺杂CdSe纳米晶(CdSe∶Nd),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吸收光光谱及荧光光谱表征,证明Nd3+已经成功掺入到CdSe的晶格中。与纯CdSe纳米晶相比,CdSe∶Nd纳米晶的结构仍为立方晶型,且形貌近似球形,均匀分散,粒径约为2~4 nm。紫外吸收峰和荧光发射峰都发生红移,而且掺杂后的CdSe∶Nd纳米晶量子产率也提高,这可能是由于掺杂Nd3+引入了新的杂质能级,带隙减小。为了实现CdSe∶Nd纳米晶的可加工性和功能性,通过微乳法合成SiO2壳包覆的CdSe∶Nd纳米球(CdSe∶Nd@SiO2纳米球),CdSe∶Nd@SiO2纳米球呈均匀球形,直径约为100~115 nm,并且包壳后的CdSe∶Nd@SiO2纳米球发射峰(581 nm)与CdSe∶Nd纳米晶(598 nm)相比,发光强度提高且发射峰蓝移,蓝移约为17 nm,可能是因为SiO2壳可以减少纳米晶表面的非辐射跃迁以及改善表面缺陷导致的。  相似文献   
957.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引入Na或Cu元素前后Si/NiO异质结。实验结果表明,Na元素引入后的Si/NiO:Na异质结的整流特性最佳。此时,Si/NiO:Na异质结光学透过率可以达到70%,这可能是由于Si/NiO:Na异质结的结晶质量较优、薄膜内缺陷少所致。Si/NiO:Na异质结I-V曲线的拟合结果显示界面态状态也会影响其整流特性。而Si/NiO和Si/NiO:Cu异质结都没能获得较好的整流特性,可能是薄膜内缺陷增多所致。这一结论得到了XRD、SEM、AFM和UV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958.
由受激布里渊散射三波耦合方程导出了在小信号条件下的快光时间提前量,通过全矢量有限元法模拟了光子晶体光纤占空比和GeO2掺杂质量分数对布里渊频移、时间提前量、脉冲展宽因子及脉冲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布里渊频移随着占空比和掺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在保持泵浦功率为20 mW和快光传输长度为10 m的条件下,时间提前量随着占空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掺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脉冲展宽因子与时间提前量变化趋势相反。当占空比为0.8,Ge掺杂质量分数为18%时,能够实现快光时间提前量为29.7 ns,脉冲展宽因子为0.88。布里渊阈值随着占空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掺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59.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Sr3LaAxV3-xO12:Eu3+(A=Mo,W)荧光粉,利用MoO42-和WO42-取代基质中部分VO43-,改变基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基质和激活剂Eu3+离子的发光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合成样品的物相、形貌、荧光性能及荧光寿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MoO42-和WO42-的部分掺杂对基质发光位置和强度均有影响,能明显减弱VO43-的发光,但对Eu3+离子发光影响不大,添加电荷补偿剂F-可以加强VO43-对Eu3+离子的能量传递。通过调整基质VO43-发光和Eu3+离子发光,可以得到单一基质的白光荧光粉。初步探讨了阴离子掺杂对Eu3+离子红光发射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960.
δ-Pu为Pu的高温相,掺杂少量的Ga即可使其在室温下稳定存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不同掺杂量体系进行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计算,主要包括体系的晶格常数、密度、形成能、态密度、电荷密度和Mulliken布居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Ga掺杂后,体系晶格常数降低,密度增大,6.25%(原子百分比,下同)掺杂量体系的稳定性高于3.125%和12.5%掺杂量的体系;Ga掺杂使得Pu周围体系电子的局域性增强,成键能力增强,揭示了Ga稳定δ-Pu的电子机制.Ga和Pu之间为金属键,发生的作用主要由Pu的7s、6p、6d和Ga的4s、4p轨道电子贡献,但这种成键作用相对较弱,使得掺杂体系可以保持原有的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Ga对δ-Pu的稳定作用主要在于改善Pu原子的成键性能,而不是与Pu原子直接成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