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0篇
  免费   887篇
  国内免费   257篇
化学   481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286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127篇
物理学   21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XPS定量分析及其在CdTe(Ⅲ)面识别化学物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用谱仪能量传输函数修正的相对原子灵敏度因子获得了XPS定量数据。通过将定量结果与结合能的化学位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CdTe表面的两个氧化过程,结果表明,机械抛光样品表面的构成是:66%CdTe,28.9%的Cd(OH)2和5.1%TeOx(X>2),而经化学抛光的表面构成是∶84.4%的TdTeO4和15.6%TeOx(X>1)。  相似文献   
72.
Cu以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易加工性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中.自然Cu的腐蚀和防腐成为人们很关注的问题.人们已经注意到,Cl-对Cu的腐蚀有影响,并进行过一些研究.但目前使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章尚不多见,特别是利用测量开路光电压及其瞬态波形这一现场的、无损的、灵敏的监测方法研究户对Cu电极腐蚀全过程的文章尚未见到.本文正是利用如上方法及XPS,AES方法,研究了Cl-对Cu电极腐蚀的全过程,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实验方法Cu电极用99.99%(质量分数)的Cu制成,面积约为39mm2;电极底部由Cu导线焊接引出,…  相似文献   
73.
电爆炸箔断路开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金属箔电爆炸过程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含电爆炸金属箔断路开关的电感储能脉冲功率调节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了一种低电感型的电爆炸箔断路开关,并以4μF/75kV脉冲电容器组作为初级能源,13Ω电阻作为负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负载上可获得约250kV,脉宽大于400ns的脉冲电压。  相似文献   
74.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of cobalt-doped interracial polyvinyl alcohol (PVA) layer and interface trap (Dit) effects, A1/p- Si Schottky barrier diodes (SBDs) are fabricated,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forward and reverse admittance measurements are carded out in the frequency and voltage ranges of 30 kHz-300 kHz and -5 V-6 V, respectively. C-V or er-V plots exhibit two distinct peaks corresponding to inversion and accumulation regions. The first peak is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Dit, the other to the series resistance (Rs), and interfacial layer. Both th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dielectric constant (er and err) and electric modulus (Mr and Mrr), loss tangent (tan~), and AC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ac) are investigated, each as a function of frequency and applied bias voltage. Each of the M~ versus V and Mrr versus V plots shows a peak and the magnitude of peak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frequency. Especially due to the Dit and interfacial PVA layer, both capacitance (C) and conductance (G/w) values are strongly affected, which consequently contributes to deviation from both the electrical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A1/Co-doped PVA/p-Si (MPS) type SBD. In addition, the voltage-dependent profile of Dit is obtained from the low-high frequency capacitance (CLF-CHF) method.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一种移动通信基站用超导接收系统远程报警控制系统设计,阐述了远程报警控制系统设计需注意的一些设计原则,以及其操作可行性、实用性的设计思路,并完成了报警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76.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环路跟踪算法多是通过一定仿真证明算法性能,没有系统性性能评估,难以较好指导工程应用。在原有算法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并系统性地对比分析、评估了基于卡尔曼环路滤波算法性能,以期为算法工程化提供指导。首先提出对跟踪环路反馈调整量进行预测,使之更符合系统实际,减小环路跟踪误差。而后基于卫星信号模拟器输出信号和自生产信号源,充分评估基于卡尔曼滤波环路跟踪算法的收敛时间和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目前工程常用的二阶FFL辅助三阶PLL算法,基于卡尔曼滤波环路跟踪算法能够缩短环路所需稳定时间约90%,并能提升跟踪灵敏度约5 d B,有效改善弱信号场景中接收机输出信息的完好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77.
正投稿要求:本刊只接收尚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英文刊物上发表过的、具有创造性研究结果的最新研究论文、简报和快讯,以及少量综述性论文。凡已向国内外其它刊物投稿的相同内容的文章,  相似文献   
78.
《力学学报》2012,44(1)
为了解决一般工程问题中输出量为多项式情况下相关正态输入变量的贡献识别问题,以二次不含交叉项的多项输出量为例,利用多维相关正态分布及其条件分布的性质,解析地推导了相关正态输入变量对输出量总方差的独立贡献及相关贡献,采用算例验证了所推导的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文中所推导的相关正态变量独立贡献和相关贡献的表达式可直接用于输出量为二次不含交叉项多项式或一次多项式情况下的输入变量贡献的识别,并且为其他新的算法提供了对照解,另外此方法亦可以推广至含交叉项的高阶多项式,解决更为复杂输出量情况下输入量的贡献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79.
针对夫兰克-赫兹实验中反复发现的板极电流随控制栅电压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这一非单调性变化趋势,就控制栅电压对板极电流的作用机理展开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在说明控制栅电压通过抑制空间电荷限流效应而对板流起增大作用外,本文着重基于冉绍尔-汤森效应、分子动理论、傅里叶导热定律及碰撞空间与碰撞概率理论揭示了控制栅电压通过削弱阴极本底电流与增大碰撞概率对板极电流的减小作用,并结合阴极发射理论提出了上述双重作用在控制栅电压不同变动范围内的主导性互换机制,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控制栅电压对板流的双重对立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0.
Clromatic sensitivity along the protan, deutan, and tritan lines and the loci of the unique hues (red, green, yellow, blue) for a very large sample (n = 185) of colour-normal observers ranging from 18 to 75 years of age are assessed. Visual judgments are obtained under normal viewing conditions using colour patches on self-luminous display under controlled adaptation conditions. Trivector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s show an increase as a function of age along the protan, deutan, and tritan axes,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e present along the tritan line, less pronounced shifts in unique hue settings are also observed. Based on the chromatic (protan, deutan, tritan) thresholds and using scaled cone signals, we predict the unique hue changes with ageing. A dependency on age for unique red and unique yellow for predicted hue angle is found. We conclude that the chromatic sensitivity deteriorates significantly with age, whereas the appearance of unique hues is much less affected, remaining almost constant despite the known changes in the ocular m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