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726篇
化学   332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13篇
综合类   67篇
数学   152篇
物理学   15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聚苯乙烯二维光子晶体为模板,壬基酚(NP)为印迹分子,甲醇为溶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EGDMA),2,2-二乙氧基苯乙酮(DEAP)为引发剂,经紫外光引发聚合,得到了可特异性识别壬基酚的分子印迹二维光子水凝胶传感器.通过测量德拜衍射环直径(D)的变化(ΔD)来判断传感器的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壬基酚溶液中,水凝胶的体积膨胀导致凝胶中光子晶体的粒子间距增大,德拜衍射环直径减小.随着溶液中NP的浓度从0增加到1×10?5 mol/L,德拜衍射环的直径减小了8.0 mm,相应的光子晶体的颗粒间距增加了25.1 nm.在1×10-13~1×10-8 mol/L范围内,德拜衍射环直径的变化与壬基酚浓度的对数值(lgc)呈线性关系,制备的传感器检出限低至1×10?13 mol/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稳定的可重复利用性,并且可以实现对壬基酚的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992.
Nernst方程是可逆电池热力学的基础,是电化学中最重要公式的之一。然而,目前物理化学教材中关于Nernst方程的内容较为简单,仅强调其适用于可逆状态,而未对使用条件作深入讨论,学生在使用时易产生错误。本文从Nernst方程的提出与发展、推导方法、使用条件、应用及其背后的科学遗产等方面展开讨论。本论文可为相关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肼在金属表面上分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键指数归一-二次指数势(Unity Bond Index-Quadratic Exponential Potential, UBI-QEP)法被用于研究肼在Fe, Ru, Pt和Cu表面上的分解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肼在金属上优先发生N—N键断裂, 金属活性顺序是Ru~Fe>Pt>Cu, 但不同金属上呈现出不同的产物选择性. 在Fe, Ru上产物主要为N2和H2, 其通过N2Hx物种形成的可能性较低, 金属活性顺序为Ru>Fe; 而在Cu, Pt上最终产物为NH3, N2和H2, 其中H2和N2的形成可能部分源于中间体物种N2H的转化, 金属的活性顺序为Pt>Cu.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和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 在超声冷却条件下对二乙基锌(ZnC4H10)进行真空紫外(VUV, 能量范围为8-22 eV)光电离光解离研究. 实验获得ZnC4H10的光电离质谱图; 通过测量各碎片离子的光电离效率(PIE)曲线, 获得ZnC4H10的电离势(IP=8.20±0.05 eV)及其碎片离子(ZnC2H5+、ZnH+、Zn+、C2H5+、C2H3+等)的出现势. 根据实验结果, 并结合相关文献所给的热力学数据, 推导出这些主要碎片离子的生成焓, 并分析它们可能的解离通道和主要离子的分支比. 结果表明, 其主要解离通道是母体离子发生Zn—C 键的断裂形成ZnC2H5+和C2H5+离子, ZnC2H5+离子再进一步解离形成Zn+离子, 并且含锌碎片离子的丰度占75%以上.  相似文献   
995.
多极矩展开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由静态电磁场多极矩展开得到的电多极子和磁多极子是基础而重要的物理模型.多极矩展开表示方法、多极子模型与多极子以及电磁场相互作用是多极矩分析教学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给出静态电场和静态磁场的内部和外部多极展开;讨论多极矩展开的不同表示的关系;强调多极子是基于远源处电磁势对源进行的等效点源替代;最后,从受力与力矩方面考察电多极子和磁多极子与外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该文主要讨论带调和势项的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 L2 集中现象; 同时也对破裂点的分布进行了估计, 并且给出了整体适定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7.
用B3LYP/Lan1 2dz方法优化了La2 Cn(n =- 1 ,0 ,+1 )分子的结构 ,计算了La2 C的电子亲和势和离化能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Based on molecular mechanics and the embedded-atom potential, the torsional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metallic copper nanosprings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torsion coefficient of the nanospring i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curve of potential energy versus torsion angle according to a parabolic law. It is found that the geometry of nanospring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torsion coeffici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ire radius and the helix radius, the torsion coefficient of the nanospring increases. However, i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lix pitch and turn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classic spring theory is invalid to torsional nanosprings. The calculated torsion coefficient is higher than the predication from the classic spring theory and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solid rod. In addition, the continuum mechanics is shown to be inapplicable to describe the torsional behavior of nanosprings. These findings might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sability and functionality of nanosprings in nanodevices.  相似文献   
999.
模拟了单个气泡在重力场作用下动态特性,假设流场为无粘、无旋且不可压的理想流体,采用三角形单元离散流场边界,并用边界积分法求解流场,用Mixed-Eulerian-Lagrangian方法模拟气泡的演化,并在必要的时候采用三维光顺方法对气泡表面及其速度势分布进行光顺,使计算程序更准确,更稳定.在分析过程中,将本文三维模型的计算结果与Rayleigh-Plesset气泡模型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三维模型的计算值与精确解及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表明本文方法及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通过对比改变不同物理参数时对气泡运动周期及射流速度的影响,得出一些规律性的曲线,旨在为相关的水下气泡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Skyrme能量密度泛函(SEDF)方法,提出了改进的Woods-Saxon势(MWS)来描述核-核相互作用。使用MWS势计算了大量的熔合反应的熔合势垒与基于SEDF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靠近。我们进一步用MWS势为合成超重元素的10个冷熔合反应与8个热熔合反应选择恰当的入射能量做了初步探索,发现将入射能量选择在平均势垒Bm和MWS势计算的势垒Bws之间更有利于超重核的产生,预言了合成120号超重元素的4个不同反应体系的最佳入射能量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