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6篇
  免费   1108篇
  国内免费   1436篇
化学   1563篇
晶体学   127篇
力学   848篇
综合类   226篇
数学   1598篇
物理学   179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方法制备金纳米粒子薄膜作为SERS基底,其结构规整、均匀,利用此基底对三聚氰胺实现高灵敏的半定量分析。此SERS基底的制备是直接于水相合成的金纳米粒子中加人正十二硫醇,金纳米粒子通过硫醇修饰后由亲水性转变成疏水性质,在相界面上自组装为致密金纳米粒子单层膜结构。这种SERS基底不仅制备方法简单,而且应用范围广,除了检测三聚氰胺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的非极性的分子如多环芳烃等高灵敏的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金红石相的单晶TiO2纳米棒阵列,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表面光电压谱仪(SPS)研究了其形貌、结构以及光电性质. 通过不同生长基底对比实验发现F掺杂SnO2导电玻璃基底和种子层对纳米棒阵列的生长起决定作用, TiO2种子层与SnO2:F基底晶格匹配, 有利于晶体外延生长, 使TiO2纳米棒阵列的取向性更强. 根据场调制表面光电压测量结果, 金红石相的TiO2与基底界面处的能带向上弯曲, 在FTO/TiO2界面存在大量界面态, 这些界面态可能成为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 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种子层不仅有利于TiO2纳米棒的取向生长, 而且极大地减少界面态, 有望提高电荷的收集效率.  相似文献   
993.
梳型聚合物在固液界面吸附形态的Monte Carlo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PAA/PEO梳型聚合物在固液界面吸附形态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聚合物在液相中聚集形态以及在固液界面上吸附形态的瞬时构型,同时获得了聚合物的吸附层厚度、均方回转半径和吸附在固液界面的各种链段数等微观信息. 结果证实:随着聚合物的接枝数Np增大,聚合物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逐渐降低、相对粘度逐渐增大;当Np≥6时,羧基阴离子基团置于吸附层最外围,吸附层厚度近似等于PEO侧链长度,聚合物在固体表面形成空间排斥为主、静电排斥为辅的吸附状态;吸附聚合物分子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能起到良好的空间屏蔽或阻隔效应;吸附在固体粒子表面聚合物应该具有适宜的吸附-脱附自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94.
在ITER第一壁实验件的研究中,采用热等静压扩散连接技术对Be与CuCrZr合金进行连接实验,对完成扩散连接的部分连接件采用退火处理。对所有连接件进行超声波无损探伤后,检测到未退火的连接件Be/Cu连接界面存在缺陷。为分析扩散界面缺陷产生原因,从连接件的无缺陷区取样并进行界面微观分析。通过观察微观形貌和分析界面扩散层合金元素的变化,发现退火处理过的Be-Cu扩散界面的Cu-Ti扩散层和未扩散的Ti层厚度增加,中间层中Be与Cu元素形成脆性相的几率降低,整个扩散层厚度变大,扩散范围加大。实验表明退火工艺能改变Be/Cu热等静压扩散层连接结构组成,扩大扩散连接范围。  相似文献   
995.
敬玉梅  黄少云  吴金雄  彭海琳  徐洪起 《物理学报》2018,67(4):47301-047301
利用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在拓扑绝缘体Bi_2Se_3薄膜中刻蚀了纳米尺度的反点(antidot)阵列,并对制作的三个器件进行了系统的电学输运测量研究.低温下,所有器件中都观察到明显的弱反局域化效应.通过对弱反局域化效应的分析,发现器件一(Dev-1,不含有antidot阵列)和器件二(Dev-2,含有周期较大的antidot阵列)是始终由一个导电通道主导的量子输运系统,但在器件三(Dev-3,含有周期较小的antidot阵列)中能明确观察到较低温度下存在两个独立的导电通道,而在较高温度下Dev-3表现为由一个导电通道主导的量子输运系统.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将形状记忆功能引入到双网络水凝胶设计之中.首先合成了聚乙二醇-聚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PEG-PDAC/P(AAm-co-AAc))双网络水凝胶,其中第一套网络由交联的聚乙二醇(PEG)链组成,包埋着聚电解质聚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AC);第二套网络由丙烯酰胺(AAm)和丙烯酸(AAc)的共聚物交联组成,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结果表明,双网络水凝胶显示出高强度的特点,其断裂应力和韧性分别达到了0.9 MPa和3.8 MJ/m3.和传统地利用中性高分子作为柔软和韧性的第二套网络相比较,本文选择将具有弱电解质特性的丙烯酸单体引入到第二套网络中,利用丙烯酸与三价铁离子的络合作用,成功地赋予水凝胶在氧化环氧反应条件下的形状记忆功能.结果表明,只要巧妙地引入响应性单体,高强度和形状记忆这两种最重要的特性可以同时被引入到双网络水凝胶的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997.
土壤中不同浓度Cu2+含量映射到土壤光谱上的信息量十分微弱,并且这些高光谱数据中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噪声,因而本研究的关键是如何在土壤光谱复杂的噪声环境中提取微弱Cu2+信息。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MD)能够有效去除高光谱数据中的噪声,且EMD是Hilbert变换对“非线性非稳定”信号时频分析的前提,当引入Huang变换后,可利用Hilbert-Huang变换(HHT)模型时频分析高光谱数据以实现降噪处理与信息提取。通过时频的HHT分析不同浓度Cu2+污染下的土壤光谱,完成从原始光谱经EMD分解出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的包络线、调制信号和频谱等曲线中挖掘土壤光谱的Cu2+污染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浓度Cu2+污染时的土壤光谱HHT时频分析结果相同,不同浓度时则不同,所以也可依据IMF分量反演土壤Cu2+含量。因此,高光谱数据的HHT时频分析能为土壤光谱的信息挖掘、光谱诊断和Cu2+含量反演等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98.
双连续型乳液凝胶(Bijel)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涛  陈科  Jure Dobnikar 《物理学报》2018,67(14):144701-144701
双连续型结构是指同一体系中存在两种连续态,这在刚体中很容易实现,但对于流体却十分困难.要使两种流体同时保持连续态,不仅对它们的相容性、密度、极性等方面要求极高,还需要稳定剂来牢牢稳定住液-液界面.最早的双连续型凝胶是在对高聚物进行研究时发现的,后来英国爱丁堡大学软物质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终在低分子量液体体系中实现了重大突破,制备出本文所要讨论的bicontinuous interfacially jammed emulsion gel(Bijel).这种结构可以被称作"双连续型乳液凝胶",它兼有乳液(emulsion)和凝胶(gel)的物理性质,独特的双连续结构使它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简短地回顾了Bijel的研发过程,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指出它在工业应用中受到的限制,并对室温下通过直接搅拌制备Bijel的方法做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999.
文章研究了不确定参数下多目标博弈平衡的存在性及通有稳定性.首先,文章运用向量值Ky Fan不等式证明了该博弈弱Pareto-NS平衡的存在性.其次,运用Fort定理,证明了大多数不确定参数下多目标博弈弱Pareto-NS平衡都是本质稳定的.最后,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所得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00.
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具有易微型化与集成化等优点,因此,非常适合为微系统供电。负极对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现有电池通常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然而其枝晶生长问题及低的热稳定性限制了相应电池在工业、军事等高温、高安全场合应用。为此,本文系统研究了LiNbO3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NbO3薄膜呈现高比容量(410.2 mAh·g-1)、高倍率(30C时比容量80.9 mAh·g-1)和长循环性能(20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100%),以及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4.5×10-8 S·cm-1)。在此基础上,基于LiNbO3薄膜构建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Pt|NCM523|LiPON|LiNbO3|Pt,其展现出较高的面容量(16.3μAh·cm-2)、良好的倍率(30μA·cm-2下比容量1.9μAh·cm-2)及长循环稳定性(3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