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101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太阳能与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太阳能与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增加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利用中低温太阳能.在相对节能率的基础上提出全年相对节能率,并采用全年相对节能率评价新系统,用以确定最佳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用软件Aspen Plus模拟流程,装机容量275 kW时,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增加,新系统的全年相对节能率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全年节能率值为32.7%,而常规系统的全年节能率为30.7%,新系统较常规系统的全年节能率相对提高了6.5%,最佳太阳能集热面积为350 m2.对于不同装机容量,设计最佳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对于同一装机容量,讨论太阳辐射强度及日照时间对最佳太阳能集热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碟式集热器驱动斯特林热机系统(火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了碟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内可逆斯特林热机系统的粗(火用) 效率与吸收器工作温度、聚光比和回热时间系数之间的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碟式系统的(火用)效率随聚光比和吸收器工作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回热时间系数的增加而减小;碟式系统较为合适的聚光比范围为600~1000,所对应的吸收器工作温度为1000K~1600 K,当聚光比在850左右时,系统的(火用)效率达到最大值,约为0.54,此时吸收器的最佳工作温度为1200 K左右.这为碟式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3.
李洪敬 《应用光学》2014,35(3):505-509
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它的光子吸收能力。在传统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加入了金属光栅,设计出一种新的复合电池结构。基于严格耦合波分析矢量衍射理论计算了该结构的吸收光谱和增强因子;讨论了光栅宽度、入射光角度和入射光偏振态对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设计的太阳能电池结构能够显著提高光的吸收率,在TM偏振光入射条件下,该结构的吸收增强因子最高可达40%;在其他偏振态光线入射时,其吸收增强因子也可达到16%左右。  相似文献   
64.
To increase the absorption in a thin layer of absorbing material (amorphous silicon, a-Si), a light trapping design is presented. The designed structure incorporates periodic metal-insulator-metal waveguides to enhance the optical path length of light within the solar cells. The new design can result in broadband optical absorption enhancement not only for transverse magnetic (TM)-polarized light, but also for transverse electric (TE)-polarized light. No plasmonic modes can be excited in TE-polarization, but because of the coupling into the a-Si planar waveguide guiding modes and the diffraction of light by the bottom periodic structures into higher diffraction orders, the total absorption in the active region is also increased. The results from rigorous coupled wav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overall optical absorption in the active layer can be greatly enhanced by up to 40%. The designed structur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be integrated with back contact technology to potentially produce high-efficiency thin-film solar cell devices.  相似文献   
65.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下,开发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技术已成为全球各国首要能源策略。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太阳能蕴藏着巨大能量,太阳能利用和相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纳米流体的太阳能直接吸收式集热装置能够耦合光伏与光热技术,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的效率。由于纳米流体辐射理论对于开发新的光伏热实验平台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对于纳米流体辐射规律及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综述了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的研究现状,并对纳米流体的辐射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进而采用瑞利散射模型和Mie(米氏)模型对纳米流体最重要的辐射特性之一的透射率进行了理论分析;而后运用实验进行对比验证,分析不同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间的吻合性。结果表明:Mie模型比瑞利散射模型更加准确,在光伏热实验平台开发利用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该研究旨在利用纳米颗粒改变流体对太阳能的辐射特性,探索一种实际设计时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简易高效的计算准则,并得到影响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太阳能直接吸收式集热装置的太阳能利用率。纳米流体辐射特性理论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促进纳米技术在太阳能领域的应用,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6.
张凌峰  胡忠攀  刘歆颖  袁忠勇 《化学进展》2016,28(10):1474-1488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水解制氢是获得清洁、廉价、无污染的氢气最有前景的一种方式。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太阳光的捕获,电荷分离与转移,催化质子还原产生氢气。其中,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前两步,对于第三步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然而,共催化剂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光催化活性并提高氢气产生速率。共催化剂主要分为贵金属共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共催化剂,其中,贵金属共催化剂有着较高的活性,但是其价格及来源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廉价高效的非贵金属共催化剂非常重要。本文对TiO2基光解水析氢的非贵金属共催化剂(过渡金属单质及其复合物以及非金属碳基材料)进行了总结,详细讨论了不同共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并对共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合理展望。  相似文献   
67.
近几年,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因其具有低成本、易合成、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等优点而广受关注. 半导体金属硫化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铜硫化物凭借其优异的电化学催化活性,而成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良好的对电极材料. 本文通过3种不同的方法在FTO表面生长CuS纳米阵列(依次记为CuS-1、CuS-2、CuS-3),并对样品进行晶相表征、表面形貌分析、电化学性能测试以及相应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组装,最终发现CuS-3样品具有最优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68.
Three-dimensional (3D) nanostructures in thin film solar cell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appli- cations in enhancing light trapping. Enhanced light trapping can result in more effective absorption in solar cells, thus leading to higher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We develop randomly distributed and modified ZnO nanorods, which ar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the deposition of a ZnO seed layer on sub- strate with sputtering, the wet chemical etching of the seed layer to form isolated islands for nanorod growth, the chemical bath deposition of the ZnO nanorods, and the sputtering deposition of a thin Al-doped ZnO (ZnO:Al) layer to improve the ZnO/Si interface. Solar cells employing the modified ZnO nanorod substrate show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69.
Solar-blind ultraviolet (UV) band-pass filter has significant value in many scientific, commercial, and military appli- cations, in which the detection of weak UV signal against a strong background of solar radiation is required. In this work, a solar-blind filter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ransparent metal". The filter consisting of Al/SiO2 multilayers could exhibit a high transmission in the solar-blind wavelength region and a wide stopband extending from near-ultraviolet to infrared wavelength range. The central wavelength, bandwidth, Q factor, and rejection ratio of the passband are numerically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individual layer thickness and multilayer period.  相似文献   
70.
<正>新型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廉、光电性能优异,获评为2013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被认为将促进光伏能源产业产生革命性改变,有望真正使太阳能发电走向平民化时代。日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先进储能技术中心(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逄淑平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新型钛矿型太阳能材料(NH2CH=NH2PbI3)。该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