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1篇
  免费   1144篇
  国内免费   1088篇
化学   904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898篇
综合类   275篇
数学   3818篇
物理学   234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降冰片烯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Grubbs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单体进行开环易位聚合反应, 研究了催化剂搅拌溶解时间、聚合反应的溶剂极性和三苯基膦的加入等反应条件对降冰片烯单体ROMP反应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从而得到降冰片烯ROMP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2.
本文用内禀反应坐标(IRC)法对甲胺的1,1-和1,2-脱氢反应途径进行了微观动力学解析.在RHF/4-31G水平上确定了反应的过渡态结构和势能变化曲线,得到了活化能、反应热、频率因子和活化熵等物理量.模式选择研究表明:1,1-和1,2-脱氢反应过程的反应坐标(IRC)分别与反应物中频率为1057和1348cm~(-1)的两个变形振动模式相联结.在每条反应途径上都存在正则坐标间的振动耦合.本文的计算为激光诱导和模式选择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3.
在中、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非酶褐变反应的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pH等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的影响,包括对底物消耗、无色中间体及褐色物质生成的影响;分析探讨了褐色物质生成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溶液越偏向碱性环境,越有利于L-抗坏血酸的自降解及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的生成。生成褐色物质动力学研究表明:褐色物质的生成只与L-抗坏血酸的降解有关;通过建立褐色物质生成动力学方程发现,褐色物质的生成符合准零级动力学特征。不同pH环境,生成褐色物质的活化能不一样。当溶液pH值为9.5时,褐色物质的生成活化能为27.62 kJ·mol~(-1),均小于其它pH值下的生成活化能。根据L-抗坏血酸降解过程,对L-抗坏血酸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中、碱性条件下可能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54.
以丙烯酸甲酯(MA,M1)和4-丙烯酰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AATP,M2)溶液光共聚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1H-NMR手段测定了MA/AATP共聚物的组成,用Mayo-Lewis积分法和扩展Kelen-Tüdos方法计算的竞聚率分别为0.88相似文献   
155.
OH+ C2H2N←C2H3 + NO→CH3 + NCO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反应通道(a)C2H3 NO→CH3 NCO和(b)C2H3 NO→OH C2H2N的反应机理.在B3LYP/6-31G(d)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滤态、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频率分析确定了11个中间体和10个过渡态.所有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产物都在CCSD/6-311 G(d,P)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较正.并讨论了反应的异构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10是能量最低的中间体,比反应物的能量低308.479kJ/mol;过渡态1/3,2/5,3/4,4/8比反应物的能量高,其中3/4是能量最高的过渡态,比反应物的能量高91.894kJ/mol.通道(a)和(b)的理论放热值分别为111.059和96.619kJ/mol.  相似文献   
156.
Taking soil colloid and hydrated silica (quartz san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e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made on the kinetics of ion diffusion and ion exchange in charged colloid and charged coarse disperse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on exchange kinetics in the two systems conform to the kinetic law of ion diffusion. Besides, through this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kinetics of ion exchange and ion diffusion, a method has been advanced theoretically to estimate the quantity of adsorbed ion that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of the Helmholtz layer. As far as hydrated silica is concerned , there were about 33 per cent of the total adsorbed quantity of Mg2+that were located in the inner of the Helmholtz layer under the give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bu tfor soil colloid the percentage was only 7.5.  相似文献   
157.
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Ⅰ.降水和温度变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引用气候跃变概念,结合主相关型和EOF(经验正交函数)的分析,揭示了北半球夏季气候状况在60年代发生的大规模交化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第Ⅰ部分介绍1951-1980年全球夏季降水、气温和海表水温的变化特征。降水变化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型,自北非到日本一带在60年代出现突发性降水减少,而其南北两侧则各有一条降水增多的地带。北半球温度的主要变化为60年代前期中高纬温度普遍突降,较低纬则有部分增温区,从而形成南北温差的突增。不同地区和不同要素的气候跃变在时间上可能有不同,其间的动力学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8.
汪敬  顾健德  田安民 《化学学报》2002,60(4):590-595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5-硝基-1-氢-四唑分子热分解的反应机理。首先用 B3LYP/6-31G(d)方法优化反应中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以及产物的几何构型, 通过振动分析得到零点能校正值并确认反应的过渡态。此外,对各个构型作了 CCSD(T)/6-31G(d,p)水平下的单点计算。报道了三条可能的反应途径,即直接 开环途径和质子转移途径;其中N(1)-N(2)键断裂直接开环的机理与文献报道 一致;而涉及质子转移的反应途径则是一个新的发现;另一条关于N(4)-C(5) 键断裂直接开环的途径由于能垒较高,因此发生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159.
郭丽  虞忠衡  朱士正  陈庆云 《化学学报》2005,63(10):897-902,i002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F3SO3CF2CF3 F^-的碳氧键断裂反应的机理。首先,用DFT方法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产物的平衡构型,分析了碳氧键断裂反应的势能面变化,发现在SN2反应机理中,除了S-O断裂SN2反应外,引起C-O键断裂的同面进攻也是一个可能的反应途径。理论计算表明,最终反应的产物是受热力学控制的,S-O键的断裂绝对地优于C-O的断裂。因此,C-O断裂的同面机理虽然是可能的,但却难以被实验观察到,本文还讨论了端基-CF3在同面SN2反应中的邻位效应,以及基组对这个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利用MO-AM1方法研究了2-硝基丙烯热解的反应途径。结果表明, 2-硝基丙烯可能首先热解产生一个四元环状中间体。该中间体依照分步过程继续分解时, 存在两种可能的途径, 其中先断N—O键的反应过程比先断C—C键的过程从能量上更为有利。反应过程中电荷无明显转移, 具有双自由基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