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289篇
晶体学   51篇
力学   93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12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To decrease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microscanning thermal imager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 a germanium lens (placed at a certain angle between the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 and infrared lens) dip angle model of flat optical component microscanning is introduced in this letter. The model is the basis for choosing the dip angle of the germanium lens, which is used in the microscanning thermal imager. In addition, the actual dip angle of the germanium lens is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model, the infrared lens parameters of the thermal imager, and the germanium lens parameters of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Only in this manner can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scanning thermal imager based on the flat optical component be obtained.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confirm the accuracy of the conclusions above.  相似文献   
102.
周丽丹  粟敬钦  李平  王文义  刘兰琴  张颖  张小民 《物理学报》2011,60(2):24202-024202
基于光传输理论,获得了弱调制情况下光学元件"缺陷"分布功率谱密度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与光束近场强度分布PSD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基本单元(线性介质、非线性介质以及空间滤波器)对获得的理论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验证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弱调制下,只存在振幅型或位相型"缺陷"分布时,光学元件"缺陷"分布PSD与光束近场强度分布PSD通过近场强度分布PSD的系统传输因子联系,传输因子与系统的构型和运行状态有关.研究结果为光学元件"缺陷"分布指标的获得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负载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缺陷分布 功率谱密度 光学元件 光束质量  相似文献   
103.
实验研究了在水平放置的低高宽比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微槽道(300μm×60μm)内的局部位置给予恒定热流密度条件下气泡的核化沸腾、生长和运动情况,实验中的工质采用FC-72,并用真空泵抽至室温下的饱和气压。研究发现微通道内起始沸腾需要比常规槽道更大的壁面过热度,液体流量和加热速率对气泡的生长和运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高温及超高温热管的启动特性和传热极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局部高温、高热流加热等特殊场合的需求,设计、加工了钠高温热管及锂超高温热管,并对热管的启动和极限特性进行了研究。高温及超高温热管能够顺利启动,但启动时应注意可能到来的声速传热极限。端部加热启动时,端部附近管体部分会形成一段等效的加热段,可以将工质从启动时的固体状态到全部熔化形成相变传热及流动循环的时间确定为启动时间。热管的传热极限特性表明,超高温热管应工作在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热流密度。热管的结构和工艺优化有利于启动和运行。  相似文献   
105.
设计搭建了端部周期加热时管内气体热声对流的实验平台,对端部周期加热引起的气体热声对流作用下管内气体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实验以氩气为工质,利用三极管控制加热电路实现周期性加热;测量了不同加热频率下管内的气体温度,并与常热流加热时的温度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端部周期加热时管内气体的温度分布与同功率下常热流加热时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在某些测点出现了温度的奇异分布。本实验验证了超温现象的存在,为管内气体热声对流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设计并开发了一种人工扰动电离层仿真系统.建立了数值模型,规划出系统总体构造,在实现过程中引入VC、VF混合编程的概念,以达到两种语言优势互补的目的.文中详细论述了VC、VF混合编程对于数据的处理,生成Fortran的动态链接库,以及在VC中调用生成库的技术.通过仿真模拟,得出了电离层加热过程中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等随时间演化的规律,及发射电波频率、功率对加热效果的影响.试用证明,该系统有效地模拟了电离层人工扰动的状态,为在我国实施加热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激光直写法制作连续衍射光学元件,具有过程简单、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介绍了极坐标激光直写法制作圆对称连续衍射元件的原理。通过实验,研究了衍射微结构深度与激光功率、曝光位置半径与激光功率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曝光位置半径条件下,微结构深度与激光功率呈正比;在相同微结构深度条件下,曝光位置半径与激光功率呈正比。分析总结出了极坐标激光直写法制作圆对称连续衍射元件的能量表征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成功制作了圆对称连续衍射聚光透镜掩模。  相似文献   
108.
HL-1装置在环向磁场2.3T下运行,获得135kA平衡稳定等离子体,平顶时间160ms。实验表明,环向磁场杂散分量约为纵场的万分之一,导体壳和平衡场基本上能保证等离子体的平衡。观察到的电子温度约500eV,平均电子密度2.8×10~(13)cm~(-3),能量约束时间10ms,有效电荷数小于3,最低稳定运行安全因子2.5,最长放电持续时间1040ms。在对MHD稳定性进行观察的基础上,确定了稳定运行区域;极限密度服从Murakami定标律。  相似文献   
109.
蒸汽侧循环给水加热系统的综合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前言联合循环中蒸汽侧循环给水加热系统的综合优化是总系统整体优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但至今仍很不充分,对给水加热系统的设计多凭经验进行,依赖于设计者的直觉而缺乏科学的依据。另外,对不同的蒸汽循环系统,其给水加热系统差异很大;而增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PFBC—CC[‘]中给水加热系统比较复杂,为多加热源,不仅要合理抽汽加热,还要充分利用燃机的排气余热。再者,PFBC—CC是以蒸汽侧循环为主的联合循环,蒸汽侧循环给水加热系统的优化对整个系统性能的改善有更大的意义。本文以复杂的PFBC—…  相似文献   
110.
深蚀刻二元光学元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徐平  姜念云 《光学学报》1996,16(12):796-1801
提出一种新颖的,蚀刻位相深度超过2π的深蚀刻二元光学技术,并从理论上分析深蚀刻二元光这元件与衍射效率的关系,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与分析,得到深蚀刻二元光学元件特性后一些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