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化学   189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枝状分子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其光化学与光物理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重点介绍了近二十年来报道的具有光诱导分子内能量转移的枝状分子的化学结构特点,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光诱导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阐述了可以根据能量给体与受体的性质,利用化学策略对枝状体的分子内光诱导能量转移进行调控;概括了具有光诱导分子内能量转移性质的枝状分子的目前应用领域;总结了枝状体中分子内能量转移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展望了具有分子内能量转移的枝状分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2.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制备了La0.67Sr0.33FexMn1-xO3(x=0, 0.05, 0.10, 0.15)系列块材和薄膜,研究了Fe部分替代对La0.67Sr0.33FexMn1-xO3薄膜输运和光诱导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薄膜的峰值转变温度下降,导电性降低.在激光作用下,薄膜在TTP)则减小,随着Fe掺杂量的增加,光致电阻相对变化极值增加,当x=0.15时,光致电阻变化率极大值达到38%.并从晶格效应的角度讨论了光诱导薄膜电阻率变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3.
聚乙烯咔唑/C60组合薄膜光诱导电荷转移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物理喷束淀积技术,制备了聚乙烯咔唑(PVK)与富勒烯C60的组合薄膜系列,通过测量这些组合膜和纯膜的稳态和瞬态光生电压,研究了组合膜光诱导电荷转移性质.发现PVK/C60双层组合膜的光生电压比纯PVK薄膜和PVK与C60均匀混合膜有5个数量级的增强,比纯C60薄膜也有大于一个数量级的增强.实验结果证明:在光激发下,组合膜中两种分子间发生了快速的电子转移,并在PVK/C60界面处产生有效的电荷分离,导致PVK/C60双层组合膜光生电压的显著增强.并通过与ITO/C60/Al结构的瞬态光生电压响应的比较,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4.
用ESR方法研究了甲基紫精(MV++)与甲醇,乙醇及苄醇等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和光反应过程.结果发现,甲基紫精存在条件下,某些很稳定的醇类也可以发生光催化分解和光催化氧化的反应,甲基紫精在反应过程中起的是催化剂的作用在无氧条件下,MV++/C2H5OH体系经UV光照10min后即可观察到很强的MV+离子基的信号,表明甲基紫精与乙醇分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当进行较长时间光辐照,则MV+离子基逐步消失而生成H原子和碳中心自由基。在通氧条件下进行光照时,则无MV+基信号而产生OOH基和碳中心自由基的信号.当体系中有一定量的水存在时,OOH基减弱而产生·OH基,且随着水量的增加,·OOH基的强度更为减弱直至消失,而同时羟基浓度则大大增加.另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现象是,对于MV++/苄醇体系,在通氧条件下辐照时可给出很强的超氧阴离子基O2-的信号,而MV++/甲醇体系可产生较弱的O2-信号.但是在无氧时甲基紫精的存在进行光辐照甲醇并不发生反应,而苄醇却可被甲基紫精光催化分解产生很强的苄氧基,羟甲基等自由基.本文详细地研究和讨论了甲基紫精与几种醇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和相应的均相光催化反应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5.
N-烷基吩噻嗪化合物(1a~1c)与四氯化碳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生成3-(N′-吩噻嗪基羰基)-N-烷基吩噻嗪(2a, 2b),3-(N′-烷基吩噻嗪基-3′-羰基)-N-烷基吩噻嗪(3b, 3c), 及N-烷基吩噻嗪正离子自由基的四氯化碳盐1+.CCl-.C4 (4a~4c),提出了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106.
李柳鸣  李泽荣  段晓惠  李象远 《化学学报》2004,62(23):2319-2322
用从头算方法对四氯化苯醌-二苯撑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用MP2/6-31G**方法,分别优化电子给体二苯撑,受体四氯化苯醌的稳定构型,用同样的方法优化配合物的层间距得到其最稳定构型,并计算了BSSE校正后的电子给受体配合物的稳定化能.用CIS/6-31++G**方法,计算了给体、受体及配合物的电子激发态.理论计算验证了给体和受体间能形成稳定的电子给受体配合物,该配合物受光激发能直接产生电荷转移态.在球孔穴近似和点偶极近似下,对电荷转移吸收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非平衡溶剂化能校正.经非平衡溶剂化能校正的电荷转移跃迁能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7.
自国甫  尹承烈 《化学学报》1998,56(5):484-488
用旋光活性2, 2'-(1, 1'-联萘)二胺和2-吡啶基甲醛缩合得到的Schiff碱BPMBNDI[N, N'-二(2-吡啶基亚甲基)-(1, 1'-联萘)-2, 2'-二亚胺]为配体与[Ir(COD)Cl]2(COD=1, 5-环辛二烯)反应, 生成了10个光学活性铱配合物。研究它们在异丙醇对苯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的光学诱导活性时, 发现10个催化剂均具有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其中[Ir(COD)(BPMBNDI)I]催化的光学产率高达84%。  相似文献   
108.
首次合成了肽键桥连的四苯卟啉-蒽醌(TPP-AQ)化合物,以此作为研究光合成电子传递的模型化合物,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荧光技术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分子内的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109.
聚丁二炔晶体中的光诱导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景翠 《物理学报》1994,43(4):667-672
基于实验塑料,光诱导结构改变被解释为三重激子极化子的凝聚。数值计算了单态和三重态激子的包络函数;对光诱导结构改变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了用薄层色谱扫描测定光诱导SRN 1反应产物N-苯基吩噻嗪和N-(α-吡啶基)-吩噻嗪的方法。采用硅胶薄层线形小孔展开技术和薄层色谱扫描仪,用反射吸收、锯齿扫描、外标一点法定量,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