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26篇
物理学   18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健  刘扬  陈德文  张启元 《物理化学学报》1999,15(12):1088-1091
采用ESR技术对甲基紫精(MV2 )在三乙胺与C60的电子转移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反应体系无MV2 存在时,三乙胺与C60并不发生电子转移反应,得不到电荷的分离态;在MV2 存在的条件下,由三乙胺向C60分子的电子转移得以实现,并检测到活泼中间体MV ·及电荷分离态C-·60,MV2  实质上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表面过剩S2-对CdS光催化的影响与带位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SR方法研究了硫化镉超微粒子表面被不同浓度的过剩硫离子S2-改性后对其光诱导电子转移及底物的氧化还原反应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下光还原反应易于进行.若所用底物的氧化还原电位E0为负值,在无过剩S2-存在及低浓度S2-环境中不发生光还原反应,但却可在高浓度S2-环境发生反应; 若底物的E0为正值,则在无硫离子及较低硫离子浓度下能够发生的光氧化反应,在高浓度时则被完全抑止.这是由于表面过剩S2-的作用,改变了底物的氧化还原电位与半导体超细微粒带隙间的匹配关系.根据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进一步导出了修饰物的浓度c与平带电位负移值间的关系表达式ΔEfb=Δ Kc/(1+Kc).可以合理解释修饰物 S2-的浓度越高,Efb负移越大,越有利于光还原反应的实验事实.因此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修饰物并控制浓度,使带隙位置与底物氧化还原电位间能有合适的匹配,有助于调节光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电照相用高分子光导材料薄膜涂层的表面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表面充电过程宏观动力学的表征方法、动力学方程以及影响电荷沉积速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自旋捕捉技术与ESR相结合方法,系统研究了放电管直径及水含量对低压下脂肪醚气相微波放电分解产生自由基的影响。表明:随着放电管直径减小,放电时碳化现象加重,H·原子寿命变短;含水量加大,碳化剧烈。并根据其放电机理,对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钛胶体界面芳香化合物的光催化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工作用自旋捕捉-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了四种不同芳香族化合物,对氯苯酚,溴苯,苯乙酮和α-苯乙醇在超细微粒二氧化钛胶体表面的光生自由基和相关的光化学反应机理,非常有趣的是,半导体超微胶粒的存在,可使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改变方向和机理,即化合物在上条件下的自身光解过程与在胶体粒子表面的光反应过程有显著差别,甚至完全不同,本文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胶体粒子光电行为的特殊性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N-苯基-萘胺的光分解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SR方法研究了α-和β-N-苯基取代萘胺在苯溶液中的分解过程及其反应中间体.结果表明,有三种自由基被检测到,即H,C107和C65(H)N·自由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萘自由基的生成,这意味着在一定的光解条件下,苯基萘胺分子中的C-N键可发生断裂,萘基可从氮原子上断裂下来.同时,通过调节自旋捕捉剂的浓度与添加光敏剂,可以明显地改变三种自旋捕获物的相对生成比例,借此得到三种自由基结构与光稳定性的信息.此外,本文还结合量子化学的计算讨论了此光解过程各种自由基生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用ESR方法对9种不同双吡啶高氯酸盐与氧化锌组成的非均相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ZnO-PQ++-胶束-苯的分散系,经350nm~420nm的紫外光照后,PQ++被还原成PQ+。具有大共轭结构的PQ+的ESR信号较强。胶束的存在也可使ESR信号增强。当体系充氧时,PQ+信号消失,并有超氧阴离子基O2·和羟基·OH被检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自旋捕捉-ESR技术研究了二茂戊铁、环二烯和胺甲基类取代二茂铁的紫外光解过程中的活泼自由基。结果表明,二茂铁光解初级过程中生成的自由基为(C_5H_5Fe)·和C_5H_5·,其衍生物光解则生成(C_5H_5Fe)·和RC_5H_4·,而(C_5H_5Fe)·还可以进一步分解给出C_5H_5和Fe。  相似文献   
10.
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技术自1944年发现以来, 迄今已在化学、物理学、地矿学、生物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由初期主要是对长寿命和稳定的顺磁粒子的研究, 逐步发展到对短寿命中间体, 反应过程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 在检测技术方面, 日益广泛 地采用自旋标记, 自旋捕捉, 时间分辨ESR, 电子 核双共振, 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CIDE P )和自旋回波等技术.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将ESR技术用于某些研究领域, 80年代以后有了很快的发展. 以下仅就我国几十年来ESR研究领域的几个主要方面予以简单回顾. 有关文献引用只限于国内外核心刊物正式发表的论文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