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解决城镇化中土地开发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结构失衡与比例失调的问题,推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利用浙江省2002—2016年地级市的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最小化模型对浙江省土地城镇化和公共品供给两要素间的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浙江省土地城镇化与公共品供给两者之间经历了失调(2002—2003年)、过渡(2004—2009年)和协调(2010—2016年)3个阶段。2006年以来的土地城镇化速度放缓与公共品供给提速,推动了协调发展度的提升。两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浙东北地区的城市普遍优于浙西南地区。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分类调整要素的供给规模与结构比例,进一步提升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度水平。  相似文献   
22.
灰色GM(1.1)模型适合少量数据的系统预测.当随时间序列的数据只有少量几个,无法采用统计和其他的预测方法时,它作为一种少数据的系统预测十分有效.将1999-2003年5年中的邯郸的城镇化水平作为灰色预测的原始数据,建立邯郸市城镇化水平灰色预测模型,并采用残差估计进行模型检验.成功地建立了邯郸市城镇化水平灰色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24.
基于煤炭资源富集区特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从人文发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经济发展六个方面构建了多层次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陕西省煤炭资源富集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陕西煤炭资源富集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由高到低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神木县综合评价值排在首位,城镇化水平最高;韩城和榆阳位于第二层次;耀州、子长、彬县和黄陵排名靠后.依据测评结果,提出加强煤炭资源富集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变权组合预测方法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组合预测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组合预测方法的预测和拟合精度.为了提高拟合精度,利用各个单项预测方法与原始数据序列在两个相邻时刻的关联面积以及关联度,给出了一种确定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变权重系数的方法.最后利用该变权重的组合预测模型建立了新疆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这类变权组合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和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26.
从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建设指标、社会稳定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四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作为评价阿拉尔市城镇化水平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法,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并排序.选取排名前面的指标,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建立阿拉尔市城镇化水平灰色预测模型,通过残差分析检验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在Becker时间配置模型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行为决策模型,农村入口时间资源分配在农村活动、城市活动、教育活动和闲暇上,根据福利水平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分析农村人口城市化决策中影响因素.解释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现象,发现城乡差异、教育影响、时间间接成本等因素是影响人们时间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全民福利水平,政府的农村政策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城市政策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合理性方面.  相似文献   
28.
将城镇化、居民消费和碳排放视作碳排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四个假设.运用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居民消费均是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城镇化并不直接产生碳排放,并且对居民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城镇化通过影响居民消费而影响碳排放.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有序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9.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 提取宁波城区土地利用数据, 从扩展速度与强度、紧凑度等方面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特征, 选取区位环境、人口社会、产业经济和政府决策四方面分析宁波城市扩展驱动力. 研究发现: (1)宁波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存在明显阶段性, 2000~2005年空间快速扩张, 此后扩展强度缓和; 外延式扩展方式造成了城市形态复杂, 紧凑程度较差. (2)受制于地形影响, 城市空间向东沿交通干道呈现廊道式扩张; GDP和常住人口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决定性因素; 产业结构、政府投资微弱地影响城市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雾霾天气也逐渐增多.雾霾严重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其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汽车尾气.通过借鉴欧美治理雾霾的经验,并利用熵值法评价雾霾与城镇化的关系,确定各指标对雾霾的影响权重,并依据计算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