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3篇
  免费   1901篇
  国内免费   779篇
化学   3356篇
晶体学   56篇
力学   1874篇
综合类   234篇
数学   5129篇
物理学   3874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524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904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653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743篇
  2006年   595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502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363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35篇
  1976年   36篇
  1974年   13篇
  195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91.
采用理论分析和微波注入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以74HC04和74LVCU04A两种芯片为核心的反相器基本缓冲及数模转换电路的微波效应问题,通过反相器闩锁过程对非线性扰乱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利用微波注入实验详细分析了非线性扰乱效应的微波有效功率阈值及其随频率、脉冲宽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环境温度条件下,有效注入功率大于33 dBm,频率在3 GHz以下的微波均可使74HC04效应电路的非线性扰乱强度达到10%以上;有效注入功率大于30 dBm,频率在3 GHz以下的微波均可使74LVCU04A效应电路的非线性扰乱强度达到10%以上。相同非线性扰乱强度的注入有效功率阈值近似随频率的提高而增大。非线性扰乱阈值随注入微波信号脉宽变化明显,拐点为40~70 ns不等,与反相器中的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寄生三级管的导通电流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892.
用于高热流密度器件冷却的热管散热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型计算机服务器CPU的耗能量,探讨了一种新的热管排布方式的散热器,并对其散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种热管散热器,最高热流密度为74.3W/cm2,其冷却风速控制在4m/s即可满足芯片冷却要求.同时根据模拟计算得到的散热器底板温度分布,可有助于对热管排布方式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93.
大型激光装置束间能量平衡能力综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型激光装置输出能量平衡能力,建立了束间均方根分析方法。构建了大型激光装置的光束能量观测数据变换过程,得到服从近似正态分布的变换数据,从而建立简便的束间能量平衡能力的均方根计算方法;基于全控图和选图,针对装置能量平衡能力短期变化提出均方差控制图,并定义装置平均失效强度函数,用于描述装置整体的能量平衡能力长期变化趋势。通过对调试数据的分析,验证了综合分析方法的可视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94.
传统的基于形状信息目标定位的算法,对目标观测角度发生形变情况下的定位存在不少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活动轮廓模型的感兴趣目标(OOI)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共同勾画算法学习到感兴趣目标的稀疏活动轮廓模型,它能够清晰地定义感兴趣目标模式;同时构成该模型的Gabor轮廓基元可以通过扰动进行局部的调整以适配图像,在一...  相似文献   
895.
We report some improvements to the gradient ascent pulse engineering (GRAPE) algorithm for optimal control of spin ensembles and other quantum systems. These include more accurate gradients, convergence acceleration using the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 (BFGS) quasi-Newton algorithm as well as faster control derivative calculation algorithms. In all test systems, the wall clock time and the convergence rates show 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over the approximate gradient ascent.  相似文献   
89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flow in the finite L-shaped beams and studies the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th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flow.The traveling wave approach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tructural dynamic responses.Because the error of control force is inevitabl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the effects of the error of control force on the control results are studied.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error of control force has pronounced ...  相似文献   
897.
On the basis of the mean value of electrical breakdown time delay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electrical breakdown time delay σ dependence on the afterglow period τ, the mechanisms which dominantly influence to breakdown initiation in nitrogen were separat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positive ions formed in mutual collision of long‐lived metastable molecules have a dominant role in breakdown initiation for τ values up to 70 ms. The metastable molecules were derived from previous breakdown and discharge. In this case σtd and the total time delay td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formative time tf which decreases in value with the increase of overvoltage. When positive ions have a dominant role in the breakdown initiation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describes data of tdtf very well. For τ > 1 s, N (4S) atoms formed in previous breakdown and discharge, have a dominant role in the breakdown initiation. Then, σ ≈ and Laue's distribution, which is valid for statistical time delay ts, describes td data very well (© 2011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898.
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物质与激光相互作用下,实验上发现了很多新奇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成功地被各种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所解释和证明。一种很重要的现象就是所谓的高次谐波产生:在原子和分子与强激光相互作用时, 能够放出能量为基频光子能量几倍到几百倍的大能量光子。在实验上, 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合成截止频率附近的几个谐波来产生脉冲长度在阿秒量级的激光脉冲(1阿秒=10-18秒)。阿秒脉冲的获得开启了超快科学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可以在电子运动的自然时间尺度上去探测和操控原子分子内部电子的运动,这是继飞秒科学后人们操控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又一大飞跃。在本文中,我们就最近几年我们在理论上所开展的阿秒物理做一个简单的综述,重点强调利用阿秒光去控制电子的电离动力学以及探测分子内部电子运动.  相似文献   
899.
本文首先对电压型超导储能(Voltage-Superconducting-Magnet-Energy-Storage,简称VSMES)功率调节系统(Power-Conditioning-System,简称PCS)的原理进行介绍,并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软件,针对三相电压型超导储能功率调节系统的控制过...  相似文献   
900.
石兰芳  周先春  莫嘉琪 《物理学报》2011,60(11):110205-110205
文章研究了一类扰动Nizhnik-Novikov-Veselov非线性系统, 利用特殊的渐近方法得到了相应系统分形孤子渐近解. 关键词: 孤子 渐近解 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