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化学   89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42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186篇
物理学   5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脊形掺铒Al2O3光波导放大器级联特性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脊形掺铒Al2O3光波导放大器内信号光和抽运光的场模式分布、速率方程求解铒离子五能级系统的粒子数分布.数值模拟了光波导净增益与信号光功率的关系和多个放大器级联的净增益特性.结果表明:级联系统存在着净增益亏损.低掺铒浓度的光波导作前级放大器的组合方式,级联系统总净增益最大.  相似文献   
62.
胡宏伟  董晨钟 《物理学报》2006,55(12):6326-6332
在描述洞原子(或离子)退激发过程只考虑单俄歇跃迁和辐射跃迁的辐射-单俄歇级联退激发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双俄歇跃迁的贡献,发展了辐射-单俄歇-双俄歇级联退激发模型.据此模型研究了Ar+(1s-1)(1s洞态氩离子)和Ar+(2s-1)(2s洞态氩离子)的退激发过程及末电离态离子的分布,获得了与实验相符的结果. 关键词: 辐射-单俄歇级联退激发模型 双俄歇跃迁 辐射-单俄歇-双俄歇级联退激发模型 洞离子退激发  相似文献   
63.
对于Weibull分布的无失效数据问题,利用Bayes方法给出了产品寿命服从Weibull分布,形状参数的先验分布为U(0,1),尺度参数为1,假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达到某个给定的值的情况下,无失效数据的可靠性验证试验,并利用相同的分析方法给出形状参数的Bayes估计.  相似文献   
64.
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增益芯片合束的超宽带可调谐中红外激光器,该激光器以Littrow结构为基础,采用中心波长分别为4.0μm和4.6μm的两个量子级联增益芯片提供光增益,通过4.2μm低通高反分束片合束后,将增益光入射到300 lines/mm的闪耀光栅形成光反馈,两个量子级联增益芯片通过交替互补的工作方式实现了3~5μm的超宽谱调谐。在25℃温控和303 mA注入电流下,该激光器在34.54°~46.50°的闪耀光栅旋转角度下工作,波长调谐范围为3779~4836 nm(包括179 nm波长调谐空白区间),最大输出光功率为14.12 mW,边模抑制比为20 dB。该激光器具有结构紧凑、调谐范围超宽的优点,可为研制便携式模块化的中红外激光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针对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光频梳射频信号提取与传输存在的阻抗不匹配问题,设计并提出了一种输入阻抗为20Ω、输出阻抗为50Ω的渐变微带线结构,研究了该结构的准TEM模电场分布,并根据S参数建立了相应的LC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其物理机理。实验中,将渐变微带线结构应用于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光频梳射频信号提取与测试,以验证渐变微带线传输射频信号效果,成功测量得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重复频率,其线宽为3.7 kHz,信噪比达到60 dB,在注入电流为700~900 mA范围内重复频率表现为稳定的单模信号,测量得到的最大保持和幅度艾伦方差结果同样表现出重复频率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渐变微带线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效果,能够实现对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光频梳射频信号稳定的提取和传输。  相似文献   
66.
为了提高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基于InAs/GaSb II类超晶格材料设计了一种五级带间级联结构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并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和标准化光刻及刻蚀技术进行了器件的制备。在77 K时,该器件的50%截止波长是4.02μm,在0 V时峰值探测率为1.26×1012 cm·Hz1/2/W;在300 K零偏压下,该器件的50%截止波长是4.88μm,峰值探测率为1.28×109 cm·Hz1/2/W,实现了高温探测。从180 K到300 K,器件的暗电流主要由扩散电流主导。在77 K到220 K温度范围的暗电流曲线中观察到了负微分电阻现象,并解释了峰谷电流比相对于温度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带间级联结构的T2SL探测器可以进行室温工作,在中波范围内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7.
材料的动态损伤和失效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黄筑平  杨黎明 《力学进展》1993,23(4):433-467
本文对动载荷下材料内部损伤演化过程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和总结,并对现有的各种动态损伤模型(包括笔者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必要的比较、讨论和评述。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介绍关于不连续线弹性静力学问题的多变量变分原理与相应的参数拟二次规划算法在复合材料层压板强度分析及纤维增强脆性基体材料单元细观失效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
本文提出描述性抽样方法的实质,即利用更少的时间抽取更多的服从要求概率分布的样本点,讨论了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和适用范围,并将描述性抽样方法与重要抽样方法结合起来计算多变量多模式的结构失效概率,比较了描述性抽样方法与一般抽样法的方差,算例结果表明描述性抽样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70.
多模式自适应重要抽样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震宙  刘成立  傅霖 《力学学报》2006,38(5):705-711
针对多模式的可靠性分析,研究了其失效概率计算的自适应重要抽样法,该方法用模拟退火 算法来自动调整每个失效模式的重要抽样函数,使其逐渐趋近于估计方差最小的重要抽样 函数. 对于多个模式系统失效概率的计算,采用混合加权自适应重要抽样的方法, 反映了每个 失效模式对系统失效概率的贡献;对于系统失效模式所含基本变量不全相同的情况,提出了 扩展自适应重要抽样法, 来统一所有失效模式中的基本变量,从而使得混合自适应 重要抽样, 可以方便地求解变量不全相同时的系统失效概率. 对估计值方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公 式进行了推导. 验证算例结果, 充分说明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