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7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化学   700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254篇
综合类   81篇
数学   1309篇
物理学   55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1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吸收传导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和分布行为.自显影结果显示,寡糖通过处理叶部或根部后能够被西瓜幼苗植株快速吸收,在叶片中的传导表现为从叶缘向叶片中心分布的趋势.将叶部处理8h和根部处理24h后,14C-寡糖即可以传导和分布到西瓜幼苗的整个植株体内,证明1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具有较强的扩散和向基或向顶传导特征.结果表明,处理叶部4~120h时,根系、茎与未被直接处理的叶片等其它部位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由0.18×105和23.08×105Bq/kg变化为0.32×105和3.02×105Bq/kg,总体上表现出向基传导和分布的态势.处理根部4~120h时,西瓜幼苗植株根系、茎部、子叶和真叶中放射性比活度分别由22.23×105,2.23×105,8.33×105和12.78×105Bq/kg变化为431.11×105,42.23×105,65.57×105和78.89×105Bq/kg,表现出14C-寡糖在西瓜幼苗植株体内向顶传导作用和在地上部的积累态势很强.  相似文献   
52.
在分子力学计算中,归属各稳定或亚稳构象的点在构象空间混杂分布,可形成分形结构.计算表明,(1)此分形结构有两个层次:在无镜面对称性吸引子周围,归属该吸引子及其镜面对映体的点相混杂形成第1层次分形结构,在各吸引区边界上,归属各吸引子的点混杂,形成第2层次分形结构.(2)分子力学参数对吸引区结构及大小有很大影响.上述结果可能为解决分子势能面上多能量极小点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3.
分别以硝酸盐、盐酸盐和硫酸盐为金属盐前体,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MgAlCuFe类水滑石前驱体,经过700℃焙烧6h后,制得三种新型FCC硫转移剂.运用X射线衍射、热重、氮气吸附和红外光谱对这三种硫转移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改装的WRP-3热重天平评价了其氧化吸硫和还原脱硫的性能.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盐均可得到结构规整的类水滑石前驱体,经过焙烧后得到复合氧化物MgAlCuFe.与采用盐酸盐和硫酸盐作前体相比,由硝酸盐制得的硫转移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饱和吸附硫容和氧化吸硫速率均较高,6min可达到1.54g/g的饱和吸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还原脱硫能力.  相似文献   
54.
采用温和条件下的溶胶-凝胶技术,成功制备了阴离子交换-反相混合模式硅胶基质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通过调整反应液中不同前体的比例,优化了整体柱的制备条件.通过扫瞄电镜,对柱床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发现,所制备的整体柱电渗流的方向和大小可随流动相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具有从阴极流向阳极的电渗流;当流动相pH值升至约7.5时,电渗流方向发生了反转(由阳极流向阴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对所考察的酸性(中性)化合物实现了快速分离,并获得了高达160,000 N/m的柱效.  相似文献   
55.
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致孔剂甲苯和十二醇存在下,直接以Ф4.6×50mm色谱柱管为模具,同时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通过氩气对反应混合物施加一个恒定的压力,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型整体柱。在聚合过程中对反应混合物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制备的整体柱表面光滑无凹痕现象,并且使柱子的两头平整不凹陷,有利于提高柱效。本文对整体柱的孔结构及其对蛋白质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整体柱内部含有大量类似渠道的大孔,孔径为2μm~3μm,在流速为5ml/min时,背压为7MPa。而且流速对色谱分离效率的影响小,流速从1ml/min增大到3ml/min时,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这两种蛋白质的总分离效能指标K1的值基本保持不变,保持在3.35左右,说明可以通过提高流速实现蛋白质的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56.
在22-60℃范围内研究了贮氢合金MnNi3.55Co0.75Mn0.44Al0.3(Mn为富铈混合稀土金属)在a和α+β相区恒温吸氢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α相区吸氢受化学反应控速,动力学规律不受氢初压的影响,在整个α+β相区吸氢过程中,受氢在合金氢物中的扩散控速,得到相应的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57.
杨成雄  杨雪清  严秀平 《色谱》2019,37(8):824-830
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MIL-101(Cr)掺杂聚合物整体柱,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中4-硝基苯酚、2-硝基苯酚、3-甲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方法。考察了样品溶液pH值、上样时间、上样流速和解吸时间对酚类化合物萃取效果的影响。在最优萃取条件下,采用制备的整体柱检测水中酚类化合物,其富集因子高,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检出限低,适用于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检测。制备掺杂聚合物整体柱是促进和拓宽MOFs在线固相萃取应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8.
电化学法测定几种稀土贮氢合金的热力学函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贮氢材料由于能可逆地吸放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特别是以贮氢材料为负极制成的氢镍二次电池,容量为同类型镉镍电池的1.5~2倍,且电压又相近,是镉镍电池的理想换代产品,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LaNi_(4.5)Mn_(0.5),LaNi_(4.9)Sn_(0.1)和La_(0.8)Nd_(0.2)Ni_(2.5)Co_(2.4)Al_(0.1)是电化学性能较优越的贮氢合金。LaNi_(4.5)Mn_(0.5)的电化学容量高,理论容量可达400mAh.g~(-1).LaNi_(4.9)Sn_(0.1)和La_(0.8) Nd_(0.2)  相似文献   
59.
以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为单体,甲苯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盐酸为催化剂,采用热引发法制备毛细管电色谱硅胶整体柱.在反相毛细管电色谱条件下,对中性化合物硫脲,苯,萘,芴,蒽实现了基线分离了.柱效超过100,000 plates/m.探讨了该柱的制备条件如单体比例,毛细管内径,制柱反应时间对分离的影响,并且在电色谱条件下考察了有机溶剂比例,pH值,电压和温度对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选用1-乙烯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VElm]BF4,一种离子液体)作为功能单体,以Co2+为介导离子,结合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二甲基亚砜(DMSO)二元致孔体系制备了绿原酸印迹整体柱。经过对制备参数的考察,确定最佳比例为绿原酸:Co2+:[VElm]BF4:EDM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摩尔比)=1:1:5:20,[BMIM]BF4:DMSO=3:1(V/V),最大印迹因子达2.10。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最终在乙腈:20 mmol/L乙酸钠缓冲液(pH 4.2)=70:30(V/V)时实现了绿原酸及其类似物的完全分离。由此可见,以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及致孔剂,在金属介导策略下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可实现绿原酸的特异性识别及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