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137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预测两油层合采过程中单层的产量分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晓泰  王振平  毕丽飞 《色谱》2000,18(4):318-321
 在全油的气相色谱指纹没有显著差异的原油中 ,发现了萘、菲系列化合物在原油中的浓度具有显著差异。提出了预测两油层合采过程中的分层产量分数的新方法。选择萘、菲系列化合物为地化指标 ,用氧化铝 硅胶柱对其预分离 ,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视浓度。通过用人工配制的混合原油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全油气相色谱差别小的原油 ,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偏差为 8% ,精确度优于全油气相色谱指纹法。  相似文献   
52.
原油中环烷酸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原油中环烷酸的分离与分析方法。分离方法包括化学反应分离、吸附分离以及利用某些金属氧化物或过渡金属盐络合物分离的方法等。分析方法主要叙述了质谱分析法。  相似文献   
53.
朱翠山  赵红  王培荣  张敏  徐冠军 《色谱》2007,25(3):449-450
利用程序升温蒸发进样器、反吹技术和微流控装置分析原油中的C5~C13轻烃组分,用一根HP PONA色谱柱分离,同时得到保留时间相同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信号和质谱检测信号,为原油中轻烃组分的色谱定性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该方法中所用的色谱柱使用寿命长,分离效果好,对平湖4井油样中C5~C13馏分的分离得到了可用质谱定性的峰约290个(尚有不少混合峰存在),较难分离的物质对t-1,2-二甲基环戊烷与2-乙基戊烷得到了较好的分离,2-乙基戊烷峰得到非常好的质谱图,是目前研究原油中轻烃组分分析的有效手段。同时应用微流控装置后可在质谱仪不停机的条件下更换色谱柱。  相似文献   
54.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当分子量大于某一数值后,极限扩张弹性变化不明显.对界面张力弛豫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参数表明,界面上和界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的数目随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弛豫过程的特征频率也呈规律性变化.不同原油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粘弹性质可从其不同特征的微观弛豫过程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55.
基于不同光谱技术的原油样品的荧光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应用同步扫描、三维发射以及目前石油荧光仪所采用的二维发射荧光分析技术对胜利油田15个井区25种原油样品在10-4 g·L-1~10 g·L-1浓度范围内进行了光谱采集,对比分析了不同光谱技术所获取的光谱信息与浓度之间的相应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原油这种多组分样品,二维发射光谱难以满足分析要求;三维光谱信息丰富但数据采集与提取困难。同步扫描光谱具有简单快捷、光谱特征丰富明显、干扰小等特点,选择Δλ为40 nm获得的原油同步扫描光谱可反映三维光谱的主要信息。与二维发射光谱和三维光谱相比,同步荧光法在原油样品分析中显现出较大优势和发展空间,可望发展成为石油录井中对岩屑岩芯样品含油量的定量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6.
在室温下能够自由流动的原油或燃料油样品,直接用注射器移取样品;在室温下不能自由流动的原油或燃料油样品,需将样品在密闭状态下放入水浴中加热至可以流动(温度不能超过40℃),或者剧烈搅拌后取样。采集的样品经Ⅱ类基础油稀释,用空气鼓泡萃取出样品中的硫化氢,空气流中的硫醇和硫醚被吸附剂吸附,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法快速测定空气流中硫化氢的含量。硫化氢的线性范围在200.0mg·kg~(-1)以内,检出限(3s)为0.02mg·kg~(-1)。以空白原油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98.9%~10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30%~2.3%。  相似文献   
57.
分子筛催化剂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玲  单玲  王彪 《分析科学学报》2003,19(5):413-415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分子筛催化剂在催化裂化反应前后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以及活化后与新鲜、失活催化剂的差别。  相似文献   
58.
离子交换色谱测定原油中的单双石油磺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新的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在线测定原油中单双石油磺酸盐的方法,通过使用六通阀切换,在一根强阴离子交换柱上完成在线纯化和分离。原油样品经过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60∶40)溶剂稀释后进入HPLC测定。原油中单石油磺酸盐的检出限为10.0μg/g,双石油磺酸盐的检出限为12.5μg/g。2-萘磺酸钠和萘-1,5-二磺酸钠分别在4.8~120.0 mg/L和4.0~100.1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满足原油中石油磺酸盐的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59.
以兰州石化公司提供的直馏柴油为原料,考察了乙醇-氨法萃取精制直馏柴油的最佳实验室操作条件,并首次将聚结过滤法和溶剂部分循环再生法应用于醇-氨法萃取精制直馏柴油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评选的最佳实验室操作条件下采用聚结过滤法处理氨精制油,消除了溶剂损耗,溶剂回收率从89.26%提高到99.82%以上,采用溶剂部分循环再生方法,使溶剂再生负荷和再生能耗下降50%,克服了现有醇-氨法的缺点,精制柴油质量完全满足产品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0.
塔里木塔河原油中钒卟啉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卟啉的存在是石油有机成因说的重要证据之一,并且根据石油卟啉的类型和分布可以推测石油的沉积环境及成熟程度。另一方面,石油中的卟啉主要是镍卟啉和钒卟啉,镍和钒是石油加工过程中裂化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对石油卟啉的认识将有助于脱金属工艺的开发,从而降低镍和钒对加工过程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