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7篇
  免费   2720篇
  国内免费   1140篇
化学   7834篇
晶体学   181篇
力学   1228篇
综合类   146篇
数学   480篇
物理学   535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533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1227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610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相R2CuO4稀土铜氧化合物由于尺度效应而产生弱铁磁性行为已经被人们关注,报导了通过高温高氧压(6GPa,1000℃)合成稀土T′相R2CuO4(R=Nd,Sm,Eu,Gd,Tb,Dy,Ho,Er和Tm)化合物的结构和磁学性能。磁化率曲线显示,在低温下所有的高压增氧R2CuO4样品都出现新的低温弱铁磁性反常行为,转变温度在28K附近。新的低温弱铁磁性行为是由于CuO2面上微量氧空穴的掺入,使处于反铁磁有序CuO2面形成局域化的铁磁性团簇造成。实验证明新发现的低温弱铁磁性行为与尺度效应产生弱铁磁性行为属于完全不同的物理机制。结果还预示T′相R2CuO4稀土铜氧化合物很难通过空穴掺杂而实现超导。  相似文献   
42.
强流离子束离子径向密度分布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龙  翁甲强  方锦清  罗晓曙 《物理学报》2004,53(12):4126-4130
对初始分布为K-V分布的离子束进行模拟研究.除观察到存在束晕现象外,还发现离子束在通 道内运行过程中,离子沿径向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 通过延迟反馈控制,不仅可以消除束晕 ,而且只要控制参数适当,也可以使束中心部分呈均匀分布状态. 关键词: 强流离子束 束晕 填充因子 离子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43.
双阳极磁控注入枪束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用于34GHz基波回旋速调管的双阳极磁控注入枪的结构特点,为了准确分析磁控注入枪的束流特性,建立了阴极表面理论模型,用新编制的程序模拟了电子轨迹。模拟和测量结果显示磁场对磁控注入枪的束流有影响,磁控注入枪的束流也与阴极温度和空间电荷效应有关系。  相似文献   
44.
一种漂移室定位子性能反常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漂移室定位子性能的反常现象,它关系到定位子的使用寿命.着重测量了暗电流和随机噪声与时间、高压及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以金刚石压腔高压装置为工具,用Ⅱ型金刚石作压砧兼红外窗口,对本征态聚苯胺进行了高压(0~8.4 GPa)就位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4.8~5.2 GPa压力区间,代表醌环振动的吸收峰相对代表苯环振动的吸收峰变小,表明聚苯胺在此压力区间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聚苯胺的高压(0~14.5 GPa)电阻测量结果表明:当压力小于7.5 GPa时,电阻随压力升高而显著降低,据此认为聚苯胺为电子性导电物质;在7.5 GPa处电阻出现极小值,然后又缓慢升高,至10 GPa后基本不变。推测聚苯胺电阻极小值是由结构变化引起的。至于红外光谱与电阻测量结果反映聚苯胺结构变化的压力值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测试条件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6.
气体栓塞演示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昌胜  曾仁端 《物理实验》2002,22(1):44-44,48
利用自制实验装置直观地演示了水在细管中流动,若有气泡存在时产生的气体栓现象。  相似文献   
47.
高功率飞秒脉冲激光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超短激光脉冲技术发展的历程。详尽的论述了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原理和一些关键技术 ,并对当今飞秒激光器研究发展的状况进行了综述。在分析其应用前景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这一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 ,脉冲激光放大系统以后的发展方向是 :更短脉冲 ;追求更高峰值功率 ;连续光谱调谐化 ;向小型化乃至全光纤化发展。  相似文献   
48.
毛英立  程兆谷 《光学学报》1992,12(3):08-212
本文给出了对高功率横流CO_2激光器脉冲预电离过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了预电离过程中光电离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脉冲预电离可增大高功率横流CO_2.激光器的pd值(p为放电气压、d为放电间隔),增大放电区注入功率密度.对于提高此类型激光器的放电稳定性和输出激光功率是一种技术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9.
A hybri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as formulated for synthesizing Fe3O4/polystyrene composite latex. This system, containing binary droplets that are magnetic (Mag)‐droplets with a diameter of 100–200 nm and styrene (St)‐droplets with a diameter of 3–4 μm, was obtained by mixing Mag‐miniemulsion and St‐macroemulsion. With extremely low surfactants concentration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the nucleated loci are selectively controlled in the Mag‐droplets, as the result of smaller droplet size and larger surface ratio. Both water‐soluble potassium persulfate (KPS) and oil‐soluble 2,2′‐azobis(2‐isobutyronitrile) was adopted to initiate the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KPS, magnetic polystyrene latices with particles size of 60–200 nm,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and high magnetite content (86 wt % measured by TGA) were attained successfully. The synthesized magnetic Fe3O4/polystyrene latices assembled into well‐ordered hexagonal structure in the surface of a carbon supported copper gri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as‐synthesized Fe3O4/polystyrene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ype of initiator on composite morphology, feed ratio of Mag‐miniemulsion and St‐macroemulsion on magnetite content, and hydrophobic agent or amount of surfactant on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5: 5285–5295, 2007  相似文献   
50.
中物院远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于射频直线加速器技术的远红外自由电子激光(FIR-FEL)实验取得阶段性进展,于2005年3月24晚8时30分首次出光, 并多次重复. 中心波长115μm, 谱宽1%.介绍了实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