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69篇
  免费   8323篇
  国内免费   11986篇
化学   17524篇
晶体学   829篇
力学   6279篇
综合类   1426篇
数学   8937篇
物理学   17983篇
  2024年   321篇
  2023年   1055篇
  2022年   1190篇
  2021年   1209篇
  2020年   928篇
  2019年   1152篇
  2018年   839篇
  2017年   1150篇
  2016年   1322篇
  2015年   1437篇
  2014年   2680篇
  2013年   2024篇
  2012年   2199篇
  2011年   2385篇
  2010年   2215篇
  2009年   2393篇
  2008年   2738篇
  2007年   2103篇
  2006年   2154篇
  2005年   2216篇
  2004年   2097篇
  2003年   2346篇
  2002年   1891篇
  2001年   1889篇
  2000年   1506篇
  1999年   1103篇
  1998年   1051篇
  1997年   960篇
  1996年   953篇
  1995年   921篇
  1994年   893篇
  1993年   660篇
  1992年   702篇
  1991年   618篇
  1990年   647篇
  1989年   558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描述了采用密胺树脂和硼酸锌连续双层包覆微胶囊化红磷(MRP)的最新制备方法。采用红外光谱、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证实红磷已被完全包覆。实验数据表明:经包覆的MRP的热稳定性获得了明显改善,吸水率和磷化氢的发生量均大大减少。MRP作为阻燃助剂应用于聚烯烃阻燃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阻燃效果。实时红外和热失重测量以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其阻燃机制是红磷受热时与树脂反应促进了含磷膨胀炭层的形成,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碳层起到了隔氧、隔热作用,而且主要在凝聚相中发挥其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应用对称性约化计算方案, 完成了铜原子簇Cu~13(I~h)三种基组下的从头计算, 最大维数390。为了进行比较, 也进行了Cu~2、Cu~4、Cu~6及Cu~8的计算。经过优化, 获得基态及平衡几何、布居、结合能等数据, 表明Cu~13可能稳定存在。Cu~13中以d成分为主的分子轨道均已填满, 对化学键无实际贡献, 成键作用为s, p性质; 再者, d带与s带不相交叠, 无金属Cu能带的特征。无论平衡几何、布居及结合能数值均与采用的其组很有关系, 虽然定性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3.
用多组份改性钛系载体催化剂TiCl_4,Ti(OBu)_4/MgCl_2/Ethylbenzeate(EB)/φ_2SiCl_2/AlEt_3进行了乙烯-丙烯-1-丁烯三元共聚合的研究。考察了单体进料比、聚合温度,烷基铝浓度和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共聚合的影响。发现本催化剂对乙丙丁三元共聚合有极高的催化效率,聚合1h达8.6×10~4g共聚物/g-Ti。共聚合速率衰减符合动力学方程:R_s=R_s+(R_0—R_s)_e~(βs)。  相似文献   
994.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PhPCl2与由Fe3(CO)12, RSH和Et3N组成的中间体Et3NH[(μ-CO)(μ-RS)Fe2(CO)6]发生反应, 制备出了通式为μ-PhPCl(μ-RS)Fe2(CO)6(R=Et, Pr^i,Bu^n, Bu^t)的四个簇合物, 用碳氢分析、IR、NMR和MS表征其结构, 还制得5d单晶并用X光衍射确证了它们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描述了两个具有相似阴离子骨架的化合物,[Na2(H2O)10(NH4)4][V10O28](1)和[Na2(H2O)10(NH4)4][V9MoO28](2).化合物1的阴离子是一个常见的钒十骨架,而化合物2与化合物1是同晶异质体,化合物2的阴离子是混有一个钼原子的钒十骨架.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化合物1a=0.86024(4)nm,b=1.04561(5)nm,c=1.12828(4)nm,α=68.833(1)°,β=87.158(1)°,γ=67.065(1)°;化合物2a=0.86511(3)nm,b=1.04549(5)nm,c=1.12446(5)nm,α=69.071(1)°,β=87.145(1)°,γ=66.982(1)°.  相似文献   
997.
A Novel Dimeric Coumarin from Clausena len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ovel dimeric coumarin (1), a dimeric of seselin named diseselin A, was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Clausena lenis. The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ased on the MS, 1D and 2D NMR data.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用B掺杂替代Al对AB5型稀土贮氢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M1Ni3.55Co0.75Mn0.4Al0.3-xBx(x=0,0.1,0.2,0.3)合金的研究结果表明:掺B后贮氢合金出现了CeCo4B第二相,导致贮氢合金的电化学容量下降;随B含量的增加和Al含量的减少,氢的扩散系数明显上升,合金的极化电阻减小,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和低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9.
Pt3Co核-Pt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t3Co alloy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duction of H2PtCl6 and Co(OOCCH3)2 using NaBH4 as a reducing agent. The Pt3Co core-Pt shell nanoparticles (Pt3Co@Pt) were synthesized using hydrogen absorption redu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QUID magnet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size of Pt3Co@Pt nanoparticles is 3.6 nm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9 nm. Heating Pt3Co nanoparticles in air at 700 ℃ for 1 h, Co in Pt3Co nanoparticles was oxidized to Co3O4 and CoO; while no oxidation tendency was detected for Pt3Co@Pt nanoparticles. The crystallize structure of Pt3Co@Pt changed from the face centered cube (fcc) to the face centered tetragonal (fct) after the heating treatment. The coercivity of the heated Pt3Co@Pt reached to 276 Oe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000.
合成了三齿配体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甲胺(MN3)的高氯酸盐.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依据晶体结构数据使用G98程序对配体(MN3)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