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538篇
化学   582篇
晶体学   57篇
力学   220篇
综合类   74篇
数学   1452篇
物理学   129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氢分子在金属表面的解离吸附与氢原子在金属体相的扩散是个典型的表面过程.前者在甲烷化及合成氨等基础化工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后者常常导致金属材料的脆化与断裂,但过渡金属及其合金是安全和优良的储氢材料.因此,研究氢分子在金属表面的解离吸附与氢原子在金属体相的扩散,是多相催化与金属物理广泛感兴趣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初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分子催化动力学为从微观层次上研究上述课题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本文采用经过我们改进的半经验LEPS方法,计算了氢分子在Pd(100)和(110)晶面的解离和氢原子在钯表面与体相扩散的相互作用位能面,并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其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92.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晶薄膜电极,晶型为锐钛矿型。为了提高电极的光电性能,利用聚苯乙烯小球做造孔剂,制备了含有大孔隙的TiO2纳晶薄膜电极,孔径约为200 nm,该电极具有较好的光漫反射性能,更重要的是球形大孔的存在,提高了凝胶电解质在TiO2薄膜电极中的渗透和I3-离子的扩散性能,与不含大孔的TiO2电极相比,电池的短路光电流提高约2 mA·cm-2,光电转换效率提高0.6%。  相似文献   
93.
The barium titano-silicate phosphors doped with Eu3+ were synthes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s of as-synthesiz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D. The maximum peaks of emission spectra of Ba2TiSi2O8 and Ba2TiSi2O8∶Eu3+ were respectively located at 450 and 618 nm, coming from the transitions of charge-transfer bands of Ti4+-O2- and forced electric-dipole transition 5D0-7F2 of Eu3+. The luminous mechanisms of Ba2TiSi2O8 and Ba2TiSi2O8∶Eu3+ were suggested. 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Eu3+ on the luminous performance of Ba2TiSi2O8∶Eu3+ were also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Eu3+ was 0.12 mol per mole of matrix.  相似文献   
94.
Introduction Atom adsorption on transition metal surfaces has attracted special attention as a base for understanding the fundamental processes of oxidative catalys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is 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oxygen on well-defined metal surfaces. An oxygen covered palladium surface, for exampl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several important reactions such as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and ammonia. In particular, the (100), (111), (110) surfaces and the interactions with oxyge…  相似文献   
95.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对O-Pt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在Pt(100)面上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在缺行重构的(110)面上,氧原子仍吸附于三重位,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还会嵌切吸附于长桥位;通过分析三重态振动指纹性质的遗传和遗变,确认实验观察到的59.49和40.90 meV损失谱分别为氧原子在三重位和长桥位吸附态的表面垂直振动.  相似文献   
96.
溶剂在丁腈基聚氨酯中的溶解和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石英弹簧法和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红外分光光度计 (FTIR)研究了苯、乙醇、丙酮、醋酸乙酯和1,2 二氯乙烷五种溶剂在端羟基聚丁二烯 丙烯腈共聚物为软段的聚氨酯中的溶解和扩散行为 .结果表明所有溶剂在丁腈聚氨酯中的扩散均为非费克扩散 ,且随着溶剂蒸汽压增大偏离费克扩散的程度增大 .相同相对蒸汽压下 1,2 二氯乙烷和醋酸乙酯偏离费克 (Fickian)扩散的程度较大 ,而乙醇、丙酮和苯则较小 ,这主要与它们和丁腈软段溶解度参数的极性分量和氢键分量有关 .1,2 二氯乙烷和苯在HTBN PU中的溶解度较高 ,而乙醇 ,醋酸乙酯和丙酮较低 ,主要与它们和丁腈软段溶解度参数的色散分量有关 .所有溶剂均表现出近似Flory Huggins型等温吸收曲线 .红外表明吸收溶剂后 ,氨基甲酸酯基团的氢键化程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和溶剂与之形成氢键的能力大小有关 .力学性能表明非极性溶剂苯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而乙醇 ,醋酸乙酯和丙酮由于可与氨酯基团形成氢键 ,对原HTBN PU中氨酯键氢键的破坏大 ,力学性能下降大  相似文献   
97.
《色谱》2005,23(2):219-219
超临界流体可以用作色谱的流动相,使混合物质在色谱柱上得到分离,这种分离方法被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n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简称SFC)。作为色谱流动相的超临界流体,其作用与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类似,超临界流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远比一般气体大的多,其溶解能力可以相当于有机溶剂但是它比有机溶剂的扩散速度快、粘度低、表面张力小。  相似文献   
98.
掠射椭偏术对K4[Fe(CN)6]/K3[Fe(CN)6]电极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胜涛  陶长元 《电化学》1997,3(3):258-262
提出掠射椭圆偏振测试技术的实验方案,应用该掠射式技术循环 安法研究了在镀有In2O3玻璃片上进行的K4「Fe(CN)6」/K3「Fe(CN)6」电极反应,结果证明:掠射椭圆偏嗥中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现场测定椭圆偏振参数及其变化规律,这些规律与所发生的表面电化学反应规律相对应,由此可以对电极体系进行研究,现场掠射椭圆偏振术还能用于分析表面扩散层的性质,弥补其它界面研究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99.
有限线性扩散区域内EC'反应催化电流吴志斌,董绍俊,吴浩青(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9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化学系)关键词有限线性扩散空间,EC'反应,催化电流化学修饰电极等有关膜电极及薄层池的电极过程动力学问题均涉及到...  相似文献   
100.
分析了由于化学反应-扩散-热传导耦合而导致的非等温非均匀体系中温度场对称破缺.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甚至是单组分化学反应-扩散-热传导体系,温度场的这种自组织进程也不可避免.作为温度场结构的一个范例,进一步从解析解及计算机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小展布非等温的Lindeman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场出现时空自组织的阈值不仅与本征参数有关,而且与体系的边界条件及外控约束相关,揭示出了诱发或避免这种温度场时空自组织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