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0篇
  免费   988篇
  国内免费   1426篇
化学   1568篇
晶体学   63篇
力学   2283篇
综合类   144篇
数学   1159篇
物理学   209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51.
本文采用叠加法求出一边固定及一角点支承的矩形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曲解答,计算表明这种解法收敛速度快,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952.
弹性平面扇形域问题及哈密顿体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钟万勰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4,15(12):1057-1066
通过变量代换及变分原理,将平面弹性扇形域的方程导向哈密顿体系,从而可用分离变量法、本征函数展开等方法求解扇形域的分析单元,这样便可以与有限元的程序系统相结合。显示了哈密顿体系、辛数学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53.
本文采用完全非线性弹性理论,研究了一类不可压缩橡皮类材料[1]在Ⅰ型荷载作用下的平面应力问题.指出裂尖变形由两个收缩区和一个扩张区三部分组成.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分别具有R-1、R-1/n的奇异性,当趋近裂尖时,厚度以R1/4n的方式趋于零,n为材料常数.  相似文献   
954.
周燕华  郑国康 《化学学报》1987,45(4):391-394
报导了用UV法和NMR法共同测量丙烯腈与某些芳烃的分子配合常数,以Rose-Drago方程处理数据.并比较了二种方法测定得到的配位常数.结果表明UV法和NMR法测量所得相关系数都很高,大都在0.99以上,认为体系以1:1形式配位的假设是合理的,两种方法得到的配位常数的误差也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955.
VILLAR  H.O.  CASTRO  E.A.  ROSSI  R.A. 《化学学报》1987,45(4):334-339
研究了芳族自由基负离子裂解反应中沿着反应坐标两个势能超曲面可能存在交叉点的问题.结果表明,沿着该反应坐标可能发生内转换.利用Landau-Zerner模型,研究了通过非绝热带的跃迁几率,并定性地将之与分解速率常数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56.
本文提出计算芘系芳烃共振能的苯环计数(BRC)公式,并结合母子加和(PPC)公式共计算了34个芘系烃的共振能。结果表明,芘系的BRC公式对省系的BRC公式有继承性。包括芘系在内的91个芳烃的REPEBRC,和REPEBRC-PPC与第一电离势能IP1之间仍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r=0.9405(91),S=0.1  相似文献   
957.
本文报道了五个芳香族异羟肟酸——对硝基苯甲酰异羟肟酸、对溴苯甲酰异羟肟酸、对羟基苯甲酰异羟肟酸、对氨基苯甲酰异羟肟酸和苯甲酰异羟肟酸的合成方法,测定了它们的离解常数。发现其酸性强弱顺序为:对硝基苯甲酰异羟肟酸(PNBHA)>对溴苯甲酰异羟肟酸(PBBHA)>苯甲酰异羟肟酸(  相似文献   
958.
应用断流分光光度计(Stopped-Flow Spectrophotometer)研究了镍(II)与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ρ-RC6H4NHCH2COOH, R=CH3O, CH3, H, Cl, 简写为NROH或HL)在25℃及30%(v/v)乙醇溶液中生成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 实验结果表明, 不仅氨基酸配体的负离子(NRO^-或L^-)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而且两性离子(HN^+RO^-或^+HL^-)也是有效的反应配体. 反应按双途径进行, 即按Eigen-Tamm机理进行的NRO^-途径和以质子迁移为速率控制步骤的两性离子途径. 两性离子的反应活性(以log kHL^±表示)与配体的碱性强度(pK2)之间呈现直线自由能关系. 并发现镍(II)配合物的离解反应速率常数(log k-L^-)与配体的碱性强度(pK2)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og KNiL^N^i)之间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959.
本文报导了戊酰异羟肟酸和庚酰异羟肟酸与Cu(Ⅱ)、Ni(Ⅱ)、Mn(Ⅱ)、Zn(Ⅱ)络合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强弱次序为Cu>Ni>Zn>Mn这一结果与梅勒(Mellor)等所得的顺序相符几。对同一种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则是戍酰异羟肟酸大于庚酰异羟肟酸。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