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8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化学   1140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434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43篇
物理学   153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0 毫秒
81.
建立气相色谱外标标准曲线法测定酚醛树脂中游离苯酚的含量。采用DB–5(30 m×0.25 mm, 0.25μm)色谱柱,程序升温,气化室温度为250℃,以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检测器温度为280℃,以标准曲线外标法计算游离苯酚含量。苯酚的质量浓度在0.05~10.0 m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为1,方法检出限为0.003 7 mg/m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0%~102.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7%~1.26%(n=6)。该方法简单、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酚醛树脂中游离苯酚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2.
流动注射在线微柱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流动注射在线微柱分离 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铂的新体系。以α 氨基吡啶树脂作预富集试剂 ,以 2mol·L-1HCl + 0 .3mol·L-1NaClO4 混合液作洗脱剂。当进样体积为 15 .2ml,洗脱液体积为 0 .2 7ml时 ,浓集效率达 30倍 ,采样频率 2 8次·h-1。该方法检出限 (3σ)5 .2 μg·L-1,RSD为 1.4 % (n =11,1μg·ml-1铂 )  相似文献   
83.
沈跃跃  廖洋  毛卉  马骏  赵仕林 《分析试验室》2014,(12):1389-1391
建立了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4种消食类中草药中Pb含量的方法。以双硫腙为络合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为萃取剂,采用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测定4种消食类中草药中Pb的含量,探讨溶液p H、表面活性剂用量、络合剂用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干扰离子等条件对浊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条件下,富集倍数为21倍,方法的检出限为0.16μg/L,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5;RSD≤1.7%(n=11),回收率在96.5%~98.1%之间。方法已用于4种消食类中草药中Pb的测定。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级硫酸盐中铜的方法,讨论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测定铜的特征浓度为0.019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24%,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2%-105.6%.被分析的饲料级硫酸盐中的共存离子对铜的测定基本无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用于饲料级硫酸盐中微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85.
以正戊烷云雾为研究对象,进行预点火湍流对云雾爆炸参数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首先通过不同气动压力进行喷雾,获得平均特征直径(SMD)分别为 21.21、14.51 和 8.64 μm 的正戊烷云雾,并得到不同气动压力预点火的湍流均方根速度;随后在 20 L 云雾爆炸参数测量系统中实验获得预点火湍流对正戊烷云雾蒸发速率、爆炸超压峰值、压力上升速率和火焰传播延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 对于圆柱形罐体对称式双喷头分散系统,流场环境可近似认定为零平均速率湍流场;在0.4、0.6和0.8 MPa的气动压力喷雾50 ms的分散作用下,在100~250 ms内,湍流均方根速度在1.0~6.2 m/s范围内,平均湍流积分尺度在40~72 mm范围内,湍流最大湍流尺度的雷诺数在8 000~15 000范围内,柯尔莫哥洛夫微尺度在0.03~0.1 mm范围内;(2) 对于较小的液滴群,随湍流强度的增加,液滴群的蒸发速率有更为明显的提升;(3) 对比云雾三种SMD,粒径8.64 μm的超压峰值与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湍流强度增长趋势更显著,并发生爆炸强度显著提升现象,即存在“转变区域”(transition range)现象;(4) 对于SMD在8~22 μm范围内,湍流均方根速度处于1.0~4.0 m/s时为火焰传播延迟时间的低增长阶段,湍流均方根速度处于4.0~6.2 m/s时为火焰传播延迟时间的高增长阶段,湍流强度与火焰传播延迟时间在相应的两个湍流强度阶段范围内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86.
为避免密闭空间内可燃预混气体爆炸事故造成的伤害,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爆炸超压预测是抗爆设计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关键。结合已有文献实验数据,利用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模型建立了爆炸超压模型;对比发现,当体积较大时,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模型存在较大的误差。较大体积密闭空间爆炸火焰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造成火焰前锋面褶皱并引起湍流燃烧,导致火焰前锋面表面积大幅增加,且在火焰传播过程中表现出自相似分形特征。依据褶皱及湍流火焰传播过程中的自相似分形特征,基于分形燃烧理论和相关经验数据,进一步建立了考虑可燃预混气体爆炸火焰褶皱及湍流火焰传播的爆炸超压预测模型,并与实验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密闭空间体积较大时,利用褶皱及湍流火焰传播理论建立的爆炸超压模型进行峰值压力估算时,两种工况下实验所得和理论计算所得相对误差分别为10.4%和11.1%,较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爆炸超压模型相比,误差分别减少了72.3%和50.6%。本文所建立理论模型与实验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结构抗爆设计或日常安全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87.
人教版初中化学首个探究性实验"蜡烛及其燃烧"明确指出火焰的划分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肉眼观察法和火柴梗燃烧法对蜡烛火焰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验证法分析其局限性的成因——燃料的析炭能力强弱、材料结构的不同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8.
通过受限空间油气爆燃可视化实验发现,在不同初始油气体积分数下,爆燃火焰呈现出不同的表观特征,据此提出了受限空间油气爆燃的3种火焰形态,即光滑球形火焰、褶皱球形火焰和卷曲絮状火焰。分析了3种火焰形态的形成机理,并通过实验观测与理论分析,给出了区分3种火焰形态的临界条件。结合实验中采集到的关键参数,总结了不同的火焰形态下受限空间油气爆燃的反应产物、最大压力、升压速率、反应时间、火焰强度等关键参数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9.
选择绕圆柱预混燃烧算例,验证CH4/空气三种简化动力学机理(16s41r、15s19r和53s325r).考虑均匀来流,忽略湍流和湍流与燃烧相互作用以及燃料扩散效应,假设层流有限反应速率,采用保自由流5阶WENO格式求解多组分Euler方程组,得到CH4/空气预混燃烧流场温度等值线、沿驻点线压力和温度及其CH4、CO和CO2质量百分数分布.结果表明:三种简化动力学机理给出的流场均出现弓形激波和火焰面,弓形激波和火焰驻点距离及其形状、诱导区宽度和简化动力学机理相关.当圆柱直径增大,弓形激波和火焰向圆柱上游移动,对应的驻点距离均增大,诱导区宽度变短,点火延时变小,但火焰和弓形激波位置次序未变化.53s325r模型要比16s41r模型和15s19r模型精度要高,点火延时覆盖的压力和温度范围也较宽,所有简化机理均未完全反应,在较大圆柱直径下游达到化学平衡.  相似文献   
90.
卢宏炎 《光学技术》2019,45(3):373-378
火焰抛光是一种运用于光学玻璃零件深加工的新技术,通过分析温度对光学零件表面粗糙度(透过率)的影响,以及温度对光学零件表面面型的影响,制定电加热的光学零件火焰抛光工艺方法,并通过正交实验制定K9光学零件的火焰抛光工艺参数。本项技术的实施可大幅度降低成本,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