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教版初中化学首个探究性实验"蜡烛及其燃烧"明确指出火焰的划分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肉眼观察法和火柴梗燃烧法对蜡烛火焰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验证法分析其局限性的成因——燃料的析炭能力强弱、材料结构的不同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手持技术实时精确测量加热中石棉网上表面不同位置的温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石棉网上表面无铁丝点和有铁丝点间的温度差异与温差差异,通过回归分析探究石棉网上表面温度与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加热中的石棉网上表面无铁丝点与有铁丝点存在显著温度差异,而无铁丝点间的单位距离温差与有铁丝点间的单位距离温差无显著差异;石棉网升温阶段上表面温度与时间、位置的关系可拟合为二元一次线性方程,恒温阶段上表面温度与位置的关系可拟合为一元三次曲线方程;石棉网上表面温度从中心向边缘小幅递减,均匀分布,最大温差小于玻璃仪器的耐热骤变温差。研究结果为化学教育实践中科学使用石棉网以及化学实验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中铝的化合物(“铝三角”)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是高考高频考点,其中共涉及7个反应方程式,但学生对此大多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上,认知思路和角度较混乱。从一道高考题出发,引入数字化手持技术设计4个滴定实验,利用电导率、pH传感器测得电导率、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合宏观、微观、符号和曲线表征多角度进行分析。利用四重表征分析方法,突破“铝三角”转化中双水解反应的认知难点,完善相关教学并提供参考建议,丰富手持技术在教学上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为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知识点,借助手持技术,在教材的基础上,从定性探究单一浓度对Fe3+-SCN-平衡体系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转化为定量探究多个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同时还探究了加入晶体后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现象及图表的分析得出了随着加入硫氰化钾的浓度和质量的增加,化学平衡往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程度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火焰内焰、外焰和焰心的划分是人教版初三化学中的内容,但一直以来对于火焰的划分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由此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验探究法总结了几种火焰划分的方法,分别为肉眼观察法、定性探究法、定量探究法(即手持仪器接触式测温法与非接触式比色测温法)以及光谱分析法,旨在丰富火焰焰层划分的研究内容,为科学、有效地进行火焰探究性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ZnCu稀硫酸原电池与Zn和稀硫酸反应的比较实验为例,探讨根据TQVC概念认知模型,设计促进学生原电池概念认知的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具体过程是:将原电池概念关键内涵转化为可测量的温度和电流概念的关联属性,利用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测量实验的热能和电能的变化,通过实验数据、曲线及其四重表征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并判断实验设计的有效性。对实验设计的关键和实验证据的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从高中“配合物”概念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出发,以手持技术TQVC 概念认知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手持技术pH和电导率传感器对铜氨配合物的形成与破坏过程进行探究。首先以氨水滴定硫酸铜溶液,然后以硫酸反滴定铜氨配合物溶液。与此同时,利用手持技术获取反应过程中的pH和电导率变化曲线。再根据四重表征模型,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4个角度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反应的本质,多维度实现“配合物”概念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