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4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904篇
化学   394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1332篇
综合类   123篇
数学   1037篇
物理学   186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2.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3.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4.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5.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6.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7.
概念需要学生从抽象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对已经熟悉的几何图形重新描述,需要学生摒弃原有的直观化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去进行新旧知识间的顺应.本文通过问题串的方式,揭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之间的认知差距,通过构造圆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了对圆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
圆二色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抗体-卟啉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二色谱(CD)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可用来研究单克隆抗体(McAb)-卟啉之间的相互作用,卟啉形成McAb-卟啉复合物,在Soret带区域最大吸收峰有显著红移和增色现象,在350-450nm区域,形成复合物时能检测诱导的CD光谱。CD光谱遵守朗伯-比尔定律,显示等吸收行为。McAb-卟啉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及诱导的CD光谱在PH6-11的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复合物异常稳定,也说明McAb-卟啉结合位点之间疏水相互作用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旋光性四面体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圆二色光谱(CD)在d-d跃迁区的特征谱线反映了该类配合物的构型特征。从极化度的多级圆球不对称性模型出发,可将这类配合物的构型与CD在d-d跃迁区的特征谱线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报道10个三尖杉碱类生物碱的圆二色谱(CD), 我们将Kuriyama等提出的用于石蒜碱类生物碱的苯环^1Lb带的八区规则推广应用于测得的Cotton效应(CE)符号确定该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并用该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双键"生色团的"八区规则"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