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8篇
  免费   1026篇
  国内免费   2704篇
化学   14372篇
晶体学   164篇
力学   373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69篇
物理学   184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646篇
  2015年   550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1211篇
  2012年   969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651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743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645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992.
993.
994.
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合成出一种新型2D配位聚合物[Tb(1,4-bdc)1.5(phen)(H2O)]n(1)(1,4-H2bdc=对苯二甲酸;phen=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衍射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2个相邻的Tb(Ⅲ)离子与4个1,4-bdc2-通过—O—C—O—桥联成双核单元,并进一步通过1,4-bdc2-桥联成二维层状结构。荧光实验证明配合物1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机制检测Fe3+,Ksv=8.39×103 L·mol-1,检测限为0.017μmol·L-1。  相似文献   
995.
归纳与演绎思维在化学概念的形成、巩固和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概念教学中归纳与演绎思维的培养要遵循生为主体师为主导、概念教学与思维培养相统一、思维培养和概念教学循序渐进、归纳演绎与分析综合相结合的原则。以“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为例,分别从化学概念教学中归纳思维的培养和演绎思维的培养等2个维度对具体培养路径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96.
α-氰基肉桂酸乙酯作为含多种官能团的缺电子烯烃, 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有机合成反应底物, 主要通过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获得. 本文以多聚甲醛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mPMF, 经K2CO3处理得到K2CO3-mPMF-X(X=1, 10, 50). 考察了mPMF在苯甲醛和氰乙酸乙酯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通过mPMF与K2CO3-mPMF-X催化活性的比较, 探讨了碱性强弱对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影响, 并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 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丰富的氮物种为反应提供了碱性环境和大量的碱性活性位点, 催化剂碱性强弱的控制是催化合成α-氰基肉桂酸乙酯的关键因素. mPMF在甲醇溶剂中于60 ℃反应3 h后, 苯甲醛转化率为97%, 目标产物选择性在99.9%以上.  相似文献   
997.
以有机小分子4,9-二(5-9H-芴-2-基-噻吩-2-基)-6',7-联苯[1,2,5]噻二唑并[3,4-g]喹喔啉(TQF)为前驱体, 通过化学方法将其修饰为可引发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反应的小分子链转移剂TQF-苯基硫代链 转移剂(CTA). 以TQF-CTA为链转移剂,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 甲基丙烯酸寡聚乙二醇酯(OEGMA)发生RAFT聚合反应, 合成了具有良好水溶性和较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小分子基共聚物[TQF-P(NIPAAm-co-OEGMA), TPNO]. 将其直接溶于水中可制备成温敏的球形纳米粒子 TPNO NPs. 研究结果表明, TPNO NPs在温度大于LCST(35 ℃)时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粒径变化和显著的荧光 增强行为(2.2倍), 并成功实现了对活体小鼠血管与肿瘤的明亮近红外二区(NIR-Ⅱ)荧光成像(FI). 同时, TPNO NPs有着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PCE=29.8%),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明了其对细胞具有较好的光热治疗(PTT)效果.  相似文献   
998.
A Cu(II) coordination polymer (CP) (that is, [Cu2(OH)(H2O)2(cbca)·2H2O]n (1)) has been obtained with the reaction between Cu(II) salt and 4′-(1-carboxyethoxy)-[1,1′-biphenyl]-3,5-dicarboxylic acid (H3cbca), a semi-rigid tricarboxylic acid ligand under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condition. Prevention activity of the new compound on hypotension after anesthesia surgery was evaluated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 was researc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 was firstly conducted to measure the blood pressure of the animal after compound treatment. Besides, the real time RT-PCR assay was also used to determine theα receptor relative expression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fter compou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99.
使用纳米粒子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由于受到黏液层的阻碍, 纳米粒子对于黏膜上皮细胞的进入效果不佳, 从而限制了其对黏膜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黏惰性的酸敏感纳米粒子(MSNs-pCBMA-DMMA), 可有效穿透黏液层进入黏膜上皮细胞. 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NH2), 然后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使两性离子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CBMA)在MSNs-NH2表面上聚合形成聚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pCBMA), 获得惰性化的粒子(MSNs-pCBMA), 最后将酸响应性分子2,3-二甲基马来酸酐(DMMA)修饰于MSNs-pCBMA表面, 制备了MSNs-pCBMA-DMMA.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纳米粒度Zeta电位测定仪等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合成了MSNs-pCBMA-DMMA, 且粒子表面电位随pH值降低显著增加, 在pH=7.4~5.7范围内具有酸敏感能力. 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 pCBMA的接枝提高了粒子在模拟黏液中的渗透速率, 而DMMA的修饰则进一步增强了粒子的扩散能力, 4 h内MSNs-pCBMA-DMMA的模拟黏液渗透率达到16.3%, 为MSNs-pCBMA的1.9倍, MSNs-NH2的3倍, 而以MSNs-NH2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标准计算得到的MSNs-pCBMA-DMMA的相对表观渗透系数达到了2.96. 细胞毒性试验验证MSNs-pCBMA-DMMA粒子的生物安全性良好. 细胞摄取试验表明, 相比于其它粒子MSNs-pCBMA-DMMA能够更快的被黏膜上皮细胞摄取. 本文所构建的纳米粒子能够快速渗透黏液且易于被黏膜上皮细胞摄取, 为其应用于黏膜相关疾病的活体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偶氮苯基两亲性聚合物结合了偶氮苯基团的光响应、酶响应、主客体识别特性和两亲性聚合物的自组装特性,能够在选择性溶剂中发生聚合物可控自组装行为,这使得其在药物控释、纳米技术和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结构类型和合成方法出发,综述了新型偶氮苯基两亲性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